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鄉巨變第一村:看得見山,望的見水,記得住鄉愁
12-24
這個離城二十里的丘陵鄉,四圍凈是連綿不斷的、黑洞洞的樹山和竹山,中間是一大片大塅,一坦平陽,田裡的泥土發黑,十分肥沃。一條沿岸長滿刺蓬和雜樹的小澗,彎彎曲曲地從塅里流過。
——周立波《山鄉巨變》
60年前
清溪村是周立波筆下充滿鄉土鄉愁
激蕩改革風雲的樂土
因農業合作化的實行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山鄉巨變
60年後
田園荷塘、清溪畫廊
立波故居、青石小路
清秀俊美的故鄉依舊
但新山鄉巨變已悄然發生
位於益陽高新區謝林港鎮的清溪村,是現代著名作家、編譯家、斯大林文學獎獲得者周立波的出生地,也是長篇小說《山鄉巨變》和短篇小說《山那面人家》的創作背景地。
這裡竹木稀疏翡清的小山,坐北朝南的瓦舍,襯著天空橫飄的煞白炊煙,田塍上的魚腥草、青蒿,無不透著文學先賢的氤氳靈氣。
往裡走,便是周立波先生的故居,土木結構的四合院,典型的江南民居,三面環山,茂林修竹,鬱鬱蔥蔥;門前一口小池塘,荷花點點,荷葉飄香。
故居旁邊有一條小溪,叫清溪。村裡的人說,以前這條溪很美。1958年以後,清溪乾涸了,乾涸的原因是兩旁山上樹木砍得太多了。1964年周立波先生寫了一首詩:「說是清溪沒有溪/田塍路上草凄凄/山邊大樹迎風嘯/村外機車逐鳥啼。」如今的清溪又美了,溪里流水潺潺,兩岸柳綠花紅。
這樣一個美麗的小山村,讓周立波先生在《山鄉巨變》里的描繪的藍圖,終於成為了現實:
我要經我手把清溪鄉打扮起來,美化起來,使它變成一座美麗的花園,耕田的人駕起拖拉機……這裡是機器站,這裡是水電站,這裡呢,是用電氣擠奶的牛奶站,這裡有電燈電話,一套肅齊的住宅區,中間是花園,後山是果林。……到時候,請你回來賞香花、嘗果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