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開始為什麼不讓女人出家?
開始釋迦摩尼佛為什不讓女人出家,說女人出家佛教會提早滅亡?
關於女眾出家的問題,讀過《佛陀傳》—女子也可受戒出家 這個章節就會明白了。
這裡簡略地講一下故事概況,
喬答彌夫人帶領著五十個女子,來求佛陀受戒出家,遇到了阿難,於是阿難幫她們向佛陀轉達訴求。
阿難陀問佛陀:「世尊,一個女人可否成就入流、一返、不還和阿羅漢等果位呢?」
佛陀回答:「絕無疑問。」
「那你為何不接納她們加入僧團?喬答彌夫人現在已拋棄一切財物地位,她千里迢迢從迦毗羅衛國步行而來,都是為了證明女子也如男子一樣,可以經得起萬難。請你准許她們受戒為尼。」
佛陀解釋,他並不是因為歧視女性而不許她們受戒為尼,由於女人在這個世界,幾千年來都被歧視,外界的反對是必然的。
他只是未能確定,讓她們加入僧團的同時,社會一時無法接受,是否可以避免產生僧團內部和與外界的負面衝突。
經過詳細的磋商之後,制定八條規條以道明僧尼的角色。
那天,五十一名女子受戒為尼。
。。。。。。
八日後,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問佛陀:「世尊,請您教我怎樣可以在解脫之道上有迅速的進展。」
佛陀答道:「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持住自己的心。多練習觀察呼吸和觀照身體、感受、心和心所產生的物象。你這樣修習,便每天都會多增長一些謙虛、自在、無著、平和和喜悅。這些質素生起時,你便可確定自己已走上了正確之道、醒覺之道和覺悟。」
(佛陀實際對比丘尼傳法,和男眾也沒分別。)
喬答彌比丘尼知道女子加入僧團的消息,一定會引起轟動。很多人都會激烈地反對和斥責佛陀和僧伽。她知道佛陀將會面對很多的難題。
她感恩,而且明白八規條只是暫時用來保障僧團,以免令它蒙受這次衝擊的傷害。
她有信心日後女子可受戒為尼已成定局時,八規條便再沒有需要。
佛陀所說的「女人身」,只是具足五障(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煩惱具足),而並不是單純指女人,實際上男人具足五障,也是「女人身」。
佛陀沒有分別念,但是世人有呀~
目前這個歧視,還是存在,甚至還有以訛傳訛的狀況,
佛陀真是遍知。
文章有點長,請耐心閱讀。
根據學習經文,一直在推測當時的社會環境等,雖然沒有確切的文字依據,就學習原始經典,根據長期禪修後的領悟習慣,推測如下:
1. 社會階級。
印度當時的環境,種姓制度很根深蒂固(哪怕現在也是)婆羅門一般的角色就好似中國古代的智者,社會的頭腦,即便是男人中,等級也是非常固化的,若對等級有些許挑戰,則必然會造成或大或小的社會動蕩,所以階級的平等化首先得在男人中進行,且是不容易的,需要循序漸進,並非一刀切,否則很容易胎死腹中,需要的是一步一步進展,逐漸體會到益處,取得一點進步後再繼續,所以,佛陀在傳法過程中,必須是漸進性的,有輕重緩急之分,也需要先把粗重的逐漸瓦解,才有可能動搖其他的思想固化模塊,因此,在抉擇中優先解決男人的階級固化問題(這沒有解決,女人問題即便去執行也是無效的,會引起極大的反抗抵制,最終也無法給人傳播正法),優先做到可以讓任何種姓和階層的人男人都有機會學習佛法,並且能得到社會等尊敬和認可,第一步已經很難做到,需要時間沉澱,並且先教一些容易教,已經有智慧的學生,這樣更好形成良性等氛圍。所以並不是佛陀看不起女性,也並非女性完全不能學習,而是,現在還不是時候;
2. 對男子性慾的挑戰。
佛陀所傳播的法,最樸實直接,但要做到樸實,世人是非常難的。目前男眾對學習過程里,佛陀是盡心的,不求量,而求質的,所以最初的都是男弟子,而對於男子來說,性慾是非常非常根深蒂固,非常難攻克的課題,想讓學生懂得如何處理性慾,則最好的方法先是斷除能引起性慾的可能性,所以,女人如果在這時候進入僧團,由於早期僧團中證果數量並不是很多,所以女子若來則這份干擾、浸染是巨大的,很容易讓正在修行中尚未掌握如何應對性慾的弟子半途而廢,這即不能教好女子,也容易讓最初的良好氛圍得以被破壞,所以為了先教出更多優秀多學生,選擇不讓女子干擾到他們的修行。所以,這點也看出,佛陀並非看不起女性,而是,還不到時候。
3. 當時社會環境下的女性特徵。
在當時的印度,女子在極大的概率普遍性受教育程度是遠遠低於男子的,佛陀為了最開始教好教的學生,大多數在最初證果到阿羅漢的都是曾經的婆羅門、或者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剎帝利,原因很簡單,他們從小就開始接受精神教育、身體教育,即便他們目前沒有能力自己解脫,但只要稍加指點,就能夠較快領悟,根基很好,所以,最初教授他們,則也能更好形成良性的循環,再往低種姓、受教育程度低一些,但是品格很好,資質很好的平民過度。女性,在當時低環境下,無論那個精神門派,都不准許進入,佛陀貿然讓女子進入,則可能引起社會中抵制佛法的強烈情緒,很容易因為這個而讓佛法無法展示出來;另外,女子在當時受教育程度很低的情況下,雖然能夠更快更容易體會到苦,但理解力普遍是缺乏的,這對教育工作在最開始是困難的,如果這時候讓女子進入,很容易不能形成良性的循環,容易破壞本身不易的建立的嬰兒期佛法;所以,並非佛陀看不起女性,而是,還不到時候。
4. 女性自身的特徵。
女性本身也是更偏向於感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因為修習佛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提升控制情緒的能力,女性普遍在一定程度上比男性更容易情緒化,所以也增加了女性證果的難度,且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性較強(社會因素導致),而佛法最開始就應該建立起充分的自信,解除、擺脫依賴的過程,這對女性來說也是非常難的,所以,當初佛陀傳法的階段,並不是女子不能證果,而是難度很大,社會的不認可度也可能破壞好不容易剛建立起的僧團。因此,並非佛陀看不起女子,而是不到時候。
5. 女性的安全性。
當時的生活環境,物質匱乏,男性在一起可以做一些體力活,但女子單獨住在一起,會在照顧自己生存上弱一些,因為修行幾乎都是在森林裡進行,對待不安全性因素,男性要強一些,佛陀憐惜女子獨自在艱苦的環境里,可能會造成生命安全的隱患,也不是時候讓女子出家;
在安全性上,除了環境惡劣以外,還有陌生男子的干擾,因為若女子出家,則要遠離城市,偏遠的地方,會讓更多無良的男子盯住,且在附近村莊乞食,更容易引起周圍男性的注意,造成人生傷害(這裡也可以從佛陀後來允許女子出家後,出一系列結伴同行的規則可以看出),因此,在整個僧團的整體環境並不能大概率上提供給女性安全的保護時期,不應該讓女子出家,所以,佛陀不是看不起女子,而是,不是時候。
綜合以上5點,佛陀鑒於剛開始佛法的良性循環發展,既要保證優先讓容易學習的聰明有智慧的人先學習;再讓這些人更多更精準傳播給其他人;也要先保護最開始形成的氛圍在很大程度上免於社會環境文化的抵制,儘可能一步一步瓦解不良的固有思維、價值觀,而不是一開始大喊口號,直接干翻文化,是滲透逐漸改變,不是一刀切的毀滅(這樣會對佛法本身造成最大的傷害),加上女性生命安全的考慮上所以,必須要做出最初不能讓女子出家的決定,不是看不起女子,而是不到時候。
但是,從各種經文中都可以看出佛陀對女子的敬佩、憐惜、不忍,也很大程度上讓很多在家女性證得果位,並因為她們的努力而感到欣然高興,用她們得事迹鼓勵更多的女子。若佛陀是看不起女子,這裡就會出現明顯的矛盾,則完全沒有必要讚揚女性的證果案例,如果是看不起,則應該是嚴厲禁止、鄙夷、呵斥的態度,由此也可見,佛陀並非看不起女性。
佛陀也非常清楚,女子承受了更多的苦,也更能感知到苦。待到各種因素得到緩解以後(即便可能時機並不完全成熟),只是大環境僧團已經有更多良性氛圍,各種階層的人接受佛法,有更好一些的環境能維護生命安全,佛陀就允許女性出家了,即便肯定會因為內外各種因素導致這個挑戰很大,但他還是願意為了女子的最終解脫邁出這一步。
至於1000年、500年的也需要結合環境和心態說明,由於各方面的挑戰,女子的教育是真的比較困難,因為這種困難,所以會一定程度上造成佛法的分歧解釋,但這並不是針對女子的問題,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在說難易程度的問題,哪怕是男子,佛陀知道,只要是自上而下要傳播給更多人,就必然會造成曲解、誤解,他很明白這個是必然的,這個必然不是女子,而是人。而更大概率的推測是,佛陀知道這樣傳播的後果,在當時女眾集體出家的大背景下,給身邊的人發出來感慨,於是身邊人就記下來了,當時身邊人也許知道為何佛陀這樣說,但到經文集結時只是複述佛陀的語言,所以忽略了發出語言下的背景和環境。
但佛陀同時也知道,即便如此,那些眾多誤解的人群中也會有極少數有能力證果的,因此,他就是為了哪怕千萬分之一,也不放棄。
希望大家讀經、禪修的時候真的能夠知道佛陀傳播的到底是什麼,也明白其實佛陀很多語言真的是根據當時對話的個人的具體情況、結合當時的外界文化環境下,能讓他更快領悟的話,而後集結的經文中由於是複述語言,卻容易忽略說話當時的對象、環境背景,所以不能一概而論,教條主義,但也需要能夠看到整體的框架,從中漸漸嗅到正法的味道,反過來再去重新理解一遍就能體悟更多。
希望有所助益。
針對這個問題,佛陀其實回答的很清楚了:
阿難!譬如女多男少之家,盜賊、夜盜易侵入,如此,阿難!若於法與律中,女人得離家而出家者,此梵行不久住。
佛陀住世說法四十九年,說長也不長,能度的人有限。唯有建立一個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穩固不破的僧團,才能使正法得以廣為流布。
何況這是源頭,是根本,佛陀作為管理的決策者,必定要有所取捨,這也是無奈之舉。並非是歧視女性,而是時間緊,任務重,第一要務是為佛教培養好第一批火種。
但只要有悟道因緣的眾生,佛陀和他的大弟子們都會度化,不論男女。只是不將女性吸納進僧團而已,以免產生諸多內外問題。
這個問題里的女人——佛不讓出家的女人——並非完全指的生理的女人。
佛法是離相的法,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人相尚不應有,何況女人相?
佛這裡所禁止出家的女人——是帶有女身惡業的人。所謂,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凡夫看待這個問題,一定是從女身惡業結果——受了女身,顯出女人相這個問題來看。而佛菩薩看待這個問題,一定是從女身惡業的惡因來看——只要有女身惡因,得女身是早晚和必然的事兒。所謂因不虛棄,果無浪得。所以,佛反對的不是單純的女人出家,否則為什麼多比丘也被遷單和驅逐出僧團?佛所反對的,是僧團里的女身惡業。 「彌勒!一切女人有八種因緣,恆受女身。云何為八?一者、愛好女身;二者、貪著女欲;三者、口常讚美女人容質;四者、心不正直,覆藏所作;五者、厭薄自夫;六者、念重他人;七者、知人有恩而已背逆;八者、邪偽庄飾,欲他迷戀。若能永斷如是八事而造佛像,乃至成佛常作丈夫,更受女身無有是處。 「彌勒!有四種因緣,令諸男子受女人身。何等為四?一者、以女人聲,輕笑喚佛及諸菩薩一切聖人;二者、於凈持戒人,以誹謗心說言犯戒;三者、好行諂媚,誑惑於人;四者、見他勝己,心生嫉妒。若有丈夫行此四事,命終之後必受女身,復經無量諸惡道苦。若深發信心,悔先所作而造佛像,則其罪皆滅,必更不受女人之報。大正藏第 16 冊 No. 0694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所以,有這八種因緣讓女人恆受女身,有四種因緣讓男人受女身。佛反對的必然不是生理上的男相和女相的區別,更不可能著相到認為女身會如何,而是反對的這十二種因緣會增長我執,增長顛倒,增長無明,進而壞滅正法。所以需要驅逐和擯棄的,是帶有這十二種業因的人。那麼怎麼拒絕和抵抗這十二種業因? 爾時世尊欲利益成就四部眾故,告無垢光女言:「若女人成就一法,得離女身,速成男子。何謂為一?所謂深心求於菩提。所以者何?若有女人發菩提心,則是大善人心、大丈夫心、大仙人心、非下人心、永離二乘狹劣之心、能破外道異論之心、於三世中最是勝心、能除煩惱不雜結習清凈之心。若諸女人發菩提心,則更不雜女人諸結縛心。以不雜故,永離女身,得成男子,所有善根亦當迴向無上菩提,是名為一。 「複次,女人成就二法,能離女身,速成男子。何謂為二?所謂除其慢心;離於欺誑,不作幻惑。所有善根。遠離女身,速成男子,悉以迴向無上菩提,是名為二。 「複次,女人成就三法,能離女身,速成男子。何謂為三?一、身業清凈,持身三戒;二、口業清凈,離口四過;三、意業清凈,離於瞋恚、邪見、愚痴。以此十善所生善根,願離女身,速成男子,迴向菩提,是名為三。「複次,女人成就四法,得離女身,速成男子。何謂為四?一、不恚害;二、不瞋恨;三、不隨煩惱;四、住忍辱力。是名為四。
「複次,女人成就五法,得離女身,速成男子。何謂為五?一、樂求善法;二、尊重正法;三、以正法而自娛樂;四、於說法者,敬如師長;五、如說修行。以此善根,願離女身,速成男子,迴向菩提,是名為五。 「複次,女人成就六法,得離女身,速成男子。何謂為六?一、常念佛,願成佛身;二、常念法,欲轉法輪;三、常念僧,欲覆護僧;四、常念戒,欲滿諸願;五、常念施,欲舍一切諸煩惱垢;六、常念天,欲滿天中之天一切種智。是名為六。 「複次,女人成就七法,得離女身,速成男子。何謂為七?一、於佛得不壞信;二、於法得不壞信;三、於僧得不壞信;四、不事余天,惟奉敬佛;五、不積聚慳惜,隨言能行;六、出言無過,恆常質直;七、威儀具足。是名為七。 「複次,女人成就八法,得離女身,速成男子。何謂為八?一、不偏愛己男;二、不偏愛己女;三、不偏愛己夫;四、不專念衣服、瓔珞;五、不貪著華飾、塗香;六、不為美食因緣,猶如羅剎殺生食之;七、不吝所施之物,常追憶之而生歡喜;八、所行清凈,常懷慚愧。是名為八。 「複次,女人成就九法,得離女身,速成男子。何謂為九?所謂息九惱法:憎我所愛,已憎、今憎、當憎;愛我所憎,已愛、今愛、當愛;於我,已憎、今憎、當憎。是名為九。 「複次,女人成就十法,得離女身,速成男子。何謂為十?一、不自大;二、除憍慢;三、敬尊長;四、所言必實;五、無嫌恨;六、不粗言;七、不難教;八、不貪惜;九、不暴惡;十、不調戲。是名為十。 「複次,善女!若有女人能如實觀女人身過者,生厭離心,速離女身,疾成男子。女人身過者,所謂欲、瞋、痴心並余煩惱重於男子;又此身中有一百戶蟲,恆為苦患、愁惱因緣。是故女人煩惱偏重,應當善思觀察:此身便為不凈之器,臭穢充滿,亦如枯井、空城、破村,難可愛樂,是故於身應生厭離。又觀此身猶如婢使,不得自在,恆為男女、衣服、飲食、家業所須之所苦惱,必除糞穢、涕唾不凈;於九月中懷子在身,眾患非一,及其生時受大苦痛,命不自保,是故女人應生厭離女人之身。又復女人雖生在王宮,必當屬他盡其形壽,猶如婢使隨逐大家,亦如弟子奉事於師,又為種種刀杖、瓦石、手拳打擲,惡言罵辱,如是等苦不得自在,是故女人應於此身生厭離心。又此女身常被系閉,猶如蛇、鼠在深穴中不得妄出。又女人法制不由身,常於他邊稟受飲食、衣服、花香、種種瓔珞嚴身之具、象、馬、車乘,是故應當厭離女身。又此女身為他所使,不得自在,執作甚多——搗葯、舂米,若炒、若磨大小豆麥,抽毳、紡疊——如是種種苦役無量,是故女人應患此身。大正藏第 14 冊 No. 0564 佛說轉女身經佛一共說了55種方法,分成十個套餐,任何一個套餐,都可以得離女身,成就男子。
而這十種套餐55個方法,沒有一個是著相的,沒有一個是針對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現象來改過,都是來修正自己的起心動念,修正自己的心行……所以,佛所反對的,是壞法的惡業,而得這樣惡業的惡報是受女身,所以,離女身的根本是離女身的惡業。成就圓滿的核心也是遠離一切惡業而已……最後,如果說佛反對女人出家,那麼就用這段兒佛經來打臉吧……哎呦喂——疼! 舍利弗言:「此諸姊等聞佛解說離女身法,心大歡喜、踴躍無量,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盡其形壽奉持五戒,凈修梵行。今於佛前頭面禮足,作是誓言:『若我於此不轉女身成男子者,終不起也!』又諸居士!汝當放此諸姊妹等,於佛法中出家修道。」 諸居士曰:「如尊者言,悉聽出家。又尊者舍利弗!我等今者,於佛法中貪得出家,先度我等,然後女人。」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諸居士於佛正法欲得出家,願佛聽之!」
佛告諸居士:「於我法中隨意出家。」 時諸居士白佛言:「願為我等出家!」 佛言:「善來比丘。」皆成沙門,袈裟著身,成就威儀。大正藏第 14 冊 No. 0564 佛說轉女身經
此答案轉載自新浪微博-嘉言嘉話
阿難!如果婦女不在如來宣說的法律中獲得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阿難!梵行會是久住的,正法將能住立千年,但,阿難!因為婦女在如來宣說的法律中獲得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阿難!現在,梵行將是不久住的,阿難!現在,正法將只能住立五百年。
——AN.8.51
以上是佛陀一開始不讓女人出家的原因,經中的原文。
其實除了正法從千年縮短到五百年,佛陀還說過一個關於正法消失的預言:
迦葉!只要相似正法不在世間出現,正法就不消失,但,迦葉!當相似正法在世間出現,那時,正法就消失。
迦葉!不是地界使正法消失,不是水界使正法消失,不是火界使正法消失,不是風界使正法消失,而,在這裡,那些愚鈍男子出現,使這些正法消失。迦葉!正法消失,不如同船一下子沉沒那洋,迦葉!有這五個能退墮法,導向正法的混亂與消失,哪五個呢?迦葉!這裡,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對大師住於不尊敬的、不順從的;對法住於不尊敬的、不順從的;對僧團住於不尊敬的、不順從的;對學住於不尊敬的、不順從的;對定住於不尊敬的、不順從的,迦葉!這五個能退墮法導向正法的混亂與消失。 ——SN.16.13
結合起來看:佛陀滅度後五百年左右,有一群愚鈍男子,搞出來一些相似法。這些相似法把佛陀描述成戲精,把正法貶低為卑劣乘,詆毀佛陀僧團是焦芽敗種,污衊遵循佛陀法、律而行的修行者是不究竟、著相,以外道定偷梁換柱佛陀教法正定。因此,佛陀的法、律,如今也就逐漸的褪色了。所以,不僅是歷史資料和法義,相似法其實已經非常明確的被佛陀預言了產生的時間和由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