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意義上聽話的乖孩子是不是通常比較無趣?怎樣突破自己,變成一個有趣的人?

題主自認為是一個聽話的人,從小學習刻苦努力,長大後工作踏實穩定,但是從心底羨慕那些不循規蹈矩,有自己特殊風格的人,以為那樣才算是有趣,而自己太古板了,怎樣能有所改變?比如在思想觀念上,或興趣愛好方面?


為·何·談·「乖」·色·變

最近優優在網路上看到一些有關「乖孩子」的文章,裡面有些言論摘抄出來想跟大家共同探討.

「越乖的孩子,隨著他漸漸長大,他就會從一個不提問的『乖』學生、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的『乖』員工、感情上讓媽媽包辦的『媽寶男』、生活上不能完全獨立自主的爛好人。從這個角度上講,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乖孩子往往要花費一生的時間來和內心裡的父母抗爭,幾十年里都苦苦掙扎想要走出父母的控制或忽略造成的傷害和影響。」

「乖孩子被教導著、被控制著,長大之後會繼續忽略靈魂,看不到自己內在的生命,靈性破產。」

看到這些言論,家長們是不是對於「乖孩子」有了一絲恐懼感,是不是害怕自己的孩子也陷入「乖孩子」怪圈?

那麼「乖孩子」真的有這麼恐怖嗎?

繼續讀接下的文章,或許你會有所啟發!

乖娃易慫

文 國家心理諮詢師 伍罡

太多的家庭從小判斷一個孩子好與壞的標準就是「乖不乖」。所謂的「乖」,就是聽話。要服從大人(特別是媽媽)的指令。

有一次在機場,看見一位媽媽指著兩三歲大的孩子的鼻子訓斥:「你現在越來越不像話了!連我的話都敢不聽了!」注意!這裡強調的是「我的話」,而不是「正確的話」。這個年齡的孩子和媽媽的威權相比,力量實在是太弱小,掙扎了幾下也就舉手投降了,日積月累,孩子會形成一種條件反射:我必須服從權威的人,權威的人是不能反抗的,反抗的越凶,受到的反擊越強烈。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成長的孩子,就像一隻被捆得漂漂亮亮的大閘蟹,再也不會因為亂跑亂爬互相打鬥而缺胳膊少腿,但也失去了保護自己的能力。隨著年齡增加,大閘蟹又會帶著繩子被移交給幼兒園的老師......

走出家庭,進入集體環境中的孩子都有一個天性,就是自我懷疑,都希望能夠通過社會群體對自己的認可,來確認自己是個受歡迎的人,是個有價值的人,從而逐漸形成一個穩定的自我。如果一個孩子在家庭中沒有打牢根基,一旦這個社會環境的評價標準有問題,那孩子的自我形成就一定會出問題。

曾奇峰老師說過一句話:小時候被媽媽搞定的孩子,長大後也會被別人搞定。意思是說如果孩子小時候被訓練得太乖,長大後就是送給別人捏的軟柿子。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乖娃易慫」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還小的話,請對他們寬容一點,允許他們淘一點兒,野一點兒,匪一點兒,犟一點兒,允許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可能他們會給你添一些麻煩,可能他們有時會吃一點小虧,但他們不會吃一輩子「認慫」的大虧。-來自【十點拾課】


聽話 這個層面太局限了 如果你從小到大在長輩面前都是個乖孩子 從來都沒有什麼特別叛逆的事情 而且長輩們對你的印象就是聽話 那麼 你別想著改變 如果改變的話 你就做好失去很多的準備吧


多看書,培養多興趣,參加各種戶外活動,結交新朋友,嘗試新事物


把自己想做的又不敢做的用個清單列出來。然後去做!就這樣


我現在是這樣的人,我想要改變自己


推薦閱讀:

TAG:生活方式 | 興趣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