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咽異感症/梅核氣)嗓子里有東西,咳不出來,咽不下去……

臨床上,耳鼻喉科醫生常會聽到病人說「大夫,我總是覺得嗓子里有東西,既咳不出來,也咽不下去,這是怎麼會事呢?我該怎麼辦?」

其實,本病是耳鼻喉科常見病之一。西醫稱之為「咽異感症」,其指除咽部疼痛以外的各種咽部感覺,主要包括咽部異物感、梗阻感、燒灼感、癢感等。患者所描述之部位在口咽部至胸骨上窩之間,在做吞咽動作或咽唾沫時加重,但並不影響飲食。本病在中醫屬於「梅核氣」的範疇。

西醫認為支配咽部的神經龐雜且臨近器官相對較多,病因有待進一步探討。一般常見的器質性原因主要包括咽喉部炎症、舌扁桃體肥大、咽淋巴濾泡增生、會厭囊腫、咽部異物、頸部腫物、莖突過長、甲狀軟骨上角過長以及一些全身及精神因素等。器質性病變可針對性地進行病因治療。但臨床上本病往往不能找到明確的原因,丁麗惠等報道非器質性疾病的病因構成比為17%(10%-27%)。因此,常建議患者戒煙限酒,調整心態,而以清熱消炎為主的中成藥雖能起一時之功,但並不能徹底治療本病。

近年來,學者們發現咽喉反流性疾病可能是導致本病的重要原因。它是指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括約肌以上部位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的總稱。它與我們常聽到的胃反流病不同,往往不伴有反酸燒心、胸骨後疼痛等癥狀,因此不易被患者和醫生察覺。目前,建議患者可根據反流癥狀指數評分量表進行自我評估。若總分大於13分則可考慮本病。此時醫生可經驗性地建議患者口服質子泵抑製劑4周-12周,常能收到意想不到之效果。

就中醫而言,醫聖張仲景認為本病病機為肝氣不疏,脾胃不和,曾在《金匱要略》中有雲 :「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方中蘇葉、厚朴具有疏肝理氣之作用,半夏、茯苓、生薑配厚朴以和胃,故有「半夏厚朴與紫蘇,茯苓生薑共煎服,痰凝氣聚成梅核,降逆開鬱氣自舒」之方歌。但臨床起效較慢。

建國以來,中醫耳鼻喉科學創始人干祖望先生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認為本病發生與情志有關,多為肝失調達、脾失運化之故。這也是臨床上本病多見於中青年婦女,常因情志不舒或胃部脹滿而加重的緣故。干老將本病分為心怯肝鬱、痰氣交阻、肝失調達、肝胃不和、肝鬱乘脾,以具體辯證、譴方用藥達到治療之目的。

另有中國首屆國醫大師之李振華先生在《走近國醫大師李振華》口述到,其父親曾求「梅核氣」之方於孫之道醫生。本方名為「理氣消梅湯」,以疏肝和胃、清利咽喉為法,在半夏厚朴湯的基礎上進行加減化裁(藥物包括白朮、茯苓、甘草、半夏、陳皮、木香、砂仁、枳殼、小茴香、烏葯、香附、厚朴、桔梗、牛蒡子、山豆根、射干),用之多有效驗。本方曾密不外傳,李老在《李振華醫案醫論集》中公布推廣,以求使更多患者受益。

綜上,如果您有咳不出來,也咽不下去的感覺,建議先做檢查,明確有無器質性病變,若無疾病性病變,則需戒煙限酒,保持良好心態,排除咽喉反流性疾病,必要時進行中醫藥治療,已達到治癒之目的。

參考:

1.孔維佳,主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2.陳小寧,主編.百歲名醫干祖望耳鼻喉科臨證精粹[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3.李振華.走近國醫大師李振華[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

4.丁慧麗,方平.我國咽異感症常見病因的Meta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2016.

(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