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專註力,秘訣在哪裡?

問:對孩子來說,怎樣學習最有效?

答:當然是增強孩子的專註力啦!

注重專註力,當然沒錯,但是過分專註,大腦也扛不住啊!

大腦如何學習?

舉個例子:

咱們把大腦當做一個彈珠檯,當你專註的時候,彈珠洞就會很密,彈珠彈出去,碰到鐵釘,會在檯子上方快速彈跳,而且彈跳路徑多半就只有幾種。當你放鬆的時候,彈珠洞就很疏鬆,彈珠反而彈跳較遠、路徑多變,而且經過彈珠檯下方的幾率更多一些。

也就是說,學習要鬆緊交替。在專註及發散兩種模式間切換,持續專註的學習,效果反而不好。在你放鬆的時候,大腦其實會繼續處理之前你專註學習的內容。

看書、解數學題,大腦都是處於專註模式。早上沖澡、坐在公交車看窗外、散步、睡覺時,大腦則處在發散模式。

其實,深究一下,這種學習方式,是有助於形成長期記憶的,因為在我們放鬆的時候,大腦依舊在運作。

1、間斷式學習方法很適合孩子

咱們小時候想必都有這樣的體驗:上課的時候,聽著聽著,就突然走神了,即使是看一本很吸引我們的書,也堅持不了多久,就會想入非非,特別是做數學題,動不動就卡主住,哎呀,想不出來怎麼辦,然後就抓耳撓腮。

既然專註不下去,卡住了,就別死命的繼續強迫專註嘛。繼續專註只會卡得更嚴重,越解不出來越挫折,這就陷入惡性循環了。

你怎麼就不肯放過自己呢?!

先放手,再放鬆!

腦袋在兩種模式間轉換,學習效果才是最好的!

放鬆,能讓大腦找到新的路徑、到達新的地點,這正是創意、解答的來源。

專註模式就像捷運,能在密集地段移動,發散模式猶如高鐵,可以走得很遠。

專註與發散兼有的模式,其實更適用於孩子,這也是咱們開展創客教育,強調「玩中學」的原因。

有的家長借用了咱們的經驗,就回家這樣試驗:先讓孩子專註學習25分鐘,然後休息一下下,再繼續下一個25分鐘,這樣做,是沒啥效果的。

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只有咱們休息好了,才能更好的學習

具體要放鬆多少時間,是沒有科學定論的,事實上,每個人都不相同,而且,做不同的事需要的休息時間也不同,休息10分鐘、20分鐘都可行。

不管天分高不高,這方法適用於所有人,有人的大腦像賽車手,很快就跑到終點,有人是慢跑健將,賽車手一路聞到汽油味,慢跑健將慢歸慢,但在路上能吹吹微風、聽聽鳥鳴,欣賞風景,感受更深刻。

2、拖延是不好的

拖延,讓孩子在事後自責,又讓家長無比頭疼。

很多人有拖延習慣的原因在於,如果心理上不想做某件事,腦袋會想辦法切換到別件事上,以停止痛苦的感受。如果大腦拐你停止做這件事,你就要想辦法拐回來。

心中不要想著:「我要完成這件事」,而要想著:「我只要花25分鐘做這件事。」每天學一點,有助於建立一組以意義結合起來的信息,組成系統知識的記憶組塊。

學習就像做大蛋糕,很多材料要齊備,蛋糕基礎穩,才能一層層往上疊。如果不是每天固定學,而是拖到最後一分鐘才來學,無法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形成長期記憶與能力。

3、給大腦留一片空白以防變成白痴

不知道你小時候有沒有這樣的感受——總有一些「數理天才」,他們做題時,很快就能得出結論,但是很少會有新的解決方式,而有些人,比較有毅力,雖然解題慢,但是他們常常會另闢蹊徑,解決方式也比較有創造力。腦袋裡要有有空白的地方,新的東西才進得來

4、誰說女子不如男?

一般都認為女生數學不如男生好,但是科學上,男女生數理學習能力其實是一樣的。

但女生語言能力發展較早,所以女生語言能力比數理好。男生語言能力發展較晚,因此數學能力比語言好。女生以為自己語言能力比數理好,男生以為自己數理能力比語言好,但這有點被騙了。

雖然男女生數理能力相當,但大家通常會選自己擅長的,很不幸的是,我們又常常告訴孩子「跟著自己的熱情走」,因此有的女生覺得自己語言較好,就往這個方向發展,這往往誤導了她們的人生選擇。

人總是傾向選擇容易做的,但如果只選容易做的,誤以為能力好就是熱情所在,會和能力一般的人擠在同一個戰場上。

很多人認為亞洲學生數學能力好,是因為他們比西方學生早一點學,而不是學習能力更好。但亞洲學生屬實在數理的記憶組塊方面學得較好,學得較流暢,西方學生停留在基礎性數學學習。

不少亞洲學生到美國就讀,最後拿到數理諾貝爾獎,但我建議,亞洲學生可以花點時間多放鬆休息,這有助於創造力形成。

阿童木創想家專註於3-18歲孩子的STEM教育,關注兒童和青少年的軟實力及綜合素養提升。阿童木創想家目前開設有五大跨學科課程體系——機器人、編程、創客、競賽、特色(3D列印、無人機......)課程,提供品牌合作,希望自己的教學理念得到傳播,惠及到更多的孩子,致力於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更多信息請關注阿童木人工智慧公號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專註力 | 青少年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