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到任何一包咖啡豆後,如何很快地找到比較理想的沖煮方法呢?
有時候在咖啡館喝到好喝的咖啡,順便買了一包豆帶回家,但是走之前忘記問咖啡師沖煮方法了。
在家裡如何較快地找到合適的研磨度、粉水比、水溫等等,又可以不用浪費太多咖啡豆呢?
謝謝!
看描述說的是手沖。
一般來說會提到先觀察一下豆子的外觀,判斷烘焙程度,然後根據烘焙程度來確定大致的研磨度等等數據。
這個邏輯沒問題,但是實際判斷起來並不一定準確。比如我自己常烘焙的肯亞,往往烘到一爆尾聲,看外觀卻像是 full 城市烘焙的程度了。咖啡豆的品種以及生豆處理方式,會影響到烘焙後色澤外觀。
所以不如直接一刀切,先來一遍「常規套路」:
一般就是:砂糖粗細的研磨度、粉水比在 1:15 上下、水溫 92 度左右、萃取時長 2 分鐘。
根據喝到的咖啡口感,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去調整就可以啦。
四個調節的因素也可以一次只調節一樣。比如其他因素不變,水溫調高到 95 度,也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提高醇厚度。
但是一杯好喝的咖啡從來不可能是這麼簡單的,要把我們簡要提到的四個因素相互配合調整到相對來說最和諧的狀態,需要多次嘗試。
另外,發個之前回答的問題鏈接:
怎樣做出好喝的手沖咖啡??www.zhihu.com有兩種方式:
- 採用商家提供的數據,根據杯中物的呈現進行調整。
- 採用自己的框架,再根據杯中物調整。
但是兩個方案各有千秋。
第一個方案商家所給的,是將這支豆子的風味呈現最好的嗎?還是呈現出80%?或是讓這支咖啡達到正常狀態?
據我所知,大部分商家所給的僅僅也是自己的「經驗之談」,絕非測試得出。
如果說是測試得出,那麼大部分商家應該是從「杯測」當中得到風味,然後標記上面,在模糊一下沖煮數據;就直接售賣。
咖啡師Choker的朋友上次去巴厘島旅遊,給她帶回來了一隻「公豆」,她朋友回來那天,不顧在吧台前小酌的我;張口便道
「這是我喝過最好喝的咖啡!他們沖煮的時候非常好喝!還跟我說,必須細粉高溫長時間沖煮!」
好傢夥。細粉高溫長時間沖煮,這不是妥妥的萃取過度嗎?
Choker接過手後,一直調整,從一點半到晚上九點一刻都沒賣過一杯咖啡,待到快打烊的時候,她終於嘆了一口氣「這兩公斤公豆被我浪費了。」
後面,我昏昏欲睡的聽著Choker的總結「會不會是巴厘島水質跟大陸不同、會不會是磨豆機不同、會不會是濾杯不同……」
你看,商家的建議真的有用嗎?也許吧。
不排除有些商家真的一個個測試過去,然後給予你沖煮建議,但是我敢保證大部分商家是來不及(沒有)一支支咖啡豆測試過去的。我作為一個商家,我知道一支支測試過去需要多少的時間和成本。
所以可以採用商家所提供的沖煮建議,在根據杯中物進行調整,而不是根據商家的沖煮建議就認定如此最佳。
第二個,採用框架去調整不同的咖啡,以至於讓咖啡達到最佳的風味。
這裡需要先延伸出一個自問自答
框架是什麼呢?怎麼建立框架?框架的作用在哪裡?
我這裡指的框架就是沖煮數據,但是這個沖煮數據是根據你的沖煮杯量、豆種、經驗所得出來的一個綜合數據;例如非洲的豆子需要放大它本身的花香或者偏水果的香氣,那麼想一想怎麼做才能將它的特性釋放出來,高溫?NO!粗研磨?未必。
採用適當的研磨、水溫、時間等等因素限制在一個範圍之內,根據範圍內萃取的杯中物在進行單項調整。這樣的做法讓你在每一次拿到新豆子後就會稱心快意。
採用框架去沖煮一支新的咖啡豆,在我看來是最保險的做法,這樣既能不浪費咖啡豆還能快速上手;在這裡舉個例子:
Choker拿到了一支朋友送的「巴厘島公豆」,那麼根據她自己的框架
7克豆子、研磨比白砂糖還細、99度水溫、1比10的水粉比、100秒的悶蒸、5分鐘的萃取時間
那麼得出來咖啡如果太濃了,她可以先從單一項調整之後再沖煮,這樣既能避免浪費又能避免重複測試的效果。
至於杯測……我想問作為一個家庭玩家、咖啡師的你,會正確的使用杯測表格嗎?杯測的條件和要訣呢?杯測之後,你要怎麼沖?
當然了,我還是那句話「咖啡僅僅是一杯飲品,你可以有追求,但是別過分」
第一建議,不要隨便改變自己的沖煮架構。
無論是研磨度,水溫,水粉比,沖煮段數。
面對一款陌生豆,你需要一個標準的沖煮架構,這等於一個衡量標準;通過標準沖煮得到的風味,你就可以衡量這款豆子,以及調整沖煮方式了。
如果你一開始就改變了沖煮,那你怎麼說明,目前風味裡面滿意的部分,或者不滿意的部分,到底是來自於豆子,還是來自於沖煮的改變呢?
每次的變數控制到只有一個,這是我的原則。
第二,再根據得到的風味,做期望的修改。
比較常見的修正有以下
研磨:修正濃淡,以及過萃or萃取不足的風味。
水量:修正濃淡。
分段:前段酸,中段甜,尾段苦澀焦香。通過每段的水量不同or注水速度來修正。
水溫:修正萃取,而且很好用,靈敏好控制。
第三,一些花式修正。
例如篩除細粉,尾段截掉,攪拌水流圈數增多,拼配等等。
這更像是在用目前的豆子,創造一個你喜歡的風味。
同意杯測的說法。
如果實在不清楚就按照你最熟悉的手法和研磨度還有水溫沖一次再進行調整。
在家裡沖煮咖啡前,先確定以下幾點:
1、什麼方法沖煮
2、什麼磨豆機
3、什麼水
如果有答案了,可以和咖啡店的比較一下,如果類似的話,可以參考商家的推薦參數。
參考回答:
1、手沖
2、手磨(建議購買中軸設計為固定不動)
3、過濾水(礦泉水或水質偏軟的水,不建議蒸餾水)
如果不一樣,建議掌握以下概念:
在沖泡咖啡時,主要的三大變數為用粉量,水粉比例,水溫和研磨度。其中最容易控制不變的就是水溫,粉量和水粉比,然後控制研磨度來調整自己喜歡的味道。
舉個例子,比如:
13g粉,230g水,1分半沖泡時間,其中水溫93度,預浸泡用水40g,悶蒸約30秒。
之後選擇一個自己平時使用較多的研磨度,沖泡一壺。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調整研磨度就可以了。
基本上,沖泡咖啡時還有另外兩點需要考慮,以便於做微調:
1、水溫低,萃取率低,更容易得到酸度,水溫高,萃取率高,更容易過萃發苦。
2、粗粉,萃取率低,咖啡偏酸,細粉萃取率高,容易得到醇度,但也容易過萃導致口味偏苦。
希望以上的判斷方法可以幫助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