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的冥想體驗

於我而言,冥想與宗教無關,純粹是為了讓雜念消散,讓大腦得到良好的休憩的一種方式。

畢竟不才也還是靠腦子吃飯,每天雜念紛飛跟菜市場一樣喧囂,適當的打坐冥想之後,真的感到神清氣爽,靈思如尿崩。

冥想,就是一場精神按摩。

對於不明所以的人來說,會覺得打坐冥想是在裝逼,或者唯心主義的宗教信徒。有時候朋友聊天說最近工作情感事情很多,煩躁不安,夜夜失眠頭暈腦脹,吃了葯也沒用。我說你可以試試打坐冥想,結果來一句我又不信佛,這玩意兒管用嗎?

這真是很多人的誤解了,冥想就是冥想,跟瑜伽、跑步、健身、聽歌一樣,完全可以是自我壓力消解的一種方式而已。

我大概是從三年前開始正式接觸冥想的,看了一些書,也請教了一些人,一開始是偶爾想起才打坐,出了腰酸腿麻之外,感受不到一點樂趣與放鬆。

直到後來去寺院住了一段遇到一個居士,手把手指正我的一些問題,慢慢找到了感覺。此後這兩年但凡感到腦子不好用或者雜念太多的時候,就會雙腿一盤,眼觀鼻鼻觀心,冥想至少半小時左右。之後會感到神清氣爽,溫柔平靜的心意又佔據了主導。

《薄伽梵歌》裡面提到冥想的要領:保持腰部、脊柱、胸部、脖子和頭顱垂直,安穩不動地坐好,雙眼和心意穩固地集中在鼻尖上,目光不動不移,心意安詳無懼。

這裡有個重點,就是保持上半身垂直。初學者一開始會覺得不自在,很難保持住,可以拿個墊子或者枕頭之類的東西墊在尾椎骨下方,提一下,就比較容易保持住,時間久了也不會尾椎酸。

第二個重點就是雙眼微張,放鬆地看鼻尖。如同很多畫像中的菩薩眼神,細長而柔和。如果感到眼睛酸了或有些疲憊的時候,也可以閉上眼睛。

第三個重點是用鼻子呼吸,嘴巴緊閉。意識集中在觀察呼吸的進出,腦子裡默念「呼,吸,呼,吸,呼,吸。」(或者也有默念生死,生死的)念到自己沒有了其他的雜念之後,就可以停下了。

然後就是盤腿。

正統的坐法是雙足跏坐,也就是雙盤。不過對初學者來說很難,沒多久腿就會發麻發酸。所以改成單盤也可以,或者選個自己舒適的,可以持久的坐姿先試試也無妨。

我剛開始嘗試雙盤的時候,大概只能堅持一兩分鐘,很快就會齜牙咧嘴地酸爽,感覺腿要不屬於我了一般。不過久了以後就感到很舒服了,雙盤最能保持平靜,進入冥想的狀態。

冥想過程中,雙肩要放鬆,手可以放在膝蓋上,也可以結印,根據自己怎麼舒適怎麼來。我喜歡在肚臍眼位置結印,右手放在左手上,兩手的大拇指相連接,彷彿手中捧著一個球。這種手印稱為「禪定印」,確實於我而言更容易靜下來。

如果住處周圍環境比較吵,有一些干擾的話,可以戴上耳機選個喜歡的輕音樂單曲循環,或者下個幫助冥想的 app,我自己用過 calm 和潮汐,裡面都有幫助冥想的背景音樂,很能讓人平靜下來。

姿勢擺好之後,真正的難關是如何止息妄念。

甫一坐穩,腦海里就會有各種各樣的雜念紛至沓來,晚上吃什麼呀,明天有個聚會呀,之前的工作如何啦,有個遊戲挺好玩的等等,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某個念頭帶走,甚至心煩意亂,難以自控。

這個時候可以試試數息法。數每次呼吸,從一數到十,然後重新開始,從一數到十,直到妄念減少,消失為止。

或者可以念個佛號,或者默念自己的一個目標,只要把念頭集中一個地方反覆默念,凝神聚氣即可。如果產生了許多邪惡的、負面的念頭,要不斷暗示自己,這些壞念頭不屬於我,我不是這樣的人。不要產生自責,恐懼,羞愧,那樣只會更加糟糕。

不要被任何念頭帶走,讓它們如同泡沫一樣出現,消失,意識只要集中在呼吸上就好。一開始只能進行幾分鐘,而且沒有進入無比平靜祥和的心境,依然會精神渙散,沒有關係,只要關注呼吸,讓身體和心理都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安定就好,隨著冥想次數和時間的增多,大腦的念頭會漸漸穩定。

當呼吸的頻率越來越緩和,呼吸的聲音逐漸輕柔,越來越綿長,變得深沉而均勻的時候,你自然就會感到意識的和諧和身體的放鬆。

順其自然,千萬不能急著得到什麼入定之類的體驗。

等到呼吸逐漸平穩和諧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將意識觀察自己的身體,從腳底開始,緩緩感受小腿,大腿,腰部,腹部,直到脖子,頭髮,五官等等的存在,將注意力關注在對自我感覺的認知。

對於很多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冥想確實可以起到止觀的作用。

以上這些說到底,也不過是形式上的冥想。

冥想過程中最艱難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是對意念的控制。

對自身意念的控制與否,完全關係到你自身的生活與身心健康。

想必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當你腦子特別清晰,意念很純粹的時期,你會感到即使不用睡很久也很精神,整個人神采奕奕,做什麼都很有動力,看整個世界都很美好。會去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有勇氣去挑戰一些困難。心情也很喜悅滿足,對身邊人有包容心,就連皮膚氣色也好,學什麼都快,工作學習都順心,人緣也會變好,一切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然而反過來,雜念太多,心魔熾盛,你被腦海中的壞念頭一波一波衝擊,身心疲憊,失眠噩夢,精神萎靡。做事情拖延敷衍,失去耐性;動不動就像乾柴火一點就著,看所有人都不順眼,一點小事就大動肝火;遇到困難第一時間就是想逃避,不願與人交流;一到夜裡情緒就低落,自我評價貶低,讀書學習效率都很差,進而變得牢騷滿腹,負能量四溢;然後影響身體健康,暴飲暴食或者沒有胃口,不願意運動,皮膚變差等等,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這是最難的修行,因為完全是意識層面的自我鍛煉,只有自己親身體驗,外人無法幫你渡。許多人都有類似心魔的東西存在,可能是對某個人的執念,對某種目標的追求,過去的痛苦回憶,不一而足,它們總是纏繞著你,讓你無法平靜。甚至進而產生一些糟糕的負面情緒,縈繞不止。

一旦失去控制,你就會憤怒、沮喪、不快和恐懼。容易傷害別人,更傷害自己。當心靈麻木不仁,身體也會被你自己所損害,活著睜開眼的每一天,都伴隨著內心深處的嘆息,如同苟延殘喘。

冥想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自己意念的純凈。讓自己的心意如同避風處的燈火一樣溫暖平靜,不受塵風侵擾。

一切形形色色,經過心念的觀照,像水流過,像風吹過。不會黏滯,不痴迷,不停留,不貪婪,不感到任何不愉悅的情緒,不受一切的束縛。

即便這個世界瘋狂,貪婪,腐壞,你的心卻能始終保持清醒、溫柔、一塵不染。

長期打坐冥想的人,都必然會經歷某種神秘體驗,就是偶爾會感受到天人合一的無我狀態,煩惱的根源——自我融化在無盡的時空中,圓融自在,無比滿足。但凡體驗過這種滋味的人,必然會對冥想持之以恆,渴望更加穩定與持續的心流體驗。

君子慎獨,越是一個人的時候,越是雜念紛飛的時刻,其實最是修行的好時機。

簡單來說:

飲食節制,娛樂適當,工作盡責,起居有度,冥想與打坐消除所有的悲傷與煩惱。——《薄伽梵歌》


推薦閱讀:

TAG:自制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