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一種茶樹上長出的葉子,是否可以即做紅茶,又做綠茶?
12-28
如果說紅茶綠茶烏龍茶,只是發酵程度的不同,那是否可以用同一種葉子,製成鐵觀音和金駿眉?btw茶樹長得很像冬青,如果用冬青制茶會是什麼口感??
題主的描述寫的非常好!
答案是可以的。
目前已有許多的例子。比如金駿眉:最早的金駿眉是采自武夷小菜茶的青葉製作而成,如今的大部分金駿眉,是用福雲六號茶,大白茶等製作的,甚至用岩茶品種製作(比如105,奇蘭等)。
其實許多人覺得這些應當不能叫金駿眉,至少不能叫正宗金駿眉,但是這應另題別論了:)首先呢,一棵茶樹上的葉子可以既做紅茶又做綠茶。因為紅茶綠茶這種叫法的差別在於工藝,不在於茶樹品種呀。不過呢,不同品種適制性有所差異的。
題主說的不錯。很多不懂茶的人都覺得紅茶就是紅茶,綠茶就是綠茶,不是同一種茶葉,我可能不算很懂茶,但我就從來沒有這個疑問,因為我家就是做茶的啊。紅茶綠茶確實是發酵程度的不同,所以理論上,新鮮的,從樹上摘來的一種茶葉可以做,綠茶,烏龍茶,紅茶。但是,茶葉有適制性的差別。就是說,這種品種的茶葉,適合做紅茶,這種品種的茶葉,適合做綠茶。對了,茶樹有品種的差異。但綠茶紅茶只是一種做法。但是,凡事都有特殊,比如我家的茶葉,最開始就是以烏龍茶出名,但七八年前,開發出了紅茶品類。對的,我家茶樹出產的茶葉,可以做烏龍茶,也可以做紅茶,味道都不錯。而且我自己家亂喝的話,還可以做點綠茶喝喝。
明代中葉之前,普天之下只有一種茶:綠茶。
無論什麼茶區,無論何種茶樹,採下來的鮮葉一律製做綠茶。後來,制茶工藝獲得突破,才有了紅茶、烏龍茶的出現。
宋代,福建是著名的貢茶產區,「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當時製做的貢茶是蒸青綠茶。今天,諸位想不到以烏龍茶名聞天下的福建還會出產「綠茶」吧?我曾試過雨後碧螺春、龍井製成的紅茶,試過安吉白茶鮮葉按福建白茶工藝製做的白茶,試過桐木關菜茶(就是正山小種的茶青原料)做成的烏龍茶,無一例外,都很好喝。
而且,現在很多傳統的綠茶出產大省,也在紛紛進軍紅茶市場了。
題主提到的「鐵觀音」,之所以市場逐漸黯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鐵觀音製作工藝的「綠茶化」,發酵極輕,葉底碧綠,湯色也是微綠。這樣的茶,胃黏膜表示壓力很大。
最後,對題主的腦洞問題冬青制茶表示讚賞。我可以給你提供技術資料。不過你得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薅冬青葉子時不要被管理員逮住,就算你只打算做二兩茶,也得薅上一斤冬青葉子,薅得冬青跟葛優一樣就不好了。二是如果你家的炒鍋以後無論怎麼刷炒出的菜都有股冬青味,可不要怪我。
PS:題主說的長得像茶樹的「冬青」,其實是「小葉女貞」。小葉女貞俗稱冬青樹,其實和「冬青」不是一回事。冬青是喬木,樹高可達十幾米。按照製作來說,幾乎所有的茶樹種都能做成所有的茶類。
只不過適合與不適合而已。這就是茶葉的適制性問題。主要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物理性,一個是化學性。
物理性是指茶葉的條索、厚度、葉片大小等等。而化學性指的主要是茶葉本身的內質,比如,茶多酚含量、氨基酸。其實,這幾年最大的一個制茶界的討論就是,很多茶都開始使用綠茶的製作思路來製作。
比如,普洱茶的綠茶化,還有烏龍茶的綠茶化。而綠茶化就是製作工藝。
經過綠茶化製作的茶葉,香氣更加明顯,但是後期轉化基本上就廢了。這也是很多13年以後的普洱茶為什麼我不喝的主要原因。只要沒有了苦澀,多了香氣,想必就是綠茶化做法無疑。這種茶葉當年喝或者前幾年喝都挺好,但是未來的轉化空間有多大,轉化效果到什麼程度,都未可知。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時間沒到,你怎麼知道。
我也只是猜測而已。
等十年,看看能不能喝吧。實踐出真知啦~~~ 例如鳳凰水仙這品種,可以做單叢,可以做紅茶,就是不能做出普洱等其他一系列。。。或許也有可能只是現在還沒研究出方法吧·~~~
有個詞叫適制性,一代又一代的制茶人在不斷的制茶過程中發現不同的茶樹適合製作不同種類的茶。比如用黃山毛峰的原料也可以做普洱,但不能稱為普洱。第一,普洱是大葉種曬青,第二普洱是地理標誌產品。 小葉種做出來的茶滋味和大葉種區別很大。
這個問題有趣!曾經在中國茶出口的時候,國外的植物學家把紅茶和綠茶分成2個物種。1840年左右派了植物學家(業內也管他叫茶業間諜、茶葉大盜)幾次來中國偷取茶樹及工藝,才明白綠茶、紅茶其實是一棵樹上的。冬青類植物有做茶的,苦丁茶,味道如何喝過的都知道。另外,歷史上,老外做假茶的時候也往茶堆里混冬青葉子。
不請自來,一種茶樹並非只能特定的做某種茶,只能說更適合做哪種茶。
普洱那貨,白茶綠茶黑茶都做了
雲南大葉種,可做滇綠、滇紅、普洱生、普洱熟
推薦閱讀: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