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瞬間,你感到了中年危機?

前幾天,《摧毀一個中年人有多容易》在小編的朋友圈裡刷了屏。

「一場失敗的生意,一撥突發的裁員,一個永不企及的房價。或者,是父親的一次感冒,女兒的一個擁抱,肥皂劇中的一語台詞。」

這些猝不及防的瞬間,都在提醒你,不再是曾經那個無憂無慮、可以任性揮霍的少年。

中年危機是否也曾降臨在你的頭上?那一瞬間,你發生了什麼?

快在下方評論里告訴我們吧! 評論入選,即可收到有書君送出的神秘大禮一份哦~


在我36歲那年,突然覺得工作沒有意思,每天被瑣碎的事務所消耗,沒有價值,也毫無意義,此時,我萌生了跳槽的想法。簡歷投出去,才發現36歲居然是個尷尬的年齡,似乎在職場,這個年齡開始沒有了競爭力。

隨後,我開始了各種折騰。

我喜歡服裝,報了專業的服裝設計班。可惜我的繪畫基礎太差,自己腦海中構造的東西,總是無法表達出來,可以說,畫出的來如狗屎,這有點侮辱我的智慧。更令人崩潰的是,我的動手能力太差,幾乎無法車出直線,所以裁剪後的衣料,拼接成一件衣服對我來說比登天還難。一年的學習,我僅僅是了解了一點皮毛。

就這樣,鬼使神差,為了圓一個女人愛美的夢,創辦了自己的服裝設計工作室。無知者無畏,我跑到韓國去買板,聘請設計師,銀子就像流水一樣花了出去,一季的服裝款式連影子都還沒有。我太天真了,以為就自己那幾把刷子,就可以創造出一個品牌。

做過服裝行業的朋友開始潑冷水了。說到了當年他們創業的艱難,在品牌運作的第六個年頭,因為款式不行,積壓了大量的庫存,資金周轉不靈,供應商排著隊在辦公室外面催款,無奈之下,只能回老家賣房來周轉,否則,前面的心血就付之東流了。在服裝業競爭白熱化的今天,運作一個品牌,至少需要上千萬的資金,這是我始料不及的。

是繼續燒錢,還是果斷止損?我選擇了結束,幾十萬打了水漂,只留下了一堆的樣板衣。

現在回想起來,我或許是遭遇到了所謂的「中年危機」。驚覺自己即將步入人生的下半段,青春已經不再,人生開始走下坡路,而自己還沒做出點名堂出來,就開始各種折騰。這種折騰勁,也是不服老,不服輸,有一種說不出的急迫感,「再不折騰就老了」,這或許是我當時心境的真實寫照。

中年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過程,中年一定會出現危機嗎?中年對於每個人來說,有意義嗎?記得很小的時候看潘虹演的一部電影《人到中年》,雖然當時沒太看懂,但有句話卻深深地鐫刻在了腦海——人到中年百事哀,這就像一句咒語,讓人細絲唯恐。

《中年的意義》這本書卻給出了對於中年不一樣的解讀,本書作者大衛?班布里基作為劍橋大學臨床獸醫解剖學家,同時又是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研究員,這種跨界的學者,從人類學、神經科學、生物學和心理學的視角透視中年,給油膩的中年帶來了一股清流,甚至是令人振奮的消息——中年是人生的黃金階段,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中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有什麼顯著的特徵?如何定義中年?似乎我們很難給出一個清晰的答案。

在有些人身上,你永遠看不到中年。南希老師,就是那個寫出《精神分析診斷》的老師,被邀請去上海上課,颳起了一股旋風。她穿著大紅的衣服,戴著時髦的首飾,舉止優雅大方,同行的男朋友殷勤備至。課程結束時,兩人居然一個親密的擁吻,讓大家羨慕不已。要知道,她已經是做奶奶的年齡,卻給人一種少女的感覺。

而有些人才二十多歲就把「我老了」掛在嘴上,總是不能控制自己的嘴,把自己整得膀大腰圓,說話嗓門也變得很大,帶點顏色的段子也是出口成章,似乎在努力地把自己向中年大媽的境界上靠。

前段時間,為了黑中年人,可能也是為了調侃自己,馮唐創造了「中年油膩男」這個詞,總結了中年油膩的特徵,讓你看完很容易對號入座。網路展開了一輪熱烈的關於中年的討論,讓人覺得中年人的生活不過是一地雞毛。

大衛?班布里基在《中年的意義》中卻指出,中年的特徵就是「明確,突然,獨特」。中年是每個人必經的階段,是一個確切的階段。中年的變化大多數時候來得非常突然,令人猝不及防,就如我在36歲那年開始各種折騰。

沒有任何鋪墊,我們會突然發現頭上的白髮、眼角的魚尾紋、消失不了的肚腩,中年似乎在一夜間來到了身邊,別人對的你稱呼也從「小王」變成了「老王」,從「小姐」變成了「大姐」。當然對於香港人來說,更有些意思,年齡大了後,會把「X小姐」改成「X姑娘」,這讓我頗感意外,是不是這中間隱含著一個「老」呢?中年時,如果你不把自己當女人,好像就沒有把你當女人了,此時,你的性別界限也變得模糊了。

班布里基作為一個生物學家,從物種的角度來看人類,他發現中年的獨特在於,中年這一現象只是發生在人類身上,其他物種身上是看不到中年這一痕迹的。

當然我覺得作者在這一點的解釋有些牽強。從壽命上來看,人類的平均年齡是70歲左右,把人生拉長,人們可以看到這些發展階段緩慢變化的過程,正如埃里克森把人生劃成八大階段那樣,每個階段的跨越其實還是非常明顯的,而且每個階段人們需要解決的人生議題或者成長任務的確是有著不同。

而動物可能只有那麼10年左右的壽命,再給它定義個幼兒期、青春期、成年期、中年期,或許沒有什麼意義。動物是早熟的,他們一旦落地,很快就可以成熟,可以交配產下下一代。所以,定義的階段或許根本對動物而言並不適用。

但從《中年的意義》這本書里,作者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利好消息,甚至是振奮人心的。這也許會讓人們放下對於人生後半段的許多焦慮,比如智力下降、快速衰老、性能力減退、心理問題高發、孤獨感、無意義感,或許這些都不是我們原先想像的那樣,我們可能過於杞人憂天了。

那麼,讓我們用科學的角度來看看,這些讓我們擔心的事情是否在中年期真實的發生?如果中年真是一場危機,我們又如何去化危為機呢?如果中年能給我們帶來好處,你是否開始有些期待這個獨特的階段的到來呢?

衰 老

中年的本質絕對不是變老,這其實是一個有計劃、有目的的過程。悲哀的是,皮膚的改變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皮膚鬆弛以及皺紋,是源於真皮層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在不斷地衰減,新陳代謝減慢,真皮的血液供應量減少而引起的。

同時,紫外線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熬夜、吸煙也會加速皮膚的老化。因為我們大多數時間都是直立的,重力會導致皮膚的下垂以及皺紋的出現。當然壓力同樣會影響到我們的外表,當處於壓力下,身體會釋放糖皮質激素,而它會導致皮膚的膠原蛋白纖維斷裂。

我不得不再給你講出一個殘酷的現實,這無異於雪上加霜。不幸的是,老化的膠原蛋白其實沒有奇蹟似的療法,整個化妝品行業可以說大多遊走在詐欺的邊緣。

某些化妝品中會提到含有維生素,維生素A、C可以促進皮膚產生膠原蛋白,維E可能會中和有破壞性的活性氧化物,不過對於中年皮膚彈性的影響從來都未證實。美容產品中含有膠原蛋白,且不說這些膠原蛋白是取自於哪裡,膠原蛋白要穿透表皮,然後再穿透真正需要膠原蛋白的真皮層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皮膚本來就具有阻礙化學物質進入的屏障作用。

看起來化妝品並不能延緩皮膚衰老,與其更換護膚品,不如改變生活習慣,比如富有營養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愉悅的心情等等。皮膚一旦長出了皺紋,除了整容一條路,就再沒有回天之力了。

皮膚衰老的的另一個明顯表現是中年皮膚開始變得蒼白,不再那麼紅潤,並且在這個底色上又增加了各種斑點,比如兩頰的蝴蝶斑以及逐漸加深的雀斑。我們不得不對自己年輕時暴晒在陽光下的任性舉動而在中年期買單。斑點的出現也是不可逆的,通過醫學美容可以剷除表皮層的斑點,但皮膚會變得更加敏感,而且更容易重新長出斑點。

除了皮膚能夠明顯感到衰老之外,體重也會明顯讓人感到青年與中年的不同。馮唐提出的「中年油膩」的概念在互聯網熱乎好一陣,看起來肥胖是一件令人深惡痛絕的事情。

事實上,中年肥胖有其社會原因,中年與青年相比較而言,工作環境更為舒適,不需要太耗費體力,運動量也相對比年輕時低。當然,中年人在經濟能力上,也會有更多的錢購買食物,而處於婚姻狀態中,可能也不太在意自己的外表,同時和諧的性生活,也會導致肥胖。

從生理上來看,骨骼肌的減少,會對代謝帶來極大的影響,也就是說燃燒脂肪的速率會不斷降低。更為糟糕的是,脂肪會取代正在流失的肌肉,就會顯現出體重沒有太多的增加,但是體形卻變得更加臃腫,尤其是腰腹部。

智 力

中年的智力水平是否像身體一樣開始急轉直下呢?與青年人相比較,中年的思考速度開始下降。思考速度是指迅速辨認物體的能力、迅速做出判斷的能力以及在嚴格時間限制下完成一些事情的能力。

但我們往往發現,速度並不是關鍵,30年的經驗可能比迅速思考的大腦更有用。實際上,中年人在各類認知測試,包括語言能力、空間知覺、數學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計劃能力方面均有著優異的表現。而很多的能力,直到65歲才有著顯著的下降。

這樣的研究結果讓中年看起來不再那麼悲觀。這讓我想到了中年油膩男早早的開始抱上養生杯,不再那麼進取,甚至停止了思考,而實際上在生理衰退以前,他們已經早早地放棄了自己。

值得慶幸的是,研究表明,中年人在許多方面都處於智能的巔峰,而且這段時間一般分布在40-60歲。中年人的思維更加縝密,更加豐富,更加有建設性,所以中年人的大腦是目前已知的宇宙最強大、最可塑性的思考機器,被稱為「巔峰喜悅」階段。

當然勿需高興地太早,如果中年的智力處於巔峰,那麼就預示著,開始有下行的危機。的確,中年開始出現記憶衰退的現象,而且在照顧年邁父母時,開始擔憂自己是否也會變得跟他們一樣失憶或者痴呆。而事實上,短期記憶至少要到50歲才開始衰退,長期記憶似乎更牢固,甚至可以說毫髮無損地保存下來。

中年期開始喜歡回憶,幾十年前發生的事情在某個時刻都能清晰的想起,歷歷在目而且栩栩如生。這或許是長期記憶增強的明顯例子。

如果將中年的智力水平畫成曲線,看起來是一個在山頂平緩下滑的過程,而不是一個陡然下降的過程。

如何看待中年期的智力,其實取決於你是樂觀主義者還是悲觀主義者。如果你是一個樂觀主義者,那麼中年期的巔峰喜悅可能真的是令人欣慰的一件事情。正如我看到的諸多心理學的大師們那樣,他們即使早已跨越過中年,進入人生最後階段,仍然保持著清晰的思考力以及極大的創造力,看起來這個巔峰狀態被他們人為地延續到了老年。

當美國精神分析學家阿諾德80多歲高齡,飛了十多個小時,坐在演講台前時,我不僅僅是欽佩與感動,也深深地被他的生命力所震撼。他說,假如再給他十年,他會再出幾本書,他還會再教多幾個學生。他已經清楚自己時日無多,但他仍然滿懷希望地往前走。僅從智力水平來看,中年、老年似乎都從未在他的身上經歷過。

心 理

一項針對「人一生中的快樂程度」的研究結果表明,人一生的快樂程度呈U形,也就是青少年期和老年期比較快樂,而中年期比較悲催,處於快樂的最底端。

青少年無憂無慮,不需要負責任,前途也一片光明,他們有很多重來的機會。而老年人似乎經歷了很多,看淡了很多,慾望減退,他們的生活開始變得腳踏實地,而不在那麼好高騖遠,更願意去享受當下的恬淡閑適,也更容易感受到滿足,這樣也就更容易獲得幸福的感覺。

中年似乎有著諸多的壓力。首先需要面對處於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工作上不斷的競爭與挑戰,升職加薪可能到了瓶頸期,另一方面還要面對日益衰老的父母,擔心他們的健康,照顧父母而有些力不從心。

中年人也可能所有自己想要的都已經得到了,失去了方向,包括賺錢的動力,他們開始迷茫,突然生命變得空洞起來,發現以前忙忙碌碌的生活變得毫無意義,他們需要給自己重新建構意義。而當新的意義未建設好時,就會出現抑鬱的表現。看起來他們什麼也不缺,有錢、有名、有家,但他們就是不快樂。

有一位企業老總,在企業如日中天之時,突然不告而別,只是留下一句話,不用等他,他要獨自去一個地方獃獃,至於回不回來,什麼時候回來,他也不知道。他關閉了手機,切斷了與自己過往生活的一切聯繫,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尋找另外一種存在。

如果中年期這麼不快樂,是否中年期更容易罹患抑鬱症呢?其實中間有著非常複雜的社會因素,當然也與一個人的基因有著部分關聯。

據統計,結婚的男性比未婚的男性更能感受到幸福。也就是說,婚姻或許能夠防治抑鬱症,喪偶會有著相反的影響。很明顯,那些長期獨居的男性比處在婚姻中的男性有著更多的心理問題,他們偏執、孤僻、容易衝動等等。喪偶在重大心理事件中對人的心理影響被排到了首位,當然也視乎處在婚姻中的兩個人的情感依存度,如果兩個人早就貌合神離,可能這個傷害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在就業水平、子女情況、教育程度等維度上來考察對於中年人抑鬱的影響,我們發現,事業有成的人更不容易出現抑鬱的狀態。每個人的人格結構需要外在某些東西的支撐,比如事業、婚姻、父母、友誼、興趣愛好等等,支撐點越多,人格結構就越穩定,在某個支撐被摧毀時,人就不太容易垮掉。比如中年喪偶,如果還有朋友、愛好、工作,他就很容易將注意力轉移,容易從創傷和抑鬱狀態中走出來。

中年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但中年的確是一個黃金時代,這是一個可以有所作為的大好時期,擁抱你的中年,來創造你的中年意義。


開始功利性尋求精神寄託的時候,比如拜佛燒香。

有相當一部分的中年人,被時光漂染,被歲月刨銑,被人事雕琢,被挫折揉捏,危機感來臨的表徵,可能是把青壯時代的星辰大海一股腦倒進抽水馬桶,並寄情與房價窪地的出息,也可能是把詩和遠方挫骨揚灰,再插旗郊環安身立命的覺悟,還也許是把雖千萬人吾往矣絞進碎紙機,開演職場大戲的妥協。

但線索開始收束,危機感的來源,應該是曾經篤信和堅持的內核,開始坍弛。

曾經有那麼一瞬間,你不是那麼想贏,但特別不情願輸。你不是不相信終成眷屬、不相信天道酬勤、不相信人定勝天,你只是不相信你是那個幸運兒而已。你焦慮,你彷徨,你心態壓抑,你情緒內耗,逐漸的開始左顧右盼,瞻前顧後,活像一頭動物園裡進行刻板行為的狗熊。

這種中年危機感對人的價值判斷影響最甚,再足智多謀、深謀遠慮的人,上了年紀後都會對事物有防禦性悲觀的解讀。他們不相信概率論,並質疑得到等於收穫的因果鏈,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飽經滄桑的別樣無助和犬儒。

因為,在過去事業生活的道路上,他們見過太多比他們牛逼的人功敗垂成,身敗名裂,萬劫不復,也見過不少沒比他們好多少的人一夜乍富,跨馬遊街,雞犬升天。

他們過去幾十年的經驗和價值取向不足以對這些成敗進行歸因,比我牛逼的敗了,不如我的還成了,年輕時代滿腦子狠勁和算計,闖蕩和拼搏的時候心裡盤算的還都是概率和賠率,而現在,他們開始覺得墨菲定律才是真諦,黑天鵝事件也不稀奇,所有的認知,基本跪服於萬一二字。

他們覺得一切都是命,成敗不在自己掌握,緣由也不大好總結出來,何時揚名立萬,何時又一敗塗地,看似有點蛛絲馬跡,但規律又不是那麼清晰,也許是貴人相助,也許是小人作梗,可能是天災人禍,可能又是風水陰德,似乎除了寄希望於虛無縹緲的氣運和神明,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給自己謀一個萬無一失的好結果。

曾經的熱血青年,賭運賭命賭人生,現在的油膩中年,拜天拜地拜神明。他們曾經想扼住命運的咽喉,現在只接受命運的安排。得以目睹好多叔伯輩分的長輩,每一經過寺廟,香火必然長槍短炮,猶如過節的煙花,他們喜滋滋地把成堆的佛香付之一炬,望著衝天的火光和煙氣,心中有著莫大的慰藉,若是功德碑上留名,那更是一個大好的鑒證。曾經我百無禁忌,覺得這幫人太功利也太盲目,現在我多少理解他們了,也許面對中年危機,這樣確實可以讓心靈獲得片刻安寧。


謝邀,勞資永遠十八


早上剛看了個關於天朝人口出生率的問題,想到了未來父母的養老問題。我們家農村的,父母都沒有社保。一想到我拿著幾千塊錢的工資還要交著社保,自己將來還不一定用得上,誰知道幾十年以後的事兒。這些社保現在就用來養著一幫一個月領幾千退休金的別人的父母,有些人退休金甚至比我們工資還高。而我的父母卻還需要考慮為了我省吃儉用,身體不舒服不敢說,怕花錢不敢去醫院,別人退休了他們還在想著能不能找個活兒乾乾。現在一直在勸父母不要想著為我攢錢了,怎麼輕鬆怎麼來,為自己攢點以後能應個急就行。至於我買房子娶媳婦,看我自己吧,自己打拚好了自然什麼都有了,打拚不好再差也能娶到媳婦生個娃,大不了到生活壓力小點的地方。不到中年危機,但是真怕人到30以後沒房沒車。算是中年危機提前來了吧。


28歲,不知道自己現在感覺到的是不是中年危機

每天都過的很累,不是身體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那種心累

有時候靜下心來想想,自己已經度過了最無憂無慮的10年。其實真正的人生,從18歲開始開始,至今,剛好10年,這10年,算不上虛度,卻是最沒有壓力的10年,可以開心的談戀愛,安心的啃老。

父母經常說,上了大學,就可以輕鬆了。確實,大學很輕鬆,每天就想著換著法子玩。碩士,也還行,偶爾抱抱佛腳。到了現在,又畢業不了,又找不到工作,孩子也不敢生,不上不下,萬分尷尬。周遭各方的壓力,讓人痛不欲生。

看著周圍,都是比你年輕,比你能幹,比你聰明,還比你有背景的人。

我不喜歡爭,不喜歡搶。被人說成安於現狀,說有個不愁自己掙錢的家庭。

我只是覺得很累,我爭不過他們,就變成了一事無成的loser

有時候,抑鬱,不是你想要多少,不是你不知足,而根本就是周圍的人強加給你的。

即使是,至親的人,也會用一句「我是好心」,壓得你喘不過氣

不是每個人都有聰明的頭腦,強大的抗壓能力,頑強的定力

危機從來不是某一個事件導致,而是你漸漸離周圍的人越來越遠,資源永遠都分不到你頭上,事情無論盡不盡心,其實都改變不了什麼。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失望,不會是看不見的。所以只能選擇被迫麻痹。

想想自己還有幾個這樣的10年。

真的是體會到了「人生苦短」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心理 | 生活經歷 | 中年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