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離婚警示:你的原生家庭里,藏著你未來婚姻的模樣
01.
喲,寫雞湯的就不能離婚了嗎
今早來到辦公室,尚未坐穩,運營小妹一聲大叫:咪……咪蒙離婚了!在DR君腦子裡迅速過了一遍「咪蒙什麼時候結婚了」以及「哦原來咪蒙結婚了」的時候,她隨口又問:要不要追一下熱點?全社會都在消費她!
到網上一搜,極具嘲諷意味的各色文章撲面而至:「熬雞湯的最終把自己給煮了」、「咪蒙離婚,大快人心」、「光靠雞湯還是養不活婚姻」、「她的雞湯一夜之間餿了嗎」、「咪蒙你可以死,你就是不能離婚」……標題那叫一個「咪蒙范兒」,一個個都像是在咪蒙的新媒體培訓班裡畢了業似的,可能這輩子寫的最漂亮的標題就是用來嘲笑咪蒙的。熱搜一頁頁翻過去,像是吸飽了全社會的惡意。作為同行,不得不冷汗直流。
這位姐姐有點冤!
至少在無數個擠地鐵的間隙里她用罵天罵地的文章撫慰了你忙了一天的臭脾氣,身邊的人踩了你的腳你沒有罵罵咧咧,而是對著手機笑嘻嘻。至少你失戀雙商跌至負數身邊所有的朋友都嫌棄你沒有出息的時刻,看她在深夜痛懟直男教人堅強獨立,你敢說你沒有得到一絲安慰,擦乾眼淚轉身去睡?雞湯這種東西,或許就是不討好的存在,餓的時候悄悄端起來,喝得大塊朵頤卻得小心翼翼不能被看見,畢竟丟面!飽的時候罵湯罵廚子,全然忘了自己在輾轉反側的深夜貢獻進去的點擊量,以及背後那些悄無聲息的暗爽!
且不說離婚只是解決婚姻問題的一種方式,不一定就是壞事。事情的反面永遠藏著禮物,未必不是因禍得福。單說人們聽到她離婚後猶如出了口惡氣的集體反應來看,這個時代的人心是扭曲的:這世上沒有任何人,任何教程,任何口味的雞湯可以保你從此人生一帆風順不經坎坷。
所有的雞湯作者,不欠你一個幸福婚姻的榜樣,更不欠你一個彼岸。所有的河,請你自己過。作者本人,與你一樣也是一個需要過河的人。
能做的,與其嘲笑別人,不如得到一些警示,哪裡出了問題,才會讓一個聰慧的女子選擇結束婚姻?
02.
「被拋棄體質」的形成有個詞叫:童年補償
咪蒙在從前的文章里寫過自己的原生家庭,父親出軌,自己在兒時曾經替母親「打」過小三,婚姻觀從此崩塌,再未相信過男人,也不相信婚姻。老公是從4歲起便暗戀她的「忠犬男」,大學時跟她表白,遭到她的拒絕。又默默守護她多年。直到咪蒙跟相戀5年同時也被劈腿了5年的前男友分手,傷心的日子裡得到安慰和陪伴,感動之下決定跟他結婚。
婚後咪蒙大曬幸福,屢次把老公比作忠犬,文字透露的價值觀多有偏頗:她好像只想被愛,也向讀者傳遞了女孩子如何做才能得到更多的愛。而「愛是相互付出」這個基本的道理,被她忽略了。文章雖言辭犀利,乍一聽充滿真理,可是細究下可見咪蒙這個姑娘內心安全感的極其匱乏:她需要不斷去考驗別人,才能證明自己是被愛的。並且她認為被愛這件事足夠幸福,值得拿出來曬一曬。
獨獨忽略歲月靜長,沒有人會一直單向付出,再愛你的忠犬,也會有疲憊的一天。你的內心缺乏什麼,就會一直失去什麼。這個原理,在童年時期就開始運轉了。
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在童年裡,藏著你整個人生的模型。童年的經歷,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成年後要面對的命運。也就是說,你的宿命在童年就被註定了。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很多人都看過的電影。實際上那是部心理圈裡出了名的解析童年補償的片子。女主松子由於在童年時期遭受父親的冷漠和忽視,成年後結識了多個男人,卻全部與父親對待她的方式如出一轍:暴力與拋棄。她在關係里超額付出,想要索取對方一點點的溫暖,卻屢屢變成悲劇。
她看起來最恨的人是父親,不惜離家出走,結果畢生找的所有男人,都像極了「父親」。
這個循環鏈是如何產生的?先看她的表面訴求:需要愛。這一訴求在兒時持續被忽視,導致她恨的人並不是父親,而是無法得到父親關愛的那個自己。而受到童年缺愛的創傷,讓成人後的松子,也並非需要愛,她真正的內心訴求是:原諒那個得不到愛的弱小的自己。
於是這個潛藏著的訴求,讓她不斷重複童年——「我要原諒自己,就得不斷遇到像父親那樣拋棄我的渣男」。當然,這句內心獨白她自己意識不到,不斷想要被暴力和冷漠對待的深層動機她也絕對察覺不到,能被她感覺到的只有:怎麼這麼倒霉,又被拋棄了!命運待我不公,怎麼總讓我遇到這樣渣的男人!
接下來她繼續深層自責:我不夠好,我太弱小,太差勁……意識全盤接收了她的自責,又開啟了「尋找自我原諒」的訴求,她又有了一次遇到渣男被人拋棄的機會。
循環鏈的運作,非常完美。
咪蒙此生同樣最恨出軌男,最恨被忽視和拋棄,對男人的忠誠度要求非常高。然而前男友出軌5年的欺騙,忠犬老公最終也與她離婚……她在成年後一次次重新體驗到了童年時父親出軌帶給她的崩塌和無助感。她不能原諒兒時無能為力的自己,於是潛意識讓她重複遭遇,重複經歷,陷入循環鏈中無法解脫。「被拋棄體質」便這樣形成了。
最恨什麼,你便會在親密關係中不斷遭遇什麼。直到可以原諒兒時的你,與自己真正和解。才能破解童年補償的魔咒,讓你與愛人的親密關係正向健康起來。
03.
愛是付出,不單是一種得到被寵的那個反而危險
跟咪蒙類似經歷的人,在婚姻中會屢屢觸雷。當一個人在親密關係中屢次遭受同樣的打擊3次以上——比如總會被伴侶劈腿;總是不會保持長久的情感關係,談著談著就倦了;比如總是家暴別人或者被別人家暴……如果相同的問題一直出現在自己身上,那一定不是你「遇人不淑」或者「還不夠成熟」,很大可能是童年補償在運作了。
你要做的絕不能像咪蒙一樣找個看起來非常愛你、讓你覺得安全感爆棚的人在一起,渴望用別人的愛來補你內心安全感的匱乏。這絕對是個坑!記住:自己內心的缺漏只能自己去補!任何人的出現,不是為了補償你,而是為了擦亮你的眼睛,讓你看清自己!
咪蒙若能在前男友劈腿後不那麼快接受下一任,不那麼著急得到愛去彌補自己的傷,也許不會走上心靈的歧路,再次摔跤。
受到情感創傷時,要做的其實是先把眼前的事情撇開,靜下心,放一段舒緩的輕音樂,把回憶慢慢送到二十年前(或者更遠),有沒有經歷類似的事情給她造成了與現在相同的挫折……
就算不藉助催眠,只要有耐心,正常人都可以記起16歲以前遭受過的相似的挫折點,而且都不止一件事。找到循環點之後,去試著與自己的心來一場誠實的對話:真的只是恨外界,還是討厭小時候對這一切無能為力的自己?
有了「我的童年機制在循環」的認知之後,會發現,人生的境遇可能有點不一樣。當然人不會立刻就從這個怪圈裡跳脫,但至少,當再一次重複悲劇的時刻,可以告訴自己:又重複了這種不好的事,是因為我「需要」這件壞事來成全我心底的真正訴求。然後問問自己,可不可以不再需要?
想要自己「放棄內心的真正目的」,都得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和解——與童年的自己和解。你真正的原諒了小時候的自己,才不會繼續受因果循環。到此,過去才真的算是過去。你才不會總遇上相同的婚姻問題,遭遇相同的情感挫折。
有趣的是,人們不單單從和愛人的親密關係里重新體驗到童年經歷,人也可以在親密關係里得到治癒。
去愛別人,是最好的心靈療養。
不必過於擔憂,研究表明98%的人都要在親密關係里經歷不同形式的童年補償。人人都有一段毫無自保能力的童年,跌跌撞撞成長,內心受到過的創傷幾乎沒有痊癒的可能。千瘡百孔而不自知,直到成年後在情感中婚姻里的補償啟動,才覺得人生好像有某種類似命運的東西推動前行。要相信人人如此,難有例外,你絕對不是一個人。
無論在多久的從前受過怎樣的創傷,都可以在愛中得到療愈。勇敢去愛別人的人,會更快的結束循環,愛本身是通往和解的最佳渠道。
能得到多少別人的愛實在沒有什麼意思,有能力愛別人才是重量級的功課。你愛人的能力也取決於內心的健康程度。畢竟愛無能遍地的社會裡,人人都生著安全感的病,越想要得到愛,你就越是感到匱乏和缺愛。
能夠勇敢突破自己去付出,就會發現,你的給予最終補全的是你自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