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讓你走上西點或西餐的專業之路呢?

看到各種專業的人在知乎分享覺得很有意思,想了解為何會選擇這條路以及如何走上這條路的呢?能分享下各自的故事么?


應大家的要求,補更一點關於烹飪的書籍推薦:

主廚胡學斌:1038:少走十年彎路!我敢說這是知乎最系統的西餐知識總結!?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不需要您的打賞!胖廚也是工作之餘,捨棄陪伴老婆孩子的時間來查閱筆記資料給大家更新新的文章!只想讓您在覺得文章寫的還不錯的時候順手點個贊或者轉發朋友圈就算對咱的莫大鼓勵和支持了!

文章會在知乎專欄(西餐入門)/公眾號(西餐入門)/微博(主廚胡學斌)和B站(主廚胡學斌860422)同步更新。兩個專欄:

西餐入門?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水浴料理Sous Vide?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陸續分享了幾十篇乾貨料理教程。喜歡的來看看~

本人2011年畢業於加拿大Western University,但是回國幾年不愛朝九晚五的枯燥生活,機緣巧合回到了加拿大。於是成為了一名廚師,已經在西餐行業里學習工作2年有餘。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我,我會持續系統性的更新一些學習西餐知識,從如何做入門級也是西餐的精華部分如何做高湯,如何用高湯做sauce。然後學習如何烹飪禽類/豬/羊/牛等。如何做沙拉醬和如何配菜。

不過我學習西餐的初衷,就像是郭德綱口中的那個長年聽相聲的觀眾,聽到最後不過癮就買了身大褂上台起義了。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是鑒於網上各種各樣的食譜分享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就是沒有一個讓人能夠系統了解學習的地方。雖然大家都只是愛好者,不要成為專業人士。不過有些基礎的東西還是值得學習研究的。畢竟這飯桌上的東西,學會了受益終身嘛。

在加拿大多倫多的George Brown College系統的學習烹飪課程,並在著名的連鎖餐飲OB義大利餐廳工作,有了一整套完整的學習體會和心得。為什麼我要說系統的學習呢?想吃什麼就上網搜一下然後就隨便搞上一張食譜就去超市採購一番。回到家裡依葫蘆畫瓢般的演示一遍,七七八八的實驗一番也未嘗不是一種不錯的體驗嘛。no no no。。。。。我經歷過這個階段,我知道這個階段的痛苦,同一個菜品有成百上千個食物愛好者給出了各種各樣的所謂的心得食譜,都是各種所謂的實驗後的結果。雖能做出一道菜品,確實失去了菜品背後的樂趣。就好像是嚼別人吃過的口香糖一般,雖有味道卻也失去了本來的滋味。我不光要讓你知其然,還要讓你知道其所以然。烹飪的過程是一種樂趣,只有這樣才能把這番樂趣最大化。就好像下面的這張圖,知道牛排好吃,那你至少得知道你吃的是哪一塊肉吧。吃了半天都不知道吃的是什麼,是不是還可以更上一層樓呢。吃是一種文化,為什麼叫文化呢?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幾千年前人的傳承積澱,在哪吃?吃什麼?如何吃?這還是很有講究的。人們每天花在三餐上的時間少說也要2·3個小時。就好像睡覺一樣,你都想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睡在一張舒服的床上用最柔軟舒適的床單被罩是一樣的。既然規避不掉,那就花點時間研究研究,怎麼樣才能吃得更好。讓一家人吃的開心愉悅。

咱也別光說不練:

主廚胡學斌:2013:主廚揭秘米其林(Michelin)水浴牛排!?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別光顧著收藏啊,分享一下朋友圈,這麼好的廚房知識要分享給好朋友知道啊!

什麼是水浴?想做水浴需要什麼裝備?這個問題很多同學問過我了,我發兩個鏈接

主廚胡學斌:什麼是水浴料理(Sous Vide)??

zhuanlan.zhihu.com圖標主廚胡學斌:裝備篇:水浴料理需要什麼(Sous Vide)?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主廚解釋一下為什麼題目叫米其林廚房裡的秘密吧。在古代牛排因其特殊性,食材的稀有而變得奢侈。歐洲中世紀時,豬肉及羊肉是平民百姓的食用肉,牛肉則是王公貴族們的高級肉品,尊貴的牛肉被他們搭配上了當時也是享有尊貴身份的胡椒及香辛料一起烹調,並在特殊場合中供應,以彰顯主人的尊貴身份。

所以如何料理一塊牛排就變成考驗廚師廚藝的重要指標之一。客人要了五分熟,你就絕不能端上來一塊三份或者七分的牛排。這樣的牛排是要被客人掀桌子的。你一定會問主廚!怎麼評定一塊牛排的成熟度呢?何為五分的標準?那主廚就從頭說一說!

隨著近代養殖業的迅猛發展,牛排的門檻也變得越來越平易近人了。所以很多人對牛排有著特殊的嗜好。不只是因為他的物以稀為貴,更因為牛排的豐富營養和美味的口感。

牛排成熟分六檔:

  1. Blue(Sear表面,基本全紅。內部溫度46-49℃)
  2. Rare(75%紅,內部溫度52-55℃)
  3. medium Rare(50%紅,內部溫度55-60℃)
  4. Medium(25%粉,內部溫度60-65℃)
  5. Medium well(75%棕,內部溫度65-69℃)
  6. Well Done(100%棕,內部溫度71℃+)

你估計肯定又會問了,知道了牛排成熟度。。。。。。那傳統牛排都有什麼類型啊?怎麼買?

主廚在推薦一個鏈接,這篇文章是主廚的第一篇開山之作啊:裡面詳細的介紹了牛的各個部位以及如何烹飪的技法。

主廚胡學斌:主廚帶你吃牛?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雖然給了你們鏈接,主廚還是要簡單提一下四個部位:

Ribeye(肋眼)沿著脊骨兩側所附著的肉塊便是肋眼,肋眼牛排來源於第六至第12根牛排之間,這部位運動量較小,肉質嫩、脂肪多且夾帶著筋,嚼勁佳;用香煎或炭烤都很適宜,切成薄片就是壽喜燒或涮涮鍋用的肉片,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部位。如果你想吃牛排,但是又不想花太高的價錢?那這塊Ribeye就是你最佳的選擇。

Sirloin(西冷/紐約克) 傳說亨利八世在品嘗過牛排的美味後,把牛排封了爵士,即Sir+loin,中文譯為西冷牛排。肉質較緊實,大理紋石油花分布均勻,油脂含量介於肋眼與菲力之間;具豐富牛肉風味,嚼勁十足

Tenderloin Steak(菲力)脂肪含量極低的瘦肉部位,是牛肉最嫩的部位,口感鮮嫩又沒有難嚼的筋肉,菲力牛排(Tenderloin Steak)即是出自於此處;因為量少而價格高昂,適合直接煎烤,建議半生熟更能嚐到柔軟的口感。西餐里還有最負盛名的生吃方法:Beef tartare

T-bone(Porterhouse Steak)此部位中間的丁骨拆開,就分別是一片菲力牛排和一片紐約克牛排,菲力牛排精瘦鮮嫩、紐約牛排具嚼勁及油花,若想品嘗到雙重風味,即可選擇紅屋牛排,分量也較大。一般來說,切塊時若菲力的部位較多的稱為「紅屋牛排」,菲力較小的則是「丁骨牛排」(T-bone Steak)。

說完了牛的部位再說說怎麼選厚度:

首先牛排要夠厚,一來太薄了就沒有必要用機器來處理了。二來,二次處理也就是煎表面的時候,表皮的溫度會慢慢讓內部升溫,太薄的話很容易就煎過火了。推薦牛排至少要1inch(2.5cm)厚度以上。越厚越好,會鎖住更多的汁水。只是牛排厚一些,水浴時間會更長一些。

說了這麼多直接上做法吧:

2.5cm厚,五分熟牛排為例。水浴加熱到59.8℃

  1. 取新鮮牛排一塊,用廚房紙擦乾表面水分。
  2. 撒上厚厚的一層鹽和現磨胡椒(根據個人口味添加百里香/蒜頭或者蒜粉之類的香料)
  3. 裝進密封袋,加入橄欖油。Be generous。多放一點。
  4. 用密封機抽真空。(沒有密封機就用普通耐高溫的密封袋泡進水中,留一個小口。利用水的壓力把盡量多的空氣擠出去。密封)
  5. 水浴泡澡1-1.5個小時。主廚推薦盡量多泡一會。著急的話就1個小時。
  6. 取出牛排,再用廚房紙擦乾。備用
  7. 煎鍋高火,加蔬菜油。耐高溫那種,等到油開始冒煙了。
  8. 把牛排放入煎鍋。兩面各30秒-1分鐘。美拉德反應。
  9. 記得將牛排的其他面也都用油煎一下,尤其是肥肉。多煎一會!煎肉的時候一定要先煎肥肉部分,Fat is flavor !你可以最後不吃肥肉,但一定不要把所有肥肉都切掉!經過烹飪以後,肥肉會變成美味的汁水豐富肉質的味道。說了肥肉多說一句,牛肉肉質的評級,高低檔之分,就是肥肉的藝術!話不多說!直接飈圖!
  10. 水浴牛排不用Rest。 直接開吃!

開吃吧各位!喜歡就支持一發吧。


最簡單的歐洲麵包做法

我是因為自己成功減掉40公斤後,心理以及別人對我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自己的健康慢慢了解營養知識,最後去學習的烹飪。來了中國後,為了吃到正宗的麵包和西餐,沒有辦法只有自己動手了。


曾經聽到有某人的女兒嫁了一個義大利廚師,因為本人很喜歡義大利菜,所以對其女很是羨慕,如果我說學西餐的人士是覺得西廚一個字,帥!就這一個原因,你信么?看過《惡魔廚房》你會了解到西廚掂鍋爆炒的時候比中廚少得多,他們的飲食哲學和咱完全不一樣,咱有咱的一套,西人有西人的一套,關鍵是哪種更對你胃口。廚師這種職業,無論中或西廚都不會是那種高回報容易發財的職業,當然那些做到頂尖的另當別論,我想選擇西廚關鍵是看機遇與愛好,就是情勢所逼(討生活)和真愛(愛好西廚)吧,說到這感覺凈在說著些廢話,不好意思啊~~


偶然看到的問題,過來強行回答一下,不是專業人士,甚至連愛好者都算不上,頂多就是偶爾折騰一點東西自己和家裡,朋友們吃一吃,我覺得我做這些東西最大的原因有兩個:

一:饞

二:窮


謝邀。可能因為我覺得美國國家安全十分重要,每個美國人都應該有一種榮譽感和責任擔當。加入西點軍校,不僅僅是我個人的榮譽,也是對國家的承諾。至於為什麼我要在西點軍校學西餐專業,我想告訴大家,目前軍隊拼的就是後勤!飯不好吃怎麼打仗?


推薦閱讀:

TAG:廚師 | 西餐 | 烘焙 | 麵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