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正在給孩子「拔苗助長」嗎?

  近期,中國教育界因為莫言「大師」的「縮短基礎教育學制」建議掀起了一番」腥風血雨的批判大會。

  莫言同志認為,學生初中和高中的最後一年,幾乎都是忙於複習做題,不如將眼下的12年縮短為10年。與會專家認為,基礎教育12年是世界通行的學制,是培育一個孩子身心成熟的必要時間,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提出要縮短。上海中學原校長唐盛昌認為,「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立德樹人,而不僅僅是只考慮念幾本書」。

  莫言的建議我們先不評論,但是就目前中國教育,眾所周知,早已是千倉百孔了!如今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態度就只看「分數」,以至於中國的孩子都是高分「能兒」,他們的童年、少年都只有「高分」兩個字,要考高分、考高分還是考高分!那些說「培養學生基本素養,立德樹人」的教育專家,也不知道臉紅了沒!

  從我們的身邊也不難發現,那些小時候就按照父母的思想循規蹈矩的孩子,學習成績可能從小就很好,但是,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都缺乏主觀意識,缺乏創造力。反觀那些從小淘氣的孩子,他們貪玩、多動,但是長大了成績會越來越好,並且可能表現出某些天賦出來,在與人交往和工作、學習上,也顯得更得心應手,事業往往也有更大的成就。

  研究表明,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比如3歲是直覺思維期,五歲才有形象思維,大班的孩子才開始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也就是說,如果過早給孩子灌輸太多的硬性知識,可能會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和某些天賦。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讓孩子既能健康成長,又能成才呢?

  當我們活到25歲以後,就會感慨「合適的年紀,做適合的事情」這才是最好的人生。既然這樣,為什麼當我們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了,又不敢這麼幹了呢?

  6歲以下的孩子,他們天生就是愛玩的,家長為什麼不讓他們好好玩呢?挖掘出那些原本屬於他們自己的能力,難道比認幾個字更重要麼?知識是死的,能力卻是活的,它可以讓孩子應付很多沒遇到過、沒人教過的問題,是在社會上生存最好的技能,既然它這麼重要,家長和老師還有什麼理由不阻止呢?

  教育界也已經認識超前教育和強化教育的嚴重後果。最近,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指南》很具體地列舉了各個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目標。例如,5~6歲學齡前兒童,只需「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並沒有標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須認字,只說明「在閱讀圖書和生活情境中對文字元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

  「讓孩子一開始就進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這位8歲孩子的父親介紹說,德國的教育是一種逐漸加速的做法:幼兒園不學專業知識,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倫理,學會與人相處,重要的任務是玩得開心;小學也只是學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對中國小學而言),到了中學才開始進入跑步通道,但依然還是慢跑。由於德國沒有統一的高考,所以學生壓力並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學,真正成年了,才開始進入快跑通道。到了這個時候,終於有了競爭,也才顯示出每個人之間的差異。

  「現在我們的問題是搶跑,幼兒園學小學的東西,小學上中學的課,到了大學裡,反而要補幼兒園該學的東西,比如行為習慣,人格培養。」馮鋼說,「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這些應試教育出來的高分孩子,「到了大學,突然間不用考試,就毫無方向感了,」
時任浙江大學常務副校長的倪明江將這種狀態形容為「太空人」。他說,這些「天之驕子」有兩個問題,一是習慣了跟著考試走,離開了試卷,似乎就不知道應當如何去學習新知識,二是思維的依賴性,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習慣於照著做而不習慣問為什麼這樣做;習慣有人指導他做而不習慣主動去做;習慣在很好的條件下去做而不習慣創造條件去做。

  浙大城市學院甚至嘗試用中學模式和軍事化教育方式來管理新生,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學生在高中時代好比身上綁了10根繩子,不能一到了大學,就把這10根繩子一下全放了,這會讓他們茫然無所適從,我們要嘗試一根一根放。」

  「如果從幼兒園就開始快跑,需要跑幾年的幼兒園、12年的中小學,那麼到大學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氣。所以,你看看中國大學生髮展後勁不足,原因就在此。」楊佩昌對記者說。

  親愛的家長、老師們,你們還在疑惑為什麼自己從小就看好的學生,為什麼長大後比那些你不看好的孩子差了一大截嗎?你們還在怪罪孩子不懂得體量父母老師嗎?你是否有為那些高學歷的低能兒痛心疾首呢?請不要怪罪我們的孩子,這都是家長、老師拔苗助長惹的禍!

新足跡遊學網,國際素質教育的先驅,全方位發掘孩子潛力!

推薦閱讀: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