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聚合支付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有關移動支付的相關研究報告--《2010-2022年移動支付預測更新報告》中闡述到,至2016年末全球移動支付用戶將達到10餘億,相當於獨立移動用戶佔據20%.而在社交支付與無銀行賬戶支付等新型方式的驅動下,到2022年,移動支付這一數據所產生的交易將超出2016年2倍之多,也就是說交易額在短短几年內由2千億美元上升為5.7千億美元。
這一報告中的數據除了展現移動支付類用戶驚人的發展速度之餘,還對這期間全球核心區域移動支付類交易量、用戶市場與交易總規模等進行了預測,其中包含新興市場中無銀行賬戶與發達國家銀行賬戶類兩種不同用戶的移動支付類服務。
移動支付類服務相應而生的移動支付類業務的迅猛發展主要受以下兩大因素驅動:
(1)基礎性的金融服務在新興市場使用份額的大量需求;
(2)移動支付類服務的日益成熟。例如:社交平台和支付的融合,類似於微信、支付寶等。
移動支付≠聚合支付
既然說到移動支付,經常會立刻聯想到融合支付。很多人一直將移動支付業務與融合支付業務等同為一個概念。其實不然,大家對移動支付業務都非常熟悉,也就是我們使用的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對消費商品與服務所實施賬務支付過程中所產生的相應業務。
移動支付功能主要體現在個人與單位利用互聯網、移動設備等向金融機構提出支付要求所產生的資金轉移和貨幣支付的行為。移動支付可將供應商、終端設備、金融機構與互聯網結合起來,方便用戶進行貨幣繳納與支付等金融業務。那融合支付又作何解釋?
娛谷API聚合支付又稱「第四方支付」,產生的背景主要是因為國內市場支付主體(手機廠商、銀行等)的推動,目前在商戶收銀台前堆滿的掃碼設備、刷卡機等,均需商戶與各個支付公司申請賬戶,並由技術公司才能實現。因此,在商家與消費者間簡單、便捷的支付工具一直處於缺乏狀態。而第四方支付恰好位於商戶與第三方支付中間,不通過資金結算,便可按照商戶需要展開個性化定製,在無支付許可資質的條件下,利用與各類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合作銀行等的聚合所開展的一項支付工具多樣化的綜合支付服務。
聚合支付把握髮展機會
除開理論上的結論,在實際生活中,有三類場景十分需要進行融合支付,在這些場景中,能夠提供融合支付服務的第四方支付企業受到熱烈歡迎,並且充分發揮了作用,如今的發展勢頭十分喜人。
第一種需要融合支付的場景是印有二維碼的台卡。隨著二維碼的便利優勢,有支付功能的二維碼台卡已經進入了人們各方各面的生活。但由於無論是微信或是支付寶等軟體都已經能直接收付款,部分商家認為二維碼台卡的投入大,而效益較低。但在這種情況下分析,若二維碼台卡能夠融合多種支付方式,那麼市場仍然很大。
第二種需要進行融合支付的則是智能pos機。雖然在市場上智能pos機的發展已經十分成熟,出現了快錢、拉卡拉等等,民生銀行也推出了相關業務,可並沒有受到大部分商家的歡迎。但科技不斷進步,智能pos機的發展還是很被人們看好的。
第三種需要進行融合支付的則是大中型商場,進行新型支付的創造和梳理。就目前的市場競爭來看,微信和支付寶僅僅佔有了超市、便利店等行業,尚未完全影響所有的服裝業、藥店、大中型商場等。這些未被發掘的市場仍具有巨大的潛力,能夠帶來更多的流量,因為它們自身帶有企業的收銀系統,卻沒固定相關的支付服務商家,因此需要進行融合支付的需求很大。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大多數第四方支付公司都在開拓線上市場,因為線上市場具有成本低、利潤高的優勢。但在進行線上業務拓展的時候,微信和支付寶會進行阻擋。
總而言之,移動支付≠聚合支付,聚合支付應把握髮展機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