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這5條建議,大學4年才不會白過
讀懂這5條建議,大學4年才不會白過
作者:唐一(富書籤約作者)
再過幾天,又一屆大學新生要走進校園。
在接下來的4年,他們面臨著無數個可能性,可能轟轟烈烈,也可能平淡無常。
有人曾說:「決定你一生的,不是你大學去了哪個學校,而是你大學這4年,到底怎麼度過。」
耶魯大學教授威廉·德雷謝維奇就說:「如果你在大學畢業之際與你入學初期並無區別,那麼你全盤皆輸,必須重新開始。」
那麼,大學4年到底應該怎麼過,怎麼不讓這4年光陰白白浪費,下面是一個學長的5點建議。
想明白讀大學的本質是什麼
很多同學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上大學。
對他們而言,上大學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步驟,就像小學讀完讀初中,讀完初中讀高中。
有些同學或者有個大概的概念,覺得上大學就是學個好專業,拿個好文憑,然後找個好工作,但這其實遠遠不夠。
因為不了解,很多人就會對大學懷著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最後被冰冷的現實好好上了一課。
你以為,上大學只需學好自己的專業課,但事實上,各種和專業無關的必修課、通識課,甚至社團活動都會大大佔用你的時間;
你以為,一個宿舍的人就能像好夥伴一樣相親相愛,但事實上,有人愛熬夜有人愛早睡,生活習慣不一樣,摩擦才是常態;
你以為,一個班級的同學就應該親密無間,但事實上,大家只是上課才待在一起,上完課就散,一個學期下來可能連同學的名字都沒認全。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不少人就這樣對大學生活非常失望,也找不到努力的動力,最後只能通過遊戲、看劇來熬到畢業那一天。
因此,要想過好這4年,你必須知道讀大學究竟是為了什麼。
在我看來,讀大學本質是一個過渡——從校園到職場的過渡,從學生到社會人的過渡。
耶魯大學教授威廉·德雷謝維奇曾在自己的著作《優秀的綿羊》中說:「大學的使命,就是把青少年轉變為成人。」
什麼是成人?
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因此,進入大學第一件事,明白讀大學是為了讓自己轉變為成人,拋棄所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然後學著慢慢成為一個大人。
不會再有人盯著你,告訴你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你要自己學會思考:我要做什麼,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有的時間,都由你自己掌控,所有選擇,都由你自己來決定,你要像一個大人一樣,自己學著掌控自己的生活。
無論什麼生活方式,能嘗試就嘗試
每逢畢業季,總有一些大學生來問我:「我快畢業了,但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想做什麼職業,我該怎麼辦?」
這個時候,我總會一臉遺憾地告訴他:「自己想要什麼,不是靠腦袋想出來的,而是試出來的。」
毛主席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沒有經過身體力行去嘗試,根本不可能知道真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找工作都還有試用期,雙方磨合一下看下彼此合不合適。
大學階段,就是你在進入社會之前,嘗試一切、了解自我的最佳時期。
在這4年,你不用過分操心生活的壓力,有宿舍住,生活費有家人給,不上課的時間完全由你自己支配,你又年滿18歲,正處於精力最旺盛、好奇心最強的時刻。
簡單來說,你的試錯成本非常低,試錯的空間也非常大,失敗了也沒啥大不了,最多重新再來。
因此,你來到大學,我的第二個建議是——無論什麼生活方式,盡量多嘗試,當然,不要做違法違紀的事情。
我的朋友阿來就是最好的例子。
剛進大學時,他就知道畢業之後無非就幾條路:繼續深造、出來找工作、進入體制。
他也不知道自己適合哪一樣,但他也不擔心,用他的話來說:「反正大學4年,我慢慢折騰,總能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
大學第一年,他開啟學霸模式,除了偶爾的班級活動,每天就是圖書館、宿舍、飯堂三點一線,全身心投入到本專業的學習中。
到了期末,他的績點達到了3.8,更重要的是,他發現自己的性格並不適合學術研究,「定不下心,耐不住寂寞」,於是畢業考研這個選擇就被他pass了。
隨後這幾年,他一直各種折騰,周末給小朋友做家教,暑假去公司實習,晚上還要抽時間搞搞社團活動。
他創過業,自己帶著幾個師弟送外賣;
在500強企業當過實習生,跟過幾個數百萬的項目,也去過10幾個人的創業公司打雜;
大二暑假還跟著一個慈善機構,去西部山區當了兩個月志願者。
在不同的嘗試中,他慢慢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所在,自己和人打交道的本事一般,也不喜歡體制內的生活,但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比別人好不少,表達能力也很強。
恰逢當時公眾號興起,他就自己做了一個情感類公眾號,專門推送自己寫的文章,因為之前有過很多積累,再加上文筆很好,很快他就打出了名堂。
還沒畢業,他的粉絲就超過20萬,別人忙著找工作,他就忙著開工作室、招人,畢業3年,他已經是一個成功的自媒體人,年收入已經快200萬。
後來和他聊天,他說起自己的發家史,也只是很謙虛地笑了笑:「我哪有什麼秘訣,無非就是愛折騰,最後折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但在我看來,「愛折騰」就是他最大的秘訣。
試想一下,如果大學4年,你連折騰都懶得折騰,每天窩在宿舍打遊戲看劇,你能發現那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嗎?
更大的可能是,你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了4年,到畢業之時才來著急:我該從事什麼職業,我完全不知道。
這個時候,你想再去嘗試,你就會顧慮重重,因為一旦你選擇有誤,就要付出青春不再、金錢消耗的嚴重代價。
因此,進入大學,無論喜不喜歡,只要有機會,什麼事情都要多嘗試,別浪費了大學這個最好的試錯場所。
不要嘗試走任何捷徑
《奇葩說》第四季有一句話:「只要人生中有捷徑,那捷徑很快就會成為唯一的路。」
哲學家培根也說:「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徑通常是最壞的路。」
也就是說,所謂的捷徑,其實是陷阱,你沒有掉進去,不代表你不會掉,只是你運氣好,暫時還沒有掉進去。
一旦開始走捷徑,你就會如吸毒般上癮,除非掉進陷阱,不然絕對不會停下來。
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一開始就不要走捷徑。
現在的大學生,要面對的誘惑實在太多,所有商家都在挖空心思催眠你:不要太辛苦了,這裡有條捷徑,你走不走?
抖音里,20歲不到的網紅有數百萬粉絲,隨便一條視頻都有幾萬點贊,這樣一對比,辛辛苦苦讀書反而顯得傻X了。
同學們都在用最新款的手機、電腦,你沒錢買怎麼辦?
無數的校園貸app在向你招手:來來來,我給錢你花,然後在慢慢還。
茨威格有一句名言:「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有些學生也想變美、當網紅,就去整容,但整容需要錢,錢從哪裡找?
不少人網貸、裸貸、賣卵子,最後甚至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
有些學生看著別人用新手機、新電腦,自己買不起又想要,那怎麼辦?
只能去借網貸,最後利滾利,讓父母費了好大力氣才還得上。
在浮躁的年代,很多人已經忘記,人這一生,很多事情是急不來的。
你之所以還沒得到,只是因為你還不配得到。
會攀比、有慾望並沒有錯,錯的是你不能通過走捷徑來滿足自己的慾望,成年人的世界裡,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為了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先配得上它,該吃的苦、該流的淚、該受的罪,一分一毫也不能少。
越早明白這一點,你的人生之路也會走得越順遂。
別讓偽合群毀了自己
有些同學,剛進入大學時舉目無親,就會迫不及待加入各種團體,今天加入某個社團,明天加入某個同鄉會,後天又成了哪個志願者組織的一員。
為此,他還會暗自得意:看,我的興趣多廣泛,人脈有多廣。
問題是,這些群體他都不感興趣,只是為了讓自己不那麼孤單,才強迫自己不斷強融、強融、強融。
其實,真的沒必要這樣。
存在感是靠自己給予的,不是靠別人施捨的,大學給你提供了融入群體的機會,但不代表你每一個群體都要融入。
如果不在同一個圈子,哪怕你再怎麼努力,也會顯得格格不入,正如朱自清說:「快樂都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
低質量的社交,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換來的可能只是幾個人的點頭之交。
既然這樣,倒不如一個人靜靜地讀書、學習,來一段高質量的獨處。
學會如何和自己相處,即便一個人,你也不會感到寂寞,你能發獃、看書、健身,看電影,騎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愛自己愛的人。
-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別讓偽合群毀了你的大學生活。
自覺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有哪些典型的學生思維?」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職場的終極答案,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思維方式。」
人在職場,工作的內容會變、行業會變、狀態會變,但有一點永遠不變——老闆請你回來,是讓你給他解決問題。
正如支付寶前CEO、馬雲多年的助手彭蕾所言:「無論馬雲的決定是什麼,我的任務都只有一個——幫助這個決定成為最正確的決定。」
然而,很多學生初入職場,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如果事情搞砸而被責怪,他們總會委屈地反駁:「我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要罵我?」
這大概是因為在學生時期,我們並不要求解決問題,只需寫出正確的步驟,哪怕結果不對,照樣能得到分數。
但在職場,學生時期的法則已經不管用,努力不重要,最後的結果才重要,哪怕你再努力,沒有解決問題,最後也只能得0分。
因此,你進入大學後,就要學著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遇到問題,第一反應不是逃避,而是接受問題,相信自己能夠解決,並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然後,專註於「解決問題」這個初衷進行思考,並盡最大可能去解決;
如果一個人的力量無法解決,你就要積極調動身邊的所有資源,尋求他人的幫助。
總而言之,別總想著「沒辦法」、「努力一下就算了」,要把「解決問題」作為所有事情的一切準則,辦法總比困難多。
正如馬雲說起自己的當年的創業經歷:
創業時沒錢,我就找家人借錢;沒人知道中國黃頁是什麼,我就背著個小黑包挨家挨戶推銷;融不到資沒錢,我就咬牙堅持下去。反正心裡想的就是一件事,把這件事做成。
最重要的,是勇敢去嘗試
寫到這裡,其實我發現了一個悖論:
哪怕我的道理說得再透徹,當你沒有經歷過一些事情,或者心智沒有達到這個境界的時候,你是不會明白我在說什麼的。
或者,你以為你懂了,實際上你並沒有懂。
但我也不覺得自己說的就是廢話,這5點建議,只要你能看完並深入思考,一定會對你的大學生活有益無害。
當然,如果看不懂也沒關係,畢竟你們還年輕,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將瘋狂、漂泊、熱血通通體驗一次,就算輸得一敗塗地,你還有資本從頭再來。
- 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勇敢去嘗試。
最後,把《本傑明·巴頓奇事》的一段話送給大家:
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我希望你能見識到令你驚奇的事物, 我希望你能體驗未曾體驗過的情感, 我希望你能遇見一些想法不同的人, 我希望你為你自己的人生感到驕傲。
或許,這才是大學4年最重要的事情。
?作者簡介:唐一,富書籤約作者,90後職場老司機,專註於個人成長和職場心得,多篇文章全網閱讀量過千萬,立志為所有向上努力者提供力量,現居廣州,微博@堂堂唐哥。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