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異性對自己好的時候會產生恐懼感?
每當遇見有異性對我好,我就會產生害怕,抵觸,厭惡,排斥的心理,是為什麼?這是種心理疾病嗎?
只是可能性之一,不是絕對答案。
因為你覺得這是在犯錯,你也不配有人對你那麼好。
我有一個患者是這樣的:
女孩,大學生。(我的很多患者都是高中或者大學生)也是花一樣的年齡,長得也很漂亮。但是自己覺得自己不怎麼好看。第一次來的時候抑鬱很嚴重,覺得鏡子里的那個人自己根本不認識。整個事件的誘因就是有一個男孩追他,她總是躲著那個男孩。約也不出來,買大學也不要。後來那個男孩就不主動了,她就有些失落,然後,又非常要強。拚命壓抑。心裡不高興也強顏歡笑。漸漸的,裝不下去了……
熟悉了之後,她告訴我,她從小就是那種最聽話的孩子。別的孩子犯了錯誤她會去打小報告的那種。被異性追求,在她的認知裡面,就是個「錯誤」。她自己會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排斥,抵觸,甚至噁心。
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專業上稱為「媽媽的詛咒」的東西。女孩小時候就經常被媽媽教育,說自己「不好看」。所以當有男孩追求,她本能的覺得第一,我如果接受,是在犯錯誤;第二,自己不好看,這不是真的。立刻就否認了這個事實。第三就是繼發的「我不配」的感覺。
第三是那個女孩自己說的。
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她已經明顯好轉了。
第二個男生追求她的時候,她那種害怕,排斥,想要逃開又有點小興奮的感覺再次出現,她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又來到診室……
不過這次她鎮定了很多。最後她有沒有接受那個男孩或者是否在一起我不知道。不過她走的時候告訴我她決定試一試。
我想用這個女孩的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這起碼是答案之一吧。謝邀
您的問題描述很簡潔,但是還是希望您回答這麼幾個問題:
1、您現在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呢?高中,大學或其他階段?
2、您是從小時候就會對異性有恐懼、排斥的心理嗎?還是在某一事件或進入某一個年齡或人生階段之後才這樣的?
3、當您有對異性的這種感覺時,您的腦海里有浮現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場景嗎?那個人在做什麼,那個場景是怎麼樣的?
4、您所描述的感覺是「害怕、抵觸、厭惡、排斥」,那您覺得您最主要的感覺是什麼呢?是害怕自己表現不好被別人嘲笑,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或者不想跟別人交往?
如果您只是對異性恐懼,那有可能是異性恐懼症,屬於社交恐懼症或社交障礙的一種,主要表現為與人交往時(尤其是大眾場合下)會不自主地感到緊張、害怕,手足無措等。
很多人從高中進入大學之後,面對各種各樣的自我介紹、集體活動會有些無所適從。多有以下幾種心理:
(1)恐懼;害怕參加集體活動,害怕出醜。
(2)自卑;在社交中對成功的想像少,對失敗的想像多,總覺得自己不行。
(3)害羞;過多約束自己的言行,從而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阻礙了人際關係的發展。
(4)封閉;將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掩飾起來,試圖與人保持嚴格的距離。
社交障礙的成因有以下幾個:
(1)家庭環境:家庭中衝突頻繁,沒有機會習得適合的交往方式。
(2)現代交往的功利性:快節奏的生活使得低質量的關係較多,有些人無法適應。
(3)互聯網的發展:社交媒體的發展使得更多人習慣線上的交往而對線下的交往不適應。
(4)以往經歷:童年的經歷或之前的負面經歷影響了現在與他人交往的信心和勇氣。
對於社交障礙,可以嘗試以下心理療法:
(1)精神分析:通過自由聯想和夢的解析,主要針對童年是否有創傷經歷以及創傷對癥狀的影響,讓潛意識的東西呈現在意識里,並發泄壓抑和累積的情緒,在潛意識層面進行疏導。
(2)行為療法:運用如系統脫敏、滿灌療法、代幣法等方法,解決您內在的焦慮和恐懼,同時幫助您培養合適的行為來應對生活與工作,良好的應對人際關係,從行為層麵塑造,幫助您更好的適應社會與生活。
(3)認知療法:了解您的非理性認知模式,以及非理性認知在何種情況下出現,然後採取認知療法中方法進行針對性的諮詢,重新建立新的認知模式(包括理性情緒療法、貝克認知療法),拆掉思維中的牆。
(4)正念:關注當下,關注此時此地的感受,不抑制不評判。
等等。
或者您可以嘗試以下的社交小技巧:
當然,如果您覺得自己不是單純的社交障礙,而是由於某種創傷經歷或更深層次的原因,這種情況如果讓您非常痛苦,建議您尋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希望對您有幫助。
關注小麥心理,關注科學心理學。
謝邀
你的文字描述不夠詳細,有一種心理動因可能符合我公眾號的一篇文章,複製在此。
白蓮花般的女孩,不敢上學是因為害怕男生喜歡?真善美——家庭教育誤區之四
小馨是我曾經的一個來訪者,她是一個13歲的女孩,父母求助的原因是孩子不敢去上學,不敢上學的原因是害怕男生喜歡自己。小馨容貌姣好,身材高挑,羞澀如含苞的花朵,安靜低眉地坐在我的面前。
媽媽是小學教師,和孩子在一所學校,為了保護如花朵般的女兒,和孩子的班主任有過溝通,請她在班級強調男孩女孩不能走得太近,男女有別。小學階段安然無恙地度過了。
進入初中,青春期的孩子懵懵懂懂、朦朦朧朧、暗生情愫,不僅本班有男生喜歡這個漂亮文靜成績優異的女生,而且外班也有男生不時投來灼熱的目光。
小馨也有耳聞本班男生女生談戀愛,不知多少次暗暗祈禱這樣的事情不要發生在自己身上,和男生的交往,她是極有分寸的,只要對方有所表示,她就會拒人於千里之外。
可哪想她有一次從操場回教室的走廊上,外班一個膽大調皮的男生居然當著那麼多同學的面,塞了一張紙條在她手裡,她當時就捂著臉飛快地跑到教室,撕碎扔到了垃圾桶。
這件事發生以後,她害怕極了,非常害怕那個男生到教室來找她,或者在學校門口等她,那她怎麼辦呢?她會無地自容的。這樣戰戰兢兢地強壓著恐懼上學了一段時間,終於挨不住不去上學了。當今這樣的時代,孩子成長於這樣一個多元化的時代,有人喜歡收到情書應當是一個女孩子羞澀而又欣喜的一件事, 為什麼小馨會這樣害怕呢?經過深入的了解,得知小馨這樣的心理源自於她的成長環境。媽媽是一個教師,在孩子面前,經常強調「真善美」的理念,媽媽認為是給孩子傳遞一些正面的信息,是為了孩子好。媽媽強調女孩子要矜持一點、嬌貴一點,不能早戀,做一個乖孩子好學生。
這樣的養育方式,給孩子營造了一個純凈的理想化的世界,在孩子的內心,除了做一個乖孩子和好學生之外,其他的所有事情都是壞的、不對的、錯的、不被認可的、不被接納的。早戀更是離經叛道的、不道德的、羞恥的。可現實世界是怎樣的呢?水至清則無魚。在每一次接觸到青春期的孩子時,我都會和他們討論如下的話題:1、每個年齡階段做好每個年齡階段的事情,有些行為後果是我們這個年齡階段承擔不了的。
2、某個異性喜歡你或是你喜歡某個異性,是出於好感和欣賞,說明你或她身上有閃光的亮點,這很正常的。
3、可以心動但不能行動,男孩女孩之間有好感,可以在公共場合談天說地,但要避免私下裡接觸。
4、「早練」而非「早戀」,事實說明給少男少女戴上「早戀」的帽子弊多利少,不妨對孩子說尊重他們與異性之間的交往,他們不是早戀,而是早早地在練習與異性之間的交往。
5、你或許會喜歡某個異性,也或許會有某個異性喜歡你,她或他都只是你生命當中的一處風景,一處風景而已。你可以欣賞這處風景,但不要賴著不走,因為你現在心智尚未成熟,最美的那處風景在遠處等著你。
弗洛伊德有關於人格結構的理論,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性的本能,通俗的理解是,想怎樣就怎樣,遵循的是快樂原則;超我是在成長過程中家人、學校、社會所賦予人的倫理規範和道德準則,這些被內化而成為人自身的一個部分, 它遵循的是道德原則;自我試圖在本我和超我之間尋求一種平衡以減少內心的衝突,同時又能適應所處的社會環境,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
一個人的自我如果更傾向於超我 ,那麼他的頭頂似乎時時懸著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他會活得很累;一個人的自我如果更傾向於本我,他更聽從於自己的內心和本能,他會活得輕鬆。我的觀點是:人生在世,只要不做傷害他人和傷害自己的事,足矣。
還有一種心理動因是最初的兩性關係模型:
一個人的兩性關係,與一個深層的因素息息相關,即最初的兩性關係模型。一個女孩將來和異性的相處模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她與父親(如果父親的角色和功能缺失,則是一些替代的男性,比如爺爺、外公、伯伯、舅舅、老師等)的關係。男孩亦然,取決於他與母親的關係。
如果她從小是被父親疼愛和欣賞的,那麼她會無意識地泛化到所有的男性,她是會被男人疼愛和欣賞的。如果她從小是被父親否定和暴虐的,那麼她會無意識地泛化到所有的男性,她會對男人充滿恐懼和抗拒。......
一個人不能進入親密關係,或者不具備維持一段穩定的情感關係的能力,或者在親密關係中屢受傷害,這樣的情形需要尋求心理諮詢或治療。
如果是你不喜歡的人對自己好的話,你有排斥或者恐懼厭惡的情緒是因為你的潛意識裡覺得他會對你從有好感變成喜歡,對你而言是負罪感,你會辜負他,你又不想將就自己的情緒,這樣你就會排斥他,因為你怕如果發展下去你會傷害他的心,你應該是那種性格很好的女孩子吧,不願意拖欠別人什麼,麻煩別人什麼。
哎,竟然被邀請了。知乎小白第一次,謝邀
曾經自己也感同身受過,真的有時候對自己都很無奈(主要是講異性)。記得初中那會遇到一個男生,第一個讓我知道喜歡是什麼的人,在他還沒有跟我表白之前,一直都是那種小鹿亂撞的心情,後來他跟我表白,我就跟他在一起了,但沒多久,真的是沒多久,就一個多星期左右,突然我就對他很反感,不是膩的那種反感,也不是因為他做什麼產生的,他一直都對我很好,我當時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雖然心裡很不想這樣,但只要看到他,潛意識裡就開始各種厭惡。後來也有過一次類似的,但相對沒有這一次這麼強烈,再後來就慢慢不會有這種心理情緒了。
我覺得之所以有這方面的問題,可能是因為在遇到這個男生之前沒有和誰有過感情方面的親密關係,一時間不怎麼適應,再者就是因為自身的原因,比如小時候家庭和周圍環境啊,或者對自己的自卑啊,不過我覺得這種心理時間久了慢慢也就習慣了。 以上純屬個人想法,不作為參考。各位大神輕噴呦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