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15)不受後有
從佛陀三十五歲到八十歲入滅,釋迦度化眾生一共45年。
在佛陀悟道的時候,傳說他立刻想要涅磐,但是梵天勸請,佛陀才答應度化眾生。
在佛陀晚年,弟子一個個離開他。
比如,舍利弗和目犍連先後涅磐。
舍利弗被稱之為智慧第一,也就是《心經》所說的舍利子。
在他們涅磐後,眾弟子非常悲痛。佛陀說:
汝等莫以舍利弗、目揵連涅槃故,愁憂苦惱。譬如大樹,根莖、枝葉、花果茂盛,大枝先折。亦如寶山,大岩先崩。如是如來大眾之中,舍利弗、目揵連二大聲聞先般涅槃。是故比丘,汝等勿生愁憂苦惱。何有生法、起法、作法、為法、壞敗之法,而不磨滅?欲令不壞,無有是處。
我先已說,一切可愛之物,皆歸離散。我今不久,亦當過去。是故汝等當知,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異洲不異依。謂內身身觀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如是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異洲不異依。
勸告他們,一切都是無常的,連佛陀本人未來也是如此。弟子當以自己、法界為州,而不能以他人,要注重自己內心的體察,精進修持四念處。
在佛陀生命的最後一年,他從舍衛城前往吠舍離。此時他的身體極為虛弱,步行非常困難。
在吠舍離,他又宣說教法。
隨後,他又前往拘屍那迦羅,而這裡,就是釋迦涅磐之地。
在經過的每一處地方,他都要停下來,然後宣說佛法。
在經過波婆城闍頭園的時候,有一個工匠,叫做周那,
聞佛從彼末羅來至此城,即自嚴服,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時,佛漸為周那說法正化,示教利喜。周那聞佛說法,信心歡喜,即請世尊明日舍食。
於是他請佛說法,然後供養佛陀食物。
爾時,世尊法服持缽,大眾圍繞,往詣其舍,就座而坐。是時,周那尋設飲食,供佛及僧,別煮栴檀樹耳,世所奇珍,獨奉世尊。
據說,這個食物極其稀有,是上等香料。有人說,這是一種菌類,有人說這是一種肉類。總之,釋迦吃完這個食物,
雖食栴檀耳,而患猶更增,
抱病而涉路,漸向拘夷城。
病情極速惡化,然後只能慢慢地走向拘夷城。
爾時,世尊即從座起。小復前行,詣一樹下,又告阿難:「吾背痛甚,汝可敷座。」
對曰:「唯然。」尋即敷座。如來止息,阿難禮佛足已,在一面坐。
此時,有一外道,叫做須跋陀,希望見佛。
阿難報言:「止!止!須跋,佛身有疾,無勞擾也。」
須跋固請,乃至再三:「吾聞如來時一出世,如優曇缽華時時乃出,故來求現,欲決所疑,寧有閑暇暫相見不?」阿難答如初:「佛身有疾,無勞擾也。」時,佛告阿難:「汝勿遮止,聽使來入,此欲決疑,無嬈亂也。設聞我法,必得開解。」
被阿難阻止,後來佛陀允許他來見。於是,他問說
須跋即問:「云何,瞿曇,諸有別眾自稱為師,不蘭迦葉、末伽梨驕舍梨、阿浮陀翅舍金披羅、波浮迦旃、薩若毗耶梨弗、尼揵子,此諸師等各有異法。瞿曇沙門能盡知耶?不盡知耶?」
他問道:請問佛陀,您為何稱自己為導師?你和其他的修行者有什麼不同?他們的修行方法,您是否知道?
須跋受教,佛告之曰:「若諸法中,無八聖道者,則無第一沙門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須跋,以諸法中有八聖道故,便有第一沙門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須跋,今我法中有八聖道,有第一沙門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外道異眾無沙門果。」
佛說:其他的修行中沒有八正道,也沒有四沙門果。
於是須跋希望成為佛弟子,說道
即白佛言:「我今寧得於如來法中出家受具戒不?」
佛陀於是為他受戒,當夜他證得阿羅漢果,並且滅度,
於是,須跋即於其夜,出家受戒,凈修梵行,於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得如實智,更不受有。時夜未久,即成羅漢,是為如來最後弟子,便先滅度而佛後焉。
此時,阿難哭泣說:
如來滅度,何其駛哉!世尊滅度,何其疾哉!大法淪曀,何其速哉!群生長衰,世間眼滅。所以者何?我蒙佛恩,得在學地,所業未成,而佛滅度。』」
如來滅度,實在太快了!世尊滅度,實在太迅速了!大法沉落晦暗,實在太迅速了!群生長久衰亡,世間之眼滅亡。為何這麼說呢?因為我蒙受了佛的恩惠,才得以處於修學果地上,如今功業尚未完成,而佛卻要滅度了。
佛說:
佛告阿難:「止!止!勿憂!莫悲泣也。汝侍我以來,身行有慈,無二無量;言行有慈,意行有慈,無二無量。阿難,汝供養我,功德甚大。若有供養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無及汝者。汝但精進,成道不久。」
於是佛陀開始宣說最後的教法,
阿難,我為你們所宣說的法與律,在我滅度以後,便是你們的導師。
阿難,如今比丘間以「仁友」稱呼,在我滅度以後,不應該這樣做。資歷較老的比丘對於新來的比丘應該稱呼名字、姓氏或仁友。而新來的比丘對於資歷較老的比丘應該尊稱為尊者或者大德。阿難,在我滅度以後,僧團可以因為需要而廢除繁瑣的學處阿難,在我滅度以後,可以對於禪那比丘實行梵罰。所謂梵罰,無論禪那比丘說什麼,眾比丘不和他搭話,不要勸諫他,不要教育他。
然後,佛陀問道:
眾比丘,若有比丘對於佛、法、僧、道、實踐心存疑慮或者歧義,請你們提問,不要過後後悔。
比丘默然不語。
佛陀說:
比丘,若你們因為尊敬師尊,而不發問,那麼,你們就同伴和同伴說吧。
比丘默然不語。
阿難對佛陀說:
真不可思議啊,世尊,我對僧團有信心,沒有一個比丘對於佛、法、僧、道、實踐心存疑惑或者歧義。
佛陀說
佛告阿難:「我亦自知今此眾中最小比丘皆見道跡,不趣惡道,極七往返,必盡苦際。」爾時,世尊即記莂千二百弟子所得道果。
佛陀又對眾比丘說:
比丘,我現在告訴你們,諸般有為註定衰滅,你們要勤行精進。
這就是如來對於比丘的最後一句話。
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
隨後,世尊進入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滅受想定。
阿難對阿那律說道:世尊已經般涅磐了。
阿那律說:仁友阿難,世尊尚未般涅磐,世尊進入滅受想定。
隨後世尊
於時,世尊從滅想定起,入有想無想定;從有想無想定起,入不用定;從不用定起,入識處定;從識處定起,入空處定;從空處定起,入第四禪;從第四禪起,入第三禪;從三禪起,入第二禪;從二禪起,入第一禪;從第一禪起,入第二禪;從二禪起,入第三禪;從三禪起,入第四禪;從四禪起,佛般涅槃。當於爾時,地大震動,諸天、世人皆大驚怖。諸有幽冥日月光明所不照處,皆蒙大明,各得相見,迭相謂言:「彼人生此,彼人生此。」其光普遍,過諸天光。
比丘痛哭說:
佛般涅槃已,時諸比丘悲慟殞絕,自投於地,宛轉號咷,不能自勝,歔欷而言:「如來滅度,何其駛哉!世尊滅度,何其疾哉!大法淪翳,何其速哉!群生長衰,世間眼滅。譬如大樹根拔,枝條摧折。又如斬蛇,宛轉回遑,莫知所奉。」時,諸比丘亦復如是,悲慟殞絕,自投於地,宛轉號咷,不能自勝,歔欷而言:「如來滅度,何其駛哉!世尊滅度,何其疾哉!大法淪翳,何其速哉!群生長衰,世間眼滅。」
註:般涅磐,指的是圓寂,為無餘涅槃。無餘涅磐和有餘涅磐的區別在於,無餘涅磐是徹底的灰身滅智。而有餘涅磐,指的是如來成道那一年,表示滅除了苦難的因,但是有身體,而受果報。
然後佛陀的遺體在拘屍那遊行供養七日,隨後在天冠寺
以凈香湯洗浴佛身,以新劫貝周匝纏身,五百張疊次如纏之。內身金棺,灌以香油,奉舉金棺置於第二大鐵槨中,栴檀木槨重衣其外,以眾名香而積其上。
然後他們希望以火點燃棺槨,但是兩次都沒有點燃。
隨著大迦葉帶著五百弟子前來,重新舉行荼毗(焚燒)儀式。
此時各國的信眾和國王前來,對於佛舍利發生衝突。
這個時候一個香姓婆羅門前來調停說:
諸賢,長夜受佛教誡,口誦法言,心服仁化,一切眾生常念欲安,寧可爭佛舍利,共相殘害?如來遺形欲以廣益,舍利現在,但當分取。
然後大家同意分取供養,於是把舍利分成八份,讓八個國家帶回去供養。再立第九塔,供養分舍利的瓶子。第十塔為碳塔,供養用於焚燒的碳。第十一塔供養佛陀在家的頭髮。
爾時,韋提希子摩竭陀王阿闍世,於王舍城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並興供養。
毗舍離之離車族,於毗舍離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
迦毗羅城釋迦族,於迦毗羅城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 遮羅頗之跋離族,於遮羅頗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 羅摩伽拘利族,於羅摩伽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 毗留捉婆羅門,於毗留提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 波婆之未羅族,于波婆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 拘夷那竭之末羅族,於拘夷那竭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 香姓婆羅門,造瓶塔供養。 毗缽梨瓦那之莫利耶族,於毗缽造灰塔供養。 如是八舍利塔及第九之瓶塔,第十之灰塔。如是,以往如是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