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現實遊戲《中國式家長》獲高分,但現實親子關係豈能「遊戲」?

當《中國式家長》成為遊戲,我們是否更能理解父母?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5403266313592832

《中國式家長》這款獨立遊戲還未正式發售,卻已經引發了不少人的共鳴。

遊戲的評論區里,

有人感慨:「我明明把一切都做得很好了,家長卻視而不見。」

有人抱怨:「父母關心的只是我的成績和吃飯穿衣,一點都不了解我真正想要什麼。」

有人吐槽:「父母前幾年離婚了,和他們見面的時間更少了。」

也有人回憶起來家長的好:「我始終記得考試完那天,我比較矮,媽媽拉著我,媽媽的手和頭上的天空,是我唯一能看見的溫暖。」

玩家分享的故事大部分充滿了無可奈何的灰色。很多時候孩子只能自己排解、忍耐,尋求和父母相處的平衡點。

百度百科「中國式家長」

「遊戲中感受父母的正反兩面」

遊戲中,玩家可以體驗0-18歲的完整經歷

剛出生時,玩家還擁有充分的自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但每長大一歲時,父母會要求的更多更具體。這時,玩家就必須捨棄一部分和高考無關、「不切實際」的夢想和理想。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深有體會。

玩家的個人信息界面

玩家需要平衡好學習和娛樂,前者會提高父母滿意度和自身壓力,後者相反。

如果玩家無法在自我心理壓力和父母滿意度之間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那麼就會馬上宣判遊戲結束。

「超現實的家長面子對決」

面子對戰

日常生活中鄰里家長間的寒暄則被遊戲設計成了面子對戰系統,對決的雙方以血條的形式展現,攻擊的手段則是先從語言開始,再根據玩家之前所學會的技能、特長進行攻擊。一旦技能放完,攻擊力不夠結束對方的血條,那麼你將目睹角色的家長被對方進行各種冷嘲熱諷,顏面盡失。

「循環體驗人生,里里外外都充滿現實隱喻」

遊戲最精彩的地方並不是對現實誇張式的反諷,而是在通關以後,在二周目繼續遊戲時,用一周目的孩子扮演二周目的家長。上一代的職業、性格、配偶將會影響下一代的基礎屬性、零用錢等。

這時,二周目玩家面對的就是曾經孩子因父母所逼而沒有完成的夢想,用自己的遺憾要求孩子幫自己實現曾經的夢想。

(一周目:第一次接觸遊戲。二周目:遊戲通關後繼承一周目的信息,再從頭玩一次。)

這一幕,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人生,就這樣形成了一個圓。

遊戲官方說明:遊戲目前已有70餘種職業結局,若干種婚姻結局。初始為普通職業家庭出身(普通家庭不是馬爸爸那種普通家庭)。玩家不知道要經過多少代才能達成父母期望,實現階層跨越呢?或者只是想遵從自己的天賦和內心,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需要什麼樣的家庭基礎呢?這些都是玩家可以在遊戲中體驗並深深感受到的,也可以體會父母作為「過來人」的良苦用心。

「我們更希望父母和孩子能互相理解」

遊戲製作人在官方介紹里說道,「中國式家長有很多通病,但他們是愛你的,也許是愛的方式不對。」

他們表示做這款遊戲的目的並非是要放大某一方不滿的聲音,而是更希望孩子與家長能互相理解。

當孩子玩過這款遊戲,會更理解大人與現實社會,「最終明白家長做得一些事情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過方式不太對」;而家長玩了這款遊戲,再經歷過一遍成長曆程,「更能理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更謹慎地去決定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

其中一位製作人說:「在展會裡,我接觸到的很多媽媽也會想去玩,她們會覺得培養一個孩子是挺特別的經歷。有人甚至會帶著孩子去玩,他們可能願意去了解教育方面的東西。還有人以前就不太玩遊戲,在測試群里還有人在問怎麼下載,一看就是從來都沒玩過遊戲的。」

「父母愛我們,總是用錯方式;我們愛他們,卻不主動擁抱」

「我們花一輩子等待父母理解,父母花一輩子等待我們說謝謝」

這兩句在遊戲宣傳片中出現的話,就是遊戲製作者想要表達的。

如果條件允許,我們建議孩子和家長都花上不多的時間,在遊戲正式發售後體驗一把這款不同尋常的親子互動類遊戲。

一如遊戲製作人所說的,遊戲的目的在於增進兩個群體之間的理解,而非放大他們之間的鴻溝。雖然遊戲和現實,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遊戲可以重啟,

賬號可以刪除,bug可以修復。

希望您能將一切試錯的代價,

都留在虛擬的遊戲世界裡。

回到現實,希望您溫柔待人,

也被世界溫柔相待。

因為在現實中,成長中遭受的傷害並不是每次都能癒合,而被損害的親子關係如何修復都會留有裂痕。所以在現實生活中的言語、行為、決定,比起遊戲中都請慎之又慎。

畢竟,人生沒有重啟鍵。

推薦閱讀:

TAG:遊戲 | 家庭教育 | 親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