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敏感期,靜待花開
兒童的敏感期,最早是由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現在這一套理論發展得比較全面。網路上有很多關於孩子敏感期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列了孩子的31個敏感期。盧欣的《孩子的敏感期,教養的關鍵期》,這本書里指出10個主要敏感期,看起來會更容易把握一些。《孩子的敏感期,教養的關鍵期》指出,了解孩子的敏感期之後,父母能夠給足孩子支持,就能對孩子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盧欣是國際教育專家,有美國蒙台梭利全球幼兒教師資格證書,並且有多年的幼教經驗,她還成立了兒童敏感期研究工作室。
《孩子的敏感期,教養的關鍵期》里列的10個主要敏感期。
敏感期的孩子特點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人生經驗是一模一樣的,雖然有了兒童敏感期的發現,但是並不是說,每個孩子經歷的敏感期都會是一樣的。父母要撇開「時間表」,順應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
強烈的愛,高度的專註力
《孩子的敏感期,教養的關鍵期》里,指出敏感期的孩子「對周圍環境中存在的事物有著特殊的興趣和心理的需求」,"這是一種愛的智慧一一通過愛來吸取外界事物並且建構自己。"
父母了解這點之後,就會理解很多不能明白的事情。比如孩子在經歷空間敏感期時,會不停地扔東西,大人對這種現象有了了解,就會有更多的寬容,而不是簡單粗暴地給孩子貼上「頑皮」的標籤。
敏感期的養育重點
盧欣在《孩子的敏感期,教養的關鍵期》里指出,要重視環境,環境包括適合孩子的居住環境,還有好的人文環境。適合孩子的居住環境,包括方便孩子拿取的事物,利於孩子自己上下的床,等等一些生活上的小細節,主要做到既安全又方便孩子為主。好的人文環境,最關鍵的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好的家庭氛圍。
父母的支持
不干涉
敏感期沒有具體的時間列表,只有出現的大概時間,每個敏感期都包含初始期、高峰期和下坡期,加上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為人父母,很容易會陷入「好為人師」的困境,愛說教,看到小孩子很執著的重複做一件事,就會用大人自己的喜好,來干涉。
比如當孩子經歷閱讀敏感期的時候,孩子會纏著大人,讓大人反覆講同一個故事,甚至是每天多次講同一個故事。大部分人關注的是閱讀量,希望孩子讀很多各種不同的書,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大人自己對於講同一個故事,有些厭煩,就會人為地強迫孩子去讀不同的書。
對於這種現象,盧欣在《孩子的敏感期,教養的關鍵期》說:每讀一次他對這個故事的感受和體驗都將比前一次更進一步,這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觀察力、思考力、記憶力、欣賞力、理解力和想像力。
有時候,會有「好心辦壞事」的感覺,對於孩子執著的一些事情,大人不知道原因,不如就安靜地陪伴,仔細觀察,也許某一天,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好好說話
盧欣《孩子的敏感期,教養的關鍵期》提到:用「肯定」而不是「否定」的語氣告訴孩子規則;應該告訴孩子能夠做什麼,同時加以正確的示範。這點上,佐佐木正美和若松亞紀的《孩子應該這樣教》里也提到過「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明確告訴孩子你希望他怎麼做。」
用肯定的話語,孩子能從正向溝通和示範中懂得如何去做; 否定的話語,會讓孩子產生對抗情緒,這樣反而不利於親子關係的發展。
盧欣在《孩子的敏感期,教養的關鍵期》里,舉了吃飯時間到,希望孩子收拾玩具的例子:
肯定的話這樣說————?要吃飯了,把玩具都收拾好,放回紙箱。
否定的話————要吃飯了,不準把玩具都留在地上!
其實,我們都習慣了用「不」來說話,尤其是對孩子,「不」字開頭的話,可以說習以為常,不仔細反省,或許完全沒感覺到,自己用的是「不」語言。
批評孩子的時候,容易貼標籤,《孩子的敏感期,教養的關鍵期》里提到最常見的說法是「你總是這樣…」「你從來都不…」等。批評做到對事不對人,更不隨意貼標籤,這也是和孩子好好說話的一方面。
安全感的建立
安全感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安全感。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安全感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給的。而能自己給自己安全感的前提是,在兒童時期,家長已經幫助孩子建立好安全感。
母親情緒溫和穩定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敏感期,教養的關鍵期》里說:母親溫和穩定的情緒是最重要的因素。沒有安全感的母親,孩子也一定是沒有安全感的。《當我遇見一個人》的作者李雪,曾提到過,嬰兒是最能感知母親的情緒。如果一個孩子,不是因為飢餓等身體原因,而頻繁夜哭的話,那是因為孩子感知到母親的不安情緒。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是養育孩子,養育孩子中,大多數都是一些瑣碎的事情,永遠當一個情緒溫和的母親,很少。當對年幼小孩發了脾氣之後,盧欣在《孩子的敏感期,教養的關鍵期》里提出:應該坦誠地告訴孩子自己發脾氣是因為孩子的調皮還是做大人的心情不好而導致的。如果是因為孩子本身的原因,孩子會逐漸懂得什麼不可以做,這樣就有了安全邊界;媽媽誠懇的道歉也會讓孩子感受到一種真誠,這樣內心的安全感就會建立起來。所以,當媽媽發了脾氣之後,一定要補救,讓孩子感受到一種可以掌控的安全感。
父母良好關係是關鍵
《孩子的敏感期,教養的關鍵期》里,盧欣指出,就算是父母的大嗓門說話,說話方式、表情像吵架,也會讓嬰幼兒覺得很可怕。當孩子得到安全感的滿足,他就會相信自己,他就能夠勇敢地去面對困難,因為他內心深處有一種父母的愛永遠在支撐著自己,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父母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就給予的安全感是孩子心靈的「避風港」。
父母相愛,是教給孩子最好的愛的教育。
為人父母,你可以不知道什麼是孩子的敏感期,只要做到對於孩子的行為,尤其是你不理解的行為,多點寬容,給到愛,不粗暴干涉,也就不會偏差太多。
推薦閱讀: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