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福原愛的成長之路, 「三步」定終生
美國有句著名的諺語:「搖動搖籃之手,就是支配世界之手」。
持續跟拍 24 年的紀錄片《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我們從中看見的不僅是福原愛的「乒乓球之路」,更看見其母親福原千代如何把握好孩子每一個關鍵的成長階段,譜出動聽的「天才少女養成」三步曲。
第一步:發現並重視孩子興趣與潛能
每一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天賦潛能,當他們對某些東西充滿著熱情和興趣時,其實是會發光的,這時候的光亮需要被及時地發現,重視和挖掘。
別拿孩子的熱情與潛能當兒戲:福原愛第一次站在乒乓球桌前持續地反手接球,無一落地。「反手打的話,我打多少個都沒問題吧」, 3 歲 9 個月的她語出驚人。每天下午從幼兒園放學便一路小跑,迫不及待想回家練球,一年打壞了 3 個拍子。
職業兵乓球員出身的母親福元千代看見小愛在乒乓球上的天賦和熱情,而不將其視為幼兒時期的三分鐘熱度,從此全身心地對小愛展開系統訓練。她如此地鄭重其事,全力引導和發掘,為低谷期的日本乒乓球界掀起一場復興風暴。
第二步:低調沉澱,全面培養
4、5 歲的福原愛在全國已經家喻戶曉,但其母親福原千代並沒有為此得意忘形,讓她曝光在太多的公共視野之下。而是以平常心對待,靜心沉澱,像往常一樣不斷訓練球技,並逐步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質,為以後打下堅實的基礎。
(1)、謙虛與努力,避免成為「傷仲永」
5 歲時的福原愛雖已在日本的乒乓界嶄露頭角,但在某次訓練中被太多人圍觀而精神不集中時,母親嚴肅地提醒她「球不好好打,是得以忘形了嗎?」
從言下之意我們能看到福元千代的教育理念:不要因為自己擁有天賦取得成績之後就驕傲翹尾巴,而更應該保持警惕謙虛的心,不斷努力。反觀當下,多少孩子在取得一點成績之後便得意忘形,父母也四處炫耀,加劇孩子的驕傲和懈怠心理。
(2)、個性化教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鏡頭下我們看到了母親詳細地記錄福原愛的個性特徵:非常喜歡乒乓球、不放棄、好強不認輸、熱心鑽研與高度專註力,並基於這些特徵來對孩子身上的問題「對症下藥」,逐個突破。日常訓練中小愛「耍起脾氣」時,母親故意用激將法告訴她「不練了」來調動出小愛好強不認輸的特性,哭得稀里嘩啦也奮起訓練。
每一個孩子生而不同,但當代教育常常「鬍子眉毛一把抓」,從而埋沒許多孩子的天賦和才華,使他們庸碌無為甚至心理出現問題。
(3)、鼓勵式教育,讓孩子走得更遠
福原千代雖然嚴格,但她始終堅持鼓勵式教育,在孩子成功時對她說「你很棒」,在她失意迷惑時說「我知道你很緊張,但是試一下,不行也沒關係」。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理解孩子的感受,這必然給了她一往無前的力量。
反觀另一個鏡頭,被小愛扣殺的二年級學生因為哭鼻子而被家人、隊友不斷推搡和諷刺。在那麼多的目光和攝像頭之下,這種打壓式的教育極有可能在孩子心裡埋下怨恨與羞恥的種子。
(4)、價值觀的培養,從禮貌和原則開始
從 4 歲第一次站在賽場上開始,福元千代就要求福原愛要向對手鞠躬握手, 對採訪的叔叔要說謝謝再見。因為發球姿勢錯誤而輸了比賽,母親會要求她去跟對方的教練道歉,承認錯誤。賽場上禮貌與尊重是首要準則,不因年齡小而改變。
「發球姿勢不掌握不行,即便這次贏了,明年還是這種情況」,福原千代表示會帶小愛好好訓練改正。無論年齡大小,發現了問題都要及時糾錯,這是原則。「孩子還小,算了吧,她不懂」,多少孩子價值觀的培養被這句話所摧毀。
(5)、釋放天性,塑造好性格
福原愛從小就十分搞怪開朗,雖然母親對她的教育十分嚴格,卻不壓抑她作為一個孩子的天性。小愛有時會對著拍攝鏡頭搞怪,對著麥克風喊叫,而母親只是笑笑由她去。因為小孩尚未形成「採訪的概念」以及「應對的機制」,鏡頭和麥克風在她的概念中是一種新鮮的玩具。
天性不被壓抑才造就了福原愛的好性格,這為她後來的人生道路起到莫大的幫助。她被中國人民譽為「中日友好使者」,成為中國乒乓隊的「團寵」,就連高冷的孔令輝都對她疼愛有加。她也最終找到歸宿,被丈夫捧在手心,嫁給了愛情。
第三步:看準時機,適時放手
12 歲成為國家職業選手的福原愛已經進入青春期階段,當時雖已是國內的佼佼者,但也意識到自己與國際選手的差距。因此她決定走出國門尋找導師,去接受更為專業的長期訓練。面對這一決定,母親選擇適時放手,讓她去獨闖世界。
(1)、適時放手才是最偉大的教育
在 12 歲以前,母親一路陪伴福原愛成長,從球技訓練、生活照料到獨立思維培養、人格品質塑造。正是有了前面這一切充分的準備,母親福原千代才可以適時放手,相信自己的女兒有足夠的能力去獨立應對。
「覺得這是一個時機了吧,離開父母去中國,也是一個成長的好機會」福原千代表示。即便心頭不捨得,但在正確的時機面前母親表現得十分理性與剋制。適時放手、不做過多的干預正是孩子學會自我獨立的關鍵跳板。
(2)、專業導師,為天才的栽培「鬆土施肥」
在「天才教育」的路上,母親福原千代明白,光靠自己的栽培是不夠的。孩子需要更肥沃的土地,接受更專業的導師訓練,才能更好地釋放天賦和潛力;進行深入挖掘和挑戰,才能更好地生長。
早在 12 歲之前,福原愛的父母就多次帶她來中國「拜師學藝」。原中國國手劉楊、原遼寧隊湯媛媛以及王楠等知名球手,都先後給予過福原愛專業的指導。這也是福原千代能夠在 12 歲適時放手,讓孩子獨自一人到中國接受長期專業訓練的關鍵原因。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福原愛,這個世界從來都不缺有潛力和天賦的孩子,但為什麼只有極少數的孩子能成為 真正的天才,比如福原愛、郎朗和丁俊暉,而絕大部分孩子最終都泯然眾人呢?
我們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天才最初都是在父母的影響(家庭教育)下形成自己的興趣愛好,其潛能和熱情被父母所重視,加上持之以恆的引導培養,才成就了今天的他們。天才不是這個世界極少數的奇蹟,天才教育其實有規律可循,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下一個福原愛呢?
首先,當孩子在幼年時期對某個方向展示出熱情時,請務必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因為這是天才的種子正在萌芽,是孩子的潛能所在。
其次,家長要鼓勵、陪伴孩子加強對這一興趣愛好的堅持,尋找專業的導師幫助孩子進行專業性的引導訓練,並在此過程中逐步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正確的價值觀。在這個時期要特別注意,切勿揠苗助長,警惕孩子成為下一個「傷仲永」。
最後,當孩子擁有了獨立思考能力和正確的價值觀時,家長應該適時放手讓孩子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在世界中不斷摸索、歷練,成就自我,擁有快樂的人生。
本文由 三人行·TRINITI 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聲明
更多教育相關思想文章、資訊,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三人行TRI我們致力於為12-18歲青少年提供反標準化的精英教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