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怎麼樣一部小說?

經常會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紅樓夢》是怎麼樣一部小說?

小說這東西,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粗枝大葉的話,好像很清楚;一旦認真起來,反倒是糊塗了。細說起來,該是兩個問題:小說長什麼樣?曹雪芹在寫什麼樣一部小說嗎?

王羲之有言:「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也。」後人讀書,難解前人之處境與心境,往往以己度人,拿自己今日之處境當作前人昔日之處境,拿後人之已知解前人之未知。

我們讀慣的小說,大體源於近代的西洋小說。近現代紙質媒體,譬如狄更斯那會兒,有報紙、期刊,市民階層興起,有欄目發表,近代中國也引進了這種模式,有期刊報社,有發行渠道,寫好了小說有飯吃、有錢賺。至此,小說有了基本概念,有了基本遵循,有了傳播途徑,有了反饋機制,甚至還有評價評獎。寫小說也不是太丟臉的事情,寫小說成家了,還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在外國可以混個皇家院士,在中國可以混個省部級什麼的。

可在曹雪芹時代,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

魯迅先生寫過一部《中國小說史略》,應該說是把中國小說的大致脈絡說清楚了,從「飾小說以干縣令」講到小說之命名,接下來史家之雜記,百家之隨筆,先人之神話,佛家之說教,唐人之傳奇,宋人之話本,元明之講史。明代後,小說逐漸豐富,類有講史、神魔、公案、俠義、諷刺、譴責、人情等。饒是這樣,小說也不大被人看得起,不如詩人、史家等有地位,甚至歸不到文人墨客的隊伍,連奉旨填詞的柳永柳三變都不如。這種狀況,到曹雪芹的時候還沒有多大改變。儘管,人們很喜歡小說,喜歡《紅樓夢》,連皇家也不例外——有稗史記載,大清皇室命人精楷抄錄《紅樓夢》全部,每頁十三行,三十字,每頁之上均有細字硃批,出於慈禧太后之手。傳說慈禧太后最喜閱讀《紅樓夢》,還經常拿賈太君自比。這當然也是小說家言,即使當真,也改變不了小說家的卑鄙地位。如果我們說曹雪芹是小說家,他老人家蘇醒過來,會不會這麼懟我們:你才小說家呢,你全家都小說家!

我們大概知道,曹雪芹是旗人,曹家曾經闊過,祖上曾經紅得發紫,富得流油,但家道中衰。曹雪芹本人,也過了一段闊綽的日子,不久就中斷了,就像《紅樓夢》里寫的那個樣子, 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魯迅先生有言:「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墜入困頓之前,周家才是小康呀,哪像曹家那麼大富大貴,否則魯迅先生也能寫出《紅樓夢》這樣貴族氣質的著作。

俞平伯在《紅樓夢八十回校本》序言中這樣描述曹雪芹——

我們只知道他和敦誠同學讀書,並工詩,善畫,好飲酒,善談吐,娓娓令人終日不倦。後來住在北京西山附近,境況相當貧窮。只有一個小兒子也不幸殤亡,雪芹因而感傷成病,不多幾個月他也死了,葬在北京西郊。剩下的只有他的寡妻,身後很蕭條。《紅樓夢》後半的稿子很快的遭到散失,這未必不是一個原因。

曹雪芹是個磊落不平的「慷慨悲歌之士」,這從他的朋友如敦敏、敦誠、張宜泉的贈詩里可以看出。他字「夢阮」,朋友詩中也每用阮籍來比他。又「酒渴如狂」,朋友將淳于髡比他,死後又用劉伶來比他。他擅長詩與畫。他畫山水,也畫石頭。他喝了酒畫畫,畫得了錢又去沽酒。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曹雪芹的性格。他的詩的風格近李長吉。生平做詩好新奇,至今還有斷句如「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作風大抵如此。有人以為紅樓夢有傳詩之意,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我們可以明白看出紅樓夢裡人物的詩是作為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這類詩作也是服從於作者筆下的人物的性格的。這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此外他還可能會彈琴唱曲。他是個多才多藝的旗下才人——自然他的最大成就還在小說方面。

那麼問題來了,曹雪芹為什麼要寫小說呢?既可以作詩,又擅長繪畫,又能彈琴唱曲,踏踏實實做個詩人,做個畫家,不行么?以我的理解,曹雪芹不能滿足於做一個詩人,做一個畫家。他的天空無比遼遠,他的胸懷無比寬廣,他的痛苦無比沉重,他的悲憫無比深沉,無論是詩還是畫,都承載不了他的深刻,表達不了他的豐富。從富貴墜入困頓,曹雪芹懷抱補天之才,他終久要創造一個世界,如司馬遷一樣,「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紅樓夢》的眾多讀者里,感覺最接近曹雪芹的是張愛玲,只是她的《紅樓夢魘》太過難讀。按照張愛玲的說法,《紅樓夢》並非一次寫就,也從未完成。《金陵十二釵》《風月寶鑒》曾經是各自成書,經過數十年的孕育,寫作,刪削,傳抄,後來才呈現出《石頭記》《紅樓夢》這樣的形態,曹雪芹的世界並未能完全竣工。

今天我們知道,《紅樓夢》創造了人神通融的二元世界,在神的世界有大荒山青埂峰,有太虛幻境,有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西人納博科夫有言:「好小說就是好神話。」《紅樓夢》有著明確的神話模型:石有靈——自經鍛煉,靈性已通,自去自來,可大可小;石有怨——無材可與補蒼天,自怨自艾,日夜悲哀; 石有欲——欲入紅塵,富貴場中,溫柔鄉里受享;石有遇——入紅塵中,歷十九年,得見百二十回本之事實;石有悟——看破紅塵,引登彼岸,不過是來處來、去處去罷了。其中一僧一道,始終在承擔著導演角色,傳遞著指引者和拯救者的功能。

在人的世界有榮寧二府,有大觀園,有以金陵十二釵為首的眾女兒,連寶玉都驚呼:「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華靈秀,生出這些人上之人來,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只說現在的這幾個人是有一無二的,誰知不必遠尋,就是本地風光,一個賽似一個,如今我又長了一層學問了。除了這幾個,難道還有幾個不成。」於是,在這石頭降臨人世的第十三年十月,入冬第一場大雪,當日所有之女子,計有黛玉,寶釵,湘雲,探春,李紈,香菱,李紋、李琦,邢岫煙,薛寶琴,有兼鳳姐,平兒,外加怡紅院濁玉,烤肉吃酒,即景聯詩,意猶未盡,又賦紅梅花數首。此時,黛玉寶釵盡釋前嫌,迎春惜春都在園中,妙玉隱居櫳翠庵,贈眾人以紅梅。大觀園中,美景如畫,女傑薈萃,詩意盎然——獨有元春,尚在那見不得人的地方。除了蘆雪廣聯詩,賈寶玉擎梅,還有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湘雲醉眠、鴛鴦宣、齡官畫薔、晴雯撕扇……美不勝收的人物形象,數不勝數的經典場景,永遠留在了這個世界上,留在了人的內心裡。

曹雪芹要通過《紅樓夢》表達他對世界的理解,傳播他的價值觀。曹雪芹明言,《紅樓夢》「大旨談情」。這話是有排他性的,也就是說,凡書中涉及到的時政朝局、仕途經濟、家庭興衰等等,絕非「大旨」。大旨談情,首要在女兒情。大觀園就是女兒國,就是搭建在人世間太虛幻境。曹雪芹不止一次,借甄賈寶玉之口,強調女兒至上,言稱:「原來天生人為萬物之靈,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一部《紅樓夢》,以大觀園為世界,以眾女兒為主角,以談情為大旨。閨閣之中有真善美,女兒是可敬可愛的,情感是有價值的,是可以承載宇宙人生的。「開闢鴻蒙,誰為情種?」無疑《紅樓夢》開闢了情的世界,樹立起了嶄新的價值觀。大旨談情,亦涉及兒女情,寶黛之間有木石前緣,釵玉之間為金石姻緣,寶玉與晴雯亦不乏朦朧的情愫,寶玉和襲人更是曾經嘗試警幻所授之事。更大範圍看,亦包含小紅和賈芸、司棋與潘又安之私情,甚至包括嬌杏與賈雨村之愛情。男女之情,再不用避諱,也不像當時流行的艷情小說一樣俗濫不堪。大旨談情,擴展至人世情。正如戚廖生序言所說:「寫閨房則極其雍肅也,而艷冶已滿紙矣;狀閥閱則極其豐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更有作者所創《好了歌》,感嘆人間悲情。女兒之純情,男女之真情,人世之悲情。曹雪芹將人間之至情至性描摩得淋漓盡致。經歷了家破人亡、樹倒猢猻散之大事變,呈現出「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大結局,曹雪芹悲憫情懷之深沉廣闊,涵蓋人間至情,延及古今中外,堪比佛祖耶穌。

如椽大筆創造這樣一個世界,曹雪芹可謂煞費心機。甲戌本第一回有一段眉批總述「書中之秘法」的批語:「事則實事,然亦敘得有間架、有曲折、有順逆、有映帶、有隱有見、有正有閏,以致草蛇灰線、空谷傳聲、一擊兩鳴、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雲龍霧雨、兩山對峙、烘雲托月、背面敷粉、千皴萬染諸奇書中之秘法,亦不復少。」脂批中提到的其他具體寫作手法還有:伏脈千里、春秋字法、橫雲斷嶺法、雲罩峰尖法、拆字法、三五聚散法、偷渡金針法、不寫之寫、未揚先抑法、倒捲簾等等大約四十餘種。以文字而表達世情,描摹世界,困難是作家面臨的重大挑戰,只能殫心積慮,靠智慧解決。

曹雪芹創造了自己的世界,既有家族故事、精彩人物,又有神話玄幻、夢境讖語,還有詩詞歌賦、楹聯酒令,其中禮儀之精細,就特別值得汲取……曹雪芹創造的獨特世界,集中華文化之大成,融古代小說之寫法,通西洋小說之理念,思想深奧,結構精巧,人物鮮亮,情節動人,語言華美。我們今天知道,曹雪芹創作《紅樓夢》,乃創世之舉,集中華文化之大成,創世界文學之奇蹟。可在當日,曹公有這種自覺與自信么?王勃悲戚寫道:「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曹雪芹鄭重聲明:「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家敗落,人離散,曹雪芹已是走投無路,他難免悔恨當日之蹉跎,疑惑自己寫作之意義,深信悲憫情懷之價值,感嘆世人之誤解不解,最終在無奈中撒手人寰,把他的整個世界留給了後人。

推薦閱讀:

TAG:紅樓夢(小說) | 曹雪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