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月球突然破碎/爆炸,黑夜中的地球人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象?
要讓月球爆炸到無法被引力拉扯回來的程度,至少要讓其表層的每一寸土壤加速至7倍音速以上,這巨大的能量必然伴隨著核反應與巨量的電磁波。
在月球爆炸的一秒後,由於那劇烈的爆炸發出的光芒,向月面的地球人大概會看到第二顆太陽,巨大的電磁脈衝會在那一瞬間摧毀地球上的大部分電子設備,乃至電力設施,受到波及的天上飛行中的航班失去控制,如折翼的飛鳥。所有人在巨大的震撼後雙目短暫失明,不用想交通了,那肯定是一團漿糊。
復明後,向天空望去,即便是白日里,那天空也似是失去了光彩,變得灰暗,太陽似乎也成了陪襯,唯有明晃晃的月俯瞰著整個大地。
當然,一開始就能意識到那是月亮的人肯定是少數,大多數人會不知所措,或許有人會一直注視著那光輪,任由雙目被灼傷。
再而後,明月最終會變得黯淡、紅熱,終於有人能意識到,那是月亮。人們冷靜下來後,想到的第一件事肯定是打電話、拍照、發微博,但是他們這時才會發現,自己的手機早就毀了,也有人才注意到自己血淋淋的大腿。
月球的餘熱在炙烤著大地,氣溫上升,但是人們無暇顧及,社會癱瘓。許多人選擇回到居所,大量交通工具集體癱瘓。這時共享單車大概會成為爭奪的目標,當然,因為沒有手機,大家都在砸鎖。雖不知是不是世界末日,但是回家總是沒錯的。
半小時後,回到家,除了停電停網,一切都好,再放下心來凝望天空時,熾熱的月亮發著橘紅的光,它的體積增長了數倍,看上去就像一個霓虹燈泡,鑲嵌在天空上,有一種不真實感。
到了夜晚,它愈發大、愈發暗,卻又由於沒了太陽,其尚有餘溫的內部反而顯得明亮。月亮已不再擁有平整的表面,取而代之的是在太空中彌散飛馳的沙塵,它對太陽光的反射率大大降低,本應明亮的上弦月變得黯淡,化作半彎柔和朦朧的光暈,兜罩著那暗紅色的內核,緩緩沉入西方的土地。有些人在馬路邊上空地上燃起了火堆,圍著火堆歡跳,也有人在這奇幻的景象中沉沉睡去,做著詭譎的夢。
這個夜晚的犯罪率陡升。
第二天,黎明,太陽照常升起,昨日的末日景象似乎蕩然無存,但身邊的一切不便利都時刻提醒著人們,它確實到來過。在主要城市中,基礎電力逐漸恢復,而由於電器基本被燒毀,幾乎沒有用電需求。由於沒有網路,人們無法知曉其它地方的情況,也無法完成工作,於是陷入了一種狂熱狀態。
而此時,月球的碎片雖已不可見,但實際上並未消失,並且在地球的引力下,大量的碎片正在向地球方向飛馳,月球的質量中心開始發生偏移。
受此影響,最先感到異變的是沿海城市的居民,潮汐逐漸變得怪異,海岸線退得很遠,露出了巨大的泥灘,就好像海洋都乾涸了一般。聰明一些的人或許已經開始帶著家屬自行撤離,但實際上也只是苟延殘喘而已。
從接下來的一天開始,地球將會遭受巨量的隕石雨的洗禮。那些拖著紅棕色尾巴的火流星們將錘擊地球上的每一片土壤,產生的高溫將使得大氣中的氮氧化物陡增,在這種混合的毒氣中,一氧化二氮使人發笑,一氧化氮使人窒息,二氧化氮使人咳喘,想像一下,大概是個可怖的場景。
與此同時,引力異常和隕石造成的海嘯將侵吞沿海地區,與之相伴的還有氣候異常,史無前例的巨大氣旋和風暴可以將一切在隕石雨中倖存的建築物夷為平地。
這一切將會持續數月,甚至更久,然後重歸平靜。
如果這時候,地球上還有人類存活的話,
他們仰望天空,將會看到地球擁有了一條嶄新的行星環,還有一個比原先小得多的月亮;
他們俯視大地,將會看到一片廢墟與焦土,體重計上的數字也永遠地增長了0.1%;
他們遙望海洋,將會看到原本蔚藍的海面飄滿了死去的海洋生物,遠遠地聞到腐敗的味道;
他們深吸口氣,振作精神,空氣中含氧量有所降低,而毒氣使他們不得不又戴上防毒面罩。
月亮爆炸了,地球上的人們看到的大概就是這樣的景象。
會看到海浪像山峰一樣秀美
2016年雨果獎(關心科幻的就不需要解釋了)長篇小說入圍名單,《七夏娃》 (Seveneves),描述了月亮被微型黑洞(好像是)擊碎之後引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包括月球碎裂當天,以及接下來數年的景象。十分硬核,十分精彩,強烈推薦。作者尼爾·斯蒂芬森,國內未引進。。。。。。
具體來說,當天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是這樣的(複述,非原文翻譯):
一個恰好正在觀測月球的天文愛好者看到一團黃色的霧在月球赤道位置形成,然後他以為他的望遠鏡對焦被激動的手抖掉了。他後來終於把眼睛從望遠鏡上拿開:看到月球已經碎成了七大塊和無數的小塊。月球並沒有像電影裡面寫的那樣爆開,因為重力仍然讓它們互相拉扯,加上爆炸的力,它們之間的位置也在慢慢變換。這幾塊碎石就這樣緩緩在天空中移動著,......
後面就不劇透了吧,欲知後事如何,且。。。自己去啃原著吧。
你突然破壞一個穩定的引力系統,我可不敢保證你還會有機會看到美麗的景象。
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你可以試試,這個,用宇宙沙盤中的太陽系模型,然後炸掉月亮。地球是絕對會變軌的。
我現在沒空,等我有空了,我可以把這
++++++++++++++++
終於忙著差不多了,等我睡一覺起來就做,最近交一些申報材料,且電腦也重裝了,所以耽擱了些,大家見諒。晚上23點前定吧視屏貼出來。
圖片來源:2002年電影 時間機器
月球被人類炸掉 然後人類無法在地表生存轉移到地下。
狼人從此以後不能變身了...
滿天的流星,輝煌燦爛比全世界所有人一起放煙花還壯觀,那一刻流星的光會照亮大地,那一刻,無數的流星會撕裂夜空,那一刻我想站在山巔對這個世界說永別了。
那一刻我要在幾億年來最大最宏偉的天文現象下與我愛的女人深吻到黎明。
我們都不存在了……月亮的爆炸導致原引力平衡系統被破壞……也許會產生新的平衡,星體變軌,但是不一定適應生命體的存在
有個動畫星際牛仔 設定就是月球爆炸 人類移民火星 金星 一群賞金獵人的故事…故事中地球天天落隕石,到處都是隕石坑。很多地方都被海水淹沒。當然操蛋的日子還是要繼續過的。
參考章魚老師(黃老師教室)(阿薩星教室)(an sha教室)
看到什麼我不知道。但會有大量婦女跟女性生物月經不調....地球地震可能也會變頻繁,自轉什麼的會有一定影響。
可以去warframe的夜靈平野看下
你會聽到一響,天空變紅 ,接連著無數塊隕石從天上墜落
月球的起源與演化一直是人類十分關注的自然科學的基本問題之一。100多年來曾有過多種有關月球起源與演化的假說,但至今仍眾說紛紜,難以形成一個統一的說法。這些月球成因學說爭論的焦點在於,月球是與地球一樣,在太陽星雲中通過星雲物質的凝聚、吸積而獨立形成,還是由地球分裂出來的一部分物質形成的?月球形成時就是地球的衛星,還是在後期的演化中被地球俘獲而成為地球衛星的? 1.分裂說 地月分裂說 [4]月球的共振潮汐分裂說是月球起源研究中著名的假說之一。 月球的共振潮汐分裂說堅持月球是地球的親生女兒,即月球是從地球中分裂出來的。堅持這一假說的科學家認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呈熔融態,由於潮汐共振作用,地球自轉不穩定,即使只考慮地球和月球的角動量,當時地球自轉的周期也僅有4小時,加上太陽的潮汐作用,地球的自轉周期可縮短到2小時,因此有理由相信,在地球歷史的早期,地球飛快地旋轉,其自轉速率比現在要高得多。若初期的地球是熔融狀態,地球物質在地赤道面上將出現膨脹區,使在赤道面上的一部分熔體分離,或者說這部分熔融物質在地球高速自轉情況下從赤道區被甩了出去,甩出去的物質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際空間凝聚,冷凝後形成月球。一些持這種假說的人還認為,地球上的太平洋就是分裂出月球後留下的「疤痕」。由於這種假說提出月球是從地球分離出去的,因此這種假說被形象地比喻為「母女說」。不過,由於這一假說與地月系的基本特徵不相符,現在已經被大多數科學家所擯棄。 2.同源說 地月同源說 [6]與俘獲說、分裂說和碰撞成因說一樣,月球的同源說也是月球起源研究的著名假說之一。 月球起源的同源說堅信月球與地球是姐妹或兄弟關係,月球與地球在太陽星雲凝聚過程中同時「出生」,或者說在星雲的同一區域同時形成了地球和月球。 主張這一假說的科學家認為,在原始太陽星雲內,溫度和化學成分取決於與太陽的距離。太陽系的各個行星是在星雲中不同的區域、由不同化學成分的星雲物質凝聚、吸積而形成的。月球與地球在太陽星雲中相距較近,形成過程相似,屬於同時形成的「兄弟」。對於地球與月球成分上的差異,他們解釋說,形成行星時,開始是凝聚、吸積並形成以鐵為主要成分的行星核,金屬核進一步增長之後,星雲中殘留的非金屬物質才凝聚,月球就是地球形成後剩下的殘餘物質所組成的。同源說力圖合理解釋地球與月球成分差異和月球的核、幔與殼的組成,但其模式與太陽星雲的凝聚過程和地月系的運動特徵不盡相符。因此,這一假說也不盡人意。 3.俘獲說 地月俘獲說[8]月球捕獲說認為,月球是地球搶過來的「女兒」,即地球與月球由不屬於同一星雲團的物質形成,由於地-月軌道的變化,在1~10個地球半徑範圍內,外來的月球在飛過地球附近時被地球的強大引力所捕獲,最終成為一顆環繞地球運行的衛星。 主張俘獲說的科學家認為,地球和月球處在太陽星雲的不同部位,由化學成分不同的星雲物質凝聚而形成。月球原來的運行軌道與地球的軌道面交角很小(約5度),當月球運行到地球附近時,在地月距離為10個地球半徑的範圍內,月球可能被地球俘獲而成為地球的衛星。 著名有天文學家阿爾芬認為,月球曾經是一個獨立的行星,月球被地球俘獲時,與地球的距離大約為26個地球半徑,與地球的平面的交角為149度。如果月球進入地球的洛希限,潮汐會產生很強的非均一重力場,月球表面的岩石將會破碎,並進入月球運行的軌道空間,大部碎片物質又返回月球,撞擊月球,在月表產生大量的月海盆地。月球正面在39億年前發生的開鑿月海事件——雨海事件也許是俘獲說的重要證據。通過地月軌道的精細計算及激光測距的數據表明,現今月球的軌道愈來愈遠離地球,每年後退約3.8厘米。不過,俘獲說只能解釋部分觀測事實,不能令人滿意。因此,不斷有人另闢蹊徑,提出新的假說。
4撞擊說 撞擊說 分裂說、同源說、浮獲說這些關於月球起源的假說只能解釋部分觀測事實,不能令人滿意。因此不斷有科學家另闢蹊徑,提出新的假說。其中,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的撞擊成因說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它能解釋更多的觀測事實,是當前較合理的月球起源假說。 撞擊成因說也被稱為「大碰撞分裂說」,這一假說認為,地球早期受到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撞擊碎片(即兩個天體的硅酸鹽幔的一部分)最終形成了月球。 撞擊成因說認為,在太陽系形成早期,行星際空間有大量星雲,星雲經過碰撞、吸積而逐漸增大。大約在相當地月系統存在的空間範圍內,形成了一個質量相當於現在地球質量9/10的「原地球」和另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原月球」。這兩個天體在各自的演化過程中都形成了以鐵為主的金屬核和由硅酸鹽組成的幔和殼。由於這兩個天體相距不遠,因此有機會發生碰撞。劇烈的碰撞不僅使「原地球」的自轉產生了偏斜,而且使「原月球」碎裂,幔和殼變熱蒸發,膨脹的氣體「裹挾」著塵埃和少量的幔物質飛離原月球。被分離的金屬核因受膨脹氣體的阻礙而減速,被「原地球」吸積並變成了地球的一部分。飛離的氣體塵埃物質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呈盤狀分布在洛希限以外的空間,它們通過吸積,先形成一些小天體,然後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吸積增長,最終形成現在的月球。 撞擊成因說可以合理地解釋地月系統的基本特徵,如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與自轉加速、月球軌道與地球赤道面的不一致、月球是太陽唯一的與主行星質量比為1/81的衛星、月球富含難熔元素而匱乏揮發性元素和親鐵元素、月球的密度比地球低以及月球形成初期曾產生過廣泛熔融、存在過岩漿洋等事實,因此撞擊成因說是當今較為合理、較為成熟的月球起源學說,逐漸獲得了大多數學者的支持。[11] [8]繞月航天器Smart-1 [12]2006年,歐洲宇航局的繞月航天器Smart-1完成對月球表面化學成分的測定,測定結果顯示月球表面含有包括鈣和鎂在內的一些化學元素。一直以來人們關於月球是由地球一部分撞擊分裂形成,這次發現為月球起源的「撞擊分裂說」提供了有力證據。 20世紀60年代晚期和20世紀70年代早期,美國宇航員阿波羅號登月任務中帶回月岩樣本,自那以後,行星學家們對這些月岩與地球深出地函區域發現的岩石十分的相似感到驚訝。當更多的科學家細緻的觀察了月岩,月球起源問題變得更具有懸疑,科學家們發現月球與地球深處的岩石仍有著很大的差別。最關鍵的是,月岩當中的同位素與地球岩石當中的發現並不一致。 據一些科學家推測,在地球生成的早期,曾經有一個相當於火星大小的星球撞擊地球,造成的碎片後來聚集形成了月球。如果情況的確如此,月球的含鐵量將會比地球低,而鎂和鋁這樣的輕元素的含量則會高一些。 關於月球的起源另外一種理論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從一塊氣體塵埃雲中同時產生兩個天體。但自從「阿波羅計劃」之後,科學家獲得了大量令人震撼的照片和382千克月球的土壤岩石。月球起源「撞擊分裂說」逐漸佔據了上風。 5核爆炸說 2010年初,南非和荷蘭的兩位科學家又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和解釋。他們認為,月球並非是由於太空撞擊或太空爆炸所造成的,而是由於地球自身的一次核爆炸而從地球分離出去的。 南非西開普大學科學家羅伯-德-梅耶爾和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科學家維姆-范-維斯特倫恩是根據一種核裂變理論提出這種觀點的,這種核裂變理論早在19世紀初就有科學家描述過。該理論認為,地球和月球都來自宇宙中同一滴旋轉的熔岩,後來一部分分離出去形成了如今的月球。然而,除了撞擊原因以外,當時的科學家無法用其他理由來解釋形成月球的那一部分熔岩是如何分離出去的。 兩位科學家認為,形成月球的那部分熔岩是在地球的一次核爆炸中脫離出去的。在他們的研究論文--《月球起源的另一種假設》中,兩位科學家解釋說,如果月球是由於一次撞擊性的外部力量而從地球分離出去的話,那麼它應該由撞擊天體和地球的某些物質組成。他們說,「太陽系進化的模型顯示,地球的化學組成和撞擊天體的化學組成不可能是同樣的。」 然而,根據探測到的月球標本顯示,月球在化學組成上幾乎與地球是相同的。這一發現表明,月球的分離過程沒有撞擊天體的介入。科學家們在研究論文中解釋說,「月球的化學組成與地球越相似,說明月球越有可能是直接形成於地球物質。」 因此,科學家們相信,造成月球直接從地球分離出去並進入軌道的能量是由地球地幔邊界的一種超臨界反應堆所產生。這種反應堆產生足夠的熱量使得地球上的硅酸鹽等物質被蒸發並噴射出去。美國《科技新時代》雜誌科學家克雷-迪洛維也支持兩位科學家的觀點。迪洛維認為,「根據他們的解釋,地心引力在地球的赤道平面附近的地表濃縮了大量的重金屬,如鈾和釷等。當這些重金屬積聚到足夠多,濃度足夠大,就會產生一種失控的核鏈式反應,這和核電站的某些原理有些相似。」 迪洛維解釋說,「通過這種方式,一種自然形成的地球核反應堆被推到了超臨界水平,然後就會爆炸。月球從地球分離出去後,被巨大的核爆炸力量推動進入公轉軌道。當然,這種理論很難檢驗。但是,人們確實知道地球核反應堆的存在,它所產生的遺留物就是如今開採的鈾礦。」 梅耶爾和維斯特倫恩認為,要想證明他們的理論,需要依靠未來的月球探測任務帶回月球更深內部的物質樣本。 月球經歷了45億年的演化,現今已成為一個內部能源近於枯竭、內部活動近於停滯的僵死的天體,僅有極其微弱的月震活動。小天體的撞擊和巨大的溫差是月球表面最主要的地質營力,它使岩石機械碎裂、月壤層增厚、地形緩慢夷平。現今月球的表面是一個無大氣、無水、乾燥、無聲、無生命活動的死寂的世界。有可能啥也看不見。晚上看見月亮的時候比看不見的時候少多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