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為時代發展太快而失掉我們的優雅丨快時代,慢生活。

最近在看《風味人生》節目,覺得好看,又去追它的小欄目《風味實驗室》,裡面陳曉卿老師說到一個義大利小鎮發起的慢食運動:

慢食運動由義大利卡爾洛·佩特里尼提出,號召人們反對按標準化、規格化生產的單調的快餐食品,提倡有個性、營養均衡的傳統美食。

生活中,我很明確的知道自己喜歡慢節奏的生活,我也會有個遠方的目標,但我希望是優哉游哉且堅定的走過去。所以我很希望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需要努力的時候,就專註精進;休閑學習的時候,能夠寧靜安逸。

但現實是,生活的壓力讓我在忙碌中,不敢停下來。結果往往是:

當我想著要自己做一頓飯的時候,轉念會覺得要買菜洗菜,吃完還要洗鍋收拾廚房,想想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完,還是點外賣吧;

當我想要開始健身或者開始學一項新運動的時候,總是會覺得還是等工作穩定點,等各項事情都不那麼忙、狀態好的時候,再報班吧;

當我想要看些經典的電影或者是非常有意義的紀錄片的時候,總是選擇留到以後再看,先看商業片或者喜劇片放鬆下…

尤其是當年紀逼近30而立的時候,以前滿不在乎的社會壓力變得沉重起來,明明已經忙到心累無比,卻始終不敢停下來。

不過我是個喜歡「折騰」的人,既然發現了不對就要把它折騰到我舒服的狀態為止,今天就分享下我在慢生活方面的嘗試~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難以抵禦今天這個紛繁複雜的物質世界的引誘,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Simplify,simplify,simplify。」——亨利·大衛·梭羅

慢閱讀

很長一段時間,我遇到好書就嘆氣。

因為已經堆了很多想要看的好書了,期盼著空下來就看,但總是沒有看...所以每次遇到好書的時候,只會加劇我這種無力和焦慮的感覺。

看文章也是如此,總是會讀到很多感覺很厲害很有用的知識,但一時半會無法理解吃透,更不知道要如何運用這個新知識。

只能把這些知識收藏到雲筆記中,分好類,等過段時間再過來」消化」這個硬知識,結果越收集越多,堆積到想想就頭疼的地步…

後來慢慢認知到,囤積再多的好知識,只要我們沒辦法及時掌握並用起來,就是無效的知識。學會果斷的捨棄,囤積的多了,反而會」積食「,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吸收。

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我們必須學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智慧。

我堅信這個世界永遠會有大量的好知識湧現,不要因為擔心錯過好知識而選擇囤積,相信自己在未來肯定會遇到更好的知識,其實在面對物品的時候也是一樣。

慢旅行

以前出去旅行,每天的行程都安排的很滿,會看很多攻略,提前知道什麼地方好玩,什麼地方很坑,生怕浪費了好不容易得來的休閑時光。

本以為這樣的旅行會很豐富,但是每次旅行歸來,最大的感受就是「趕」和「累」。往往是在途中的時候盼著到目的地,到了目的地又在想下個目的地…心很少在感受當下,自然也很難獲得真正美好的體驗。

對於這種打卡的旅行方式感到厭倦後,我開始嘗試慢旅行。

確定目的地和注意事項之後,就出發。

下午到酒店先休息祛除坐車的疲乏,晚上在附近的小街吃吃逛逛,第二天帶著精神飽滿的狀態去遊玩,也不刻意的非去某個地方,隨性走走停停,很自在很愉悅。

慢周末

找資料的時候發現的詞:延緩幸福綜合征

有這種癥狀的人,總是為沒有充足時間去完成該完成的事情而感到焦慮,而且永遠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休息時間放在次要位置。

我自己有時候也會這樣,每次工作到很疲倦的時候,總是無比期望周末的到來。但真的到了周末,心依然在忙,在壓力和焦慮中沒辦法靜下心來休息放鬆,總是在七搞瞎搞中飛快的消耗掉周末時光,而身體和精神依然疲倦。

後來我發現,只要帶著壓力和焦慮,就沒有辦法好好的享受周末生活。所以想出了適合自己隔絕壓力的方法:離開各種電子設備。

因為很多壓力都是外界的信息造成的,看到優秀的人和事越多,我們就越對當下的自己不滿意,就越焦慮。就算是在學習的時候,其實也是在不斷給自己壓力。

所以我在周末依然壓力很大的時候,就會自律的不帶手機出門爬山,最多帶個只有音樂的播放器和耳機。就算不能爬山,也會在家附近找一段安靜的路散步。好好的聽下內心的聲音,而不總是由外界的信息告訴我人生要怎麼活。

充分的釋放了壓力後,我才能靜下心來過好周末的閑暇時光,慢下來做那些可能並不會產生多少金錢價值,但自己真正喜歡開心的事情。

尾巴

關於慢生活我的思考就是這些了,最後分享個我很喜歡的生活態度:

對生活有很強的覺知能力,能夠覺察到生活中很微小的不適,不但能夠發現,而且有強烈的動力去想辦法改變或者解決,直到讓自己覺得舒適為止。

生活需要挑剔一點,把生活挑剔的只剩下舒適,凡事都隨意而過,是永遠不會體會到美好生活的體驗。@Juno

就醬,晚安。


推薦閱讀:

TAG:慢生活 | 極簡生活(書籍) | 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