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更優秀,先學好這份家長「閉嘴指南」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越來越優秀,但不論何時,父母的職責都不是命令孩子,而是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
前幾天批改作業,有一篇作文很特別。
作文的主題是我的媽媽。這類作文很常見,大多數孩子都是寫媽媽的好,而這個孩子卻在作文里「控訴」了自己的媽媽。
他在作文里寫到,自己的媽媽一天到晚都會在耳邊嘮叨,影響他做自己的事情:
「媽媽每天都在罵我。」
「我討厭媽媽。」
「我的願望就是希望媽媽變成啞巴。」
同樣作為一名家長,當我看到最後一句話的時候非常心寒。可作為老師,我明白,錯不在孩子。
我見過孩子的母親,的確在相處的時候不斷地指責抱怨孩子,而且經常在校門口吼孩子,每次都引得很多家長看熱鬧。如此的教育方式,孩子怎麼能不排斥?
以前就有很多家長問我,「怎麼去教育孩子,是不是說的越多越好。」在大部分的家長認知里,都認為說的越多,孩子就越能明白。
其實恰恰相反,真正的教育並不是一味地去說,去講。反而越會閉嘴的家長,越能教出優秀的孩子。
要知道,有一個懂得閉嘴的家長,是一個孩子成長中最大的幸運!
閉嘴第一步:不抱怨打擊
前幾天在開完班會以後,一個家長在走廊里攔下我。
她說,自己的孩子有些自閉,喜歡獨處,不愛說話,希望我多帶他跟其他小朋友玩玩。
我印象里,這個小女孩,卻一點也不膽怯,反而非常開朗,怎麼說也跟自閉沾不上邊。
結果沒過多久我就找到了答案。
我們聊天的時候正趕上放學,這名媽媽一轉頭看見孩子就沖了過去,人還沒到就開始抱怨:
「衣服怎麼又髒了,知不知道媽媽洗衣服很累的。」
「給你帶的水又沒喝完,你是要氣死媽媽!」
「媽媽今天上班很累很累,你今天不要惹我生氣。」
我在遠處,看著小女孩在媽媽炮轟式的抱怨下慢慢低下了頭,一聲不吭了。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性格養成,都取決於家長。
教育家谷口雅春說過: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性言行,對培養孩子的人格有最強的說服力。
在充斥著滿是抱怨的負能量里長大的孩子,怎麼能開朗自信,聰明伶俐呢?
家長對孩子的抱怨,往往最能打擊孩子的自信。
以前宋丹丹在一檔綜藝節目上,就對自己的兒子巴圖百般抱怨。
巴圖在節目里忙前忙後。因為身材高大,所以什麼體力活都是搶著干,但宋丹丹還是止不住對巴圖「親媽式」 的抱怨。
先是抱怨巴圖吃得多,又不會做飯。轉眼又抱怨巴圖小時候成績不好,覺得巴圖是個廢物。
看著巴圖逐漸低下去的頭,宋丹丹依然抱怨著:「我真是生了一個廢物。」
本來開心的參加節目的巴圖,自始至終都默默地低著頭。
所以很多時候,在我們的抱怨和打擊要脫口而出時,可以先在心底放一放,想一想是否會傷害到孩子。因為無論孩子成長到何時,父母言語的傷害,都是孩子最懼怕心痛的。
我們可以把一些容易脫口而出傷人的話記錄在一張紙上,看看自己曾對孩子說過多少,牢記以後永遠不再對孩子說。
閉嘴第二步:不催促
以前把女兒交給婆婆帶的時候,老公就曾萬般阻止。原因是因為婆婆喜歡催促。
我起初不在意,直到後來才發現了事情的嚴重。
那天婆婆帶著女兒回來,我便趕緊叫女兒來吃飯,女兒跑過來正準備拿蘋果吃,突然抬起頭認真的說:「媽媽,我得先去洗個手。」
我剛準備表揚孩子懂事,婆婆就開始嘮叨:「哎呀,說了讓你回家先洗手,你怎麼又忘了啊!
女兒趕緊跑去洗手。婆婆又追到了門口接著催:「怎麼還沒洗完,你這孩子磨磨唧唧,一會飯都涼了。」
吃完飯,女兒剛要動身端碗,婆婆卻又搶先一步說:「怎麼不把碗端下去?」
娃的小臉一下子漲的通紅,反而把碗重重的摔在桌子上,大聲的說:「我就不端!」
說完哭著走了。
婆婆嘆著氣跟我訴苦,說孩子太矯氣,催不得。
孩子太矯氣嗎?不一定。但催不得,是真的。
家長不斷地催促會讓孩子產生被「搶先一步」的心理。有很多的事情明明孩子知道怎麼做,也準備去做,可就是家長「搶先一步」 的催促,讓孩子認為是命令,或者是多此一舉的提醒,從而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但又有很多家長認為,不去催促孩子,孩子就一直磨磨蹭蹭。經數據顯示,孩子時間觀念下降90%是因為家長太愛「催」!
太愛催,就會讓孩子在潛意識裡認為「等催我了再做」,從而越催越墨跡,造成惡性循環。
還有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太慢,而是父母太「著急」。著急去做自己的事情,所以才會不斷地催促孩子。
試想一下,你催孩子吃早飯的時候,是不是因為你自己上班快遲到了?你催促孩子趕緊洗手的時候,是不是因為你已經做好飯等不及了?
沒有孩子是天生的慢性子,大都在父母的催促下,對父母的時間觀念產生依賴,失去自主做事的意識。
要想孩子養成好的時間觀念,第一步就是停下嘴,不催促,把時間教給孩子。
可以在孩子完成一件事之後,再去耐心的告訴孩子:如果速度再快一點會更好!「既鼓勵了孩子,也讓孩子明白了問題所在。
面對孩子經常拖拉的事情,父母可以多跟孩子一起做,一同經歷「錯誤」,從而在錯誤中與孩子並肩作戰,用正確的做法帶領他,引導他。
閉嘴第三步:不大吼大叫
在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往往不能看清孩子的錯誤,只是一味地發泄情緒,甚至也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吼能使孩子「長記性」。
孩子被吼的時候,是最不能主觀思考的時候。孩子會產生巨大的恐懼,從而使孩子短時間內無法發出聲音,也就是老一輩俗稱的「嚇著了。」
調查表明,家長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不僅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易害怕,還會降低孩子的記憶力和專註力。
面對孩子犯錯誤,家長最該做的是先平復自己的情緒,然後再理性思考孩子犯錯誤的原因。從而去引導,幫助孩子去改正錯誤。我們需要教給孩子的是辨別是非的能力,而不是條件反射式的恐懼。
身為父母,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每一個家長會不斷利用語言去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越來越優秀。但不論任何時候,父母的職責都不是命令孩子,而是引導孩子。
而在面對孩子淘氣、犯錯誤,或是拖拉磨蹭時,我們一定要遵循這幾步:
Tips
1.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錯在了哪裡。
2.輕言細語,既是安慰孩子,也是安慰自己。
3.陪孩子「錯誤重演」,用自己的行動去教會孩子,給孩子做榜樣。
4.只有讓孩子自己去做,去明白是非,才能讓孩子懂得、學會、銘記。
對於孩子的成長,我們不能變成停不下嘴的指導者,而應當變成一個懂得閉嘴的陪伴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