有哪些有意思的民間美食傳說?

不限年代和地域,國內國外、古人或者現代人創作的均可。


餃子,舒服不過躺著,好吃不過餃子,絕對是美食。

餃子由餛飩演變而來。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明朝元代稱為「扁食」;清朝則稱為「餃子」。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東漢河南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創。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吃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肴。在中國許多地區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除了北方將餃子作為節日美食外,南方人也在一定的場合中食用餃子。餃子起源於張仲景的時代,「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則,上蒼會在陰陽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後會變成不在冊的孤魂野鬼。你想想,我國祖先對此是多麼的重視啊!無論怎樣,為除掉一年的晦氣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頓「餃子」。遠方的人們都會跋山涉水回鄉和家人過冬節吃餃子,以示有個圓滿的歸宿。

我就特別喜歡吃餃子,每次過年大人做了餃子都是早起搶著吃的,吃到帶硬幣的別提多得瑟了。

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下你們和餃子的故事。


爸爸說,他們那個年代物資匱乏,能咽得下去的東西都吃,所以老一輩的人不挑食。

但是有一種動物,絕對不會匱乏,還非常好吃,尤其在俺們農村兒,老鼠們吃的也比較健康。炸的吱吱響的大老鼠肉 (說是水老鼠為最)就是當時非常美味的食物了~

他說,老鼠肉好吃是因為老鼠肉和人肉有百分之九十幾的相似度(從未求證過),兒時無鞋的我現在細思極恐


豆腐腦


想起來了家鄉的芝麻糖。祭灶的那天,需要買好芝麻糖給灶王爺擺供。灶王爺是記錄家裡發生大大小小事情的天官,這天他要上天彙報家中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從而根據報告來決定他們家下一年的時運。大家都盼著灶王爺說點好話,所以就讓他吃點芝麻糖,嘴上像抹了蜜一樣甜,多說點好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大概就是這個。

祭灶這日,人們都在忙著送灶君爺上天。讀書人呂蒙正從外要飯回來,母親對他說「兒呀,灶君爺一年到頭跟著咱挨餓,在他上天時,拿什麼給他吃好呢?」。呂蒙正突然想起前幾天長老送他娘倆的芝麻糖,供到「灶君爺」像前,「灶君爺」看到這香甜酥脆的芝麻糖,便貪饞地吃起來,不小心沾住了嘴。他返回天宮,大帝詢問起來,他欲說但張不開口,只是一味點頭。大帝以為「灶火之神」連連稱讚呂蒙正人品,於是就頒旨降福,賜官仕於呂蒙正。

第二年,呂蒙考中狀元。他為報答長老教育接濟之恩,擴修寺院,並撥黃米、小麥芝麻1,讓長老廣授芝麻糖製做技藝,作為當地百姓謀生之本。以此不斷流傳。

嗯想起來了燒雞或者炸雞的雞翅吃了以後會變聰明,尤其是小姑娘,會變得心靈手巧。

想起來了魚眼是給最愛的人。

想起來了每次考試之前的一根油條和兩個雞蛋,100分呀。

(除了芝麻糖都不是啥民間沒事傳說,只是家裡人一些有趣的講法罷了。感覺好玩分享一下。)

配上一些最近的美食集錦


月餅


首先我想起了小學鄉土教材里說福建詔安的貓仔粥 說起來我從來沒吃過 但是…真的不就是魚粥嗎


謝邀,

我出生在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和地方,八十年代的北方真的沒什麼美食,但是奇怪的傳說帶來的奇怪美食還是有一些的。

一,小時候我奶奶跟我說過一個傳說,說有一個學生,在考試前吃了魚子,結果在考試的時候不識數了,結果考了零分,所以我奶奶禁止我吃魚子。

二,還是我奶奶,傳說有個人因為特別愛吃魚眼睛,所以晚上出門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都能看清楚,所以我小時候吃了很多魚眼睛,傳說後來發展到說生吃更好,導致我現在看見魚眼睛就噁心。

三,我小時候在東北林區待過幾年,當地有個傳說,說林子里黑熊特別多,專門晚上出來吃小孩,但是小孩吃過熊膽後就不會被熊吃了。於是我媽託人找了一副晒乾的熊膽,大概有人的大半個手掌大,每天切一小塊給我吃,吃了一個多星期才吃完,然後我的皮膚都變成苦膽的顏色了,撒尿都是苦膽味。

四,當時還有個傳說,一個人要是把雞的血打進血管里,就能百病全消,身體健康的不行,於是我用血管吃了一次美味的雞血。

至於生吃魚膽,喝紅茶菌基本就是要我硬吃硬喝了,已經懶得編故事了。


謝邀,那就說說我家鄉腐乳餅的傳說吧。

聞名遐邇的潮汕小食腐乳餅,在潮汕民間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據說清代末年的時候,潮州有一丁氏專賣小食的老闆,對所僱用的工人非常苛刻,經常借故不發工錢。有一年年關將到,在制餅作坊打工的一個老師傅,沒拿到工錢,便把作坊里所有製作餅食的原料、花生、芝麻、白豬肉、蒜頭、南乳、麵粉、糖油、酒等等,一古腦倒進一個大缸里,並使勁攪拌,然後收拾行裝,憤憤地離開財主家。幾天後,丁財主到處都找不到這個老師傅,丁財主的老婆打開作坊門,突然聞到一股特殊的香味,這股香味竟是來自那個缸裡面,丁財主的老婆便把缸里的原料作餡,製成餅食來賣,生意竟十分紅火。以後丁財主家便按照缸里原料的成份來制餡做餅,因做成的餅南乳味特別突出,故這種餅人們便稱之為腐乳餅。

這是網上的版本,我聽到的版本是後來財主以為老師傅故意留了一手,自己又不知道配方,就只能去賠禮道歉並求老師傅回來。當然這可能是經過修飾的版本,更滿足人們的內心需求當然也更有趣。

最後,這個東西我小時候很討厭,因為吃不慣腐乳。但自從我幾年前出門在外讀書後,卻愛上了這口家鄉味,配著潮汕功夫茶,感嘆人還是會變的啊。大家有機會可以試試哈。


我小時候超級愛吃土豆,頓頓都只吃土豆,沒有土豆就不吃飯那種。因為事情已經發展到沒有土豆我就不吃飯這種比較嚴重的情況了,我媽苦惱不已。

畢竟每次吃飯都要打我一頓。( ?? ﹏ ?? )

突然有一天,我媽做了一桌滿漢土豆。什麼土豆絲土豆片土豆餅啥啥啥的。

我看到了自然非常開心,然後大快朵頤。你們一定不能理解那種快感,那就好比小時候你只愛吃零食是一樣的,只不過我愛的是土豆。

然後我媽在我吃飯時幽幽的講了一個故事。她說以前有一個小男孩只愛吃青菜,和喝青菜湯,如果沒有青菜那個男孩就不吃飯,後來有一天那個男孩整個人都變成了綠色。小男孩十分驚恐,身邊的人也把他當怪物一樣看。然後小男孩的媽媽就帶小男孩去看病,醫生說只要以後不吃青菜或者少吃就能變回正常。

我看著一桌黃顏色的土豆,在看了看自己。默默的放下了碗筷。

我媽的意思不用我說你們懂的叭?


大腳板 簡單 美味


朱元璋在當和尚的時候外出化緣未果餓暈在路邊…...


東坡肉、水晶餚蹄、腊味合蒸、飛龍湯等等


一個家喻戶曉人盡皆知的傳說……

「天天吃旺旺,運氣會旺的哦~」


謝邀!

佛跳牆

原名~福壽全

福州「聚春園」所創,傳說算不上了,說起來還有一段有趣故事。

從前有一個富翁攜帶全家男女老少前來聚春園。一是慕其名,二是為了顯示闊綽,點了所有的名菜。廚師便來了一個兩全俱美的辦法,考慮到將全部名菜上完肯定吃不了,而採取每菜一小點,合起來煨在一起端到桌上。老富翁一看竟是一盆大雜燴,怒責酒家。但酒家的掌柜是一個小夥子,聰明伶俐,有隨機應變之才。便說:「老先生一臉福像,真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現在全家團圓,子孫滿堂,真為 福壽全 也,故藉此名菜獻上以祝賀先生。」富翁聽之大喜,食之果然大開胃口。如是便到處誇獎此菜,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很快就傳遍了神州大地。

幾名秀才也慕名到聚春園來訂了「福壽全」,去野外聚餐。既是春遊,也是吟詩會。但是菜冷了,只有用火煨熱。因而渾香飄溢,飄進了田野,飄進了寺院,飄入了僧人的肺腑。寺里的僧人禁不住誘惑而偷偷跳牆出寺,和秀才們共享美酒佳肴。一觴一詠,情盡樂極。一秀才吟出:「啟壇菜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故「福壽全」改為「佛跳牆」沿襲至今。


傳說倒也說不上,姑且叫做戲說。

小時候碰上家裡有肉吃,自然很雀躍,端好飯碗早早坐在餐桌前,眼巴巴等著父親這個一家之主宣布開飯。

餐桌上如果有雞,父親會發話:「雞頭、雞脖子、雞爪子小孩別吃,不然……長大找不到媳婦!」

餐桌上如果有腌臘,父親會發話:「豬耳朵尖、拱嘴、半肥半瘦的臘肉小孩別吃,不然……長大找不到媳婦!」

餐桌上如果有牛肉,父親會發話:「牛筋、牛腩小孩別吃,不然……長大找不到媳婦!」

餐桌上如果有鴨,父親會發話:「鴨肝、鴨郡肝、鴨掌小孩別吃,不然……長大找不到媳婦!」

餐桌上如果有魚,父親會發話:「呃……這個趕快趁熱吃!吃飽了趕快寫作業去!」

多年後,我看見餐桌上喜歡的,也會忍不住對孩子說:「這個、這個、還有這個小孩別吃,不然……長大……!」


推薦閱讀:

TAG:美食 | 烹飪 | 食物 | 影視 | 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