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滾」:不愛自己的父母,養不出懂事的孩子
?父母付出無界限,孩子「自私」無底線
作者:田八斤(富書籤約作者)
楊占禹在他的《時光錄》中寫到:「親情,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純凈的感情了,除了愛與呵護,還應該有感恩。」
李玟瑾教授在一個分享里,講了一個真實案例。
有一個單親家庭,媽媽開計程車掙錢,兒子天天泡網吧,既不回家,也不上學。
媽媽為了多掙點錢,天天在路上轉,受了很多苦,也受了很多委屈。
日子過得很艱難。
老實說,兒子能感恩,媽媽還能苦中作樂,找到精神安慰,可孩子卻成了網癮少年。
後來,這媽媽實在是沒辦法,就拿了一個懸賞貼,去校門口。
懸賞貼的大致意思是:誰能幫忙把孩子網癮戒除,就給誰一萬塊錢。
對於開計程車的單親媽媽來說,這一萬塊錢真的來得很不容易,幾乎可以說是日日夜夜熬著,用省吃儉用換來的。
李教授知道了這件事,就給這位媽媽出主意。
這一萬塊錢就當著給自己的工資,利用孩子下學的時間——晚上或者是周末,讓孩子陪你一起出車,讓孩子去經歷你的經歷,用體驗去理解這錢來得到底有多麼的不容易。
母親習慣付出所有,能吃苦肯受累,為孩子撐起一個真空的世界。
孩子不知五穀,四肢懶惰,心安理得的揮霍父母的勞動成果,還以為結果就是過程,得來全不費工夫。
在孩子眼中,有需要,喊爸媽,因為他們會滿足。
生活維艱,孩子優越的條件也是仰仗父母。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與拼搏,是最好的教育,也是能打動孩子,讓孩子懂事最好的方式。
習慣於被滿足,也習慣責怪父母
昨天我帶兒子去樓下吃早點。
進門不久,來了一對母女,女孩看起來八九歲,從進門到坐下,眼睛一直盯著手機。
點餐前,媽媽問:「你想吃什麼?」
女孩打量著菜單,簡單地回了一句:「湯包。」
媽媽就點了粉加湯包,早餐上桌,女孩放下手機,開始吃早餐,一口湯包後,女孩的臉色有些不悅,嘴裡象徵性地嚼了嚼。
媽媽見狀,忙放下筷子,問著:「是不是不合口?」
女孩說:「這家店是新開的,以前都沒來過,你就帶我來吃,真是的。」
母親見女兒不悅,試圖解釋:「你喜歡的那家店滿員了,你又不喜歡等。」
女兒打斷母親,一臉怒火:「你說我就來氣,你怎麼不早喊我,還有那件粉色衣服,我說不要洗,今天我要穿著和同學去玩呢?」
母親的嘴唇有點顫抖,輕言細語和女孩解釋著,女兒白眼橫飛:「你有完沒完?每次給你說你都記不住,還喜歡叨叨叨,煩死了,你滾。」
我聽後有些震驚,立刻去看女孩的媽媽,她獃獃地坐在那裡,眼神透著悲傷。
女兒轉身跑了出去,她深深地嘆了口氣,把桌上的食物打包整理好,緩緩地走了出去,背影有些孤單。
孩子年幼,因著血緣之愛,我們喜歡把他們捧在手心,要星星不惜去摘月亮,他們以為我們無所不能。
孩子們被悉心照顧,處處被滿足,他們對父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點滴小事不滿意,就會對父母產生怨恨,動輒發脾氣。
但是他們從未想過有些事,有些要求,本就是不合理。所以,父母如果不愛自己,是養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的。
付出無界限,「自私」無底線
前兩天,朋友同我聊孩子的事,她說:「感覺自己白白辛苦了那麼年。」
朋友是位白領,每天工作都是超負荷運轉,加班熬夜是常事。最近,為了爭取到大客戶,連軸轉了一周,終於病倒了。
她因透支身體太過,連續高燒,每天打完點滴後,就在家休息。
有天晚上,孩子爸加班,只有她和兒子在家,她特別難受,不願意動,就喊孩子給自己倒杯水。喊了幾聲,都不見人影。
她剛想起身,孩子便來到卧室,一臉的無奈。朋友說:「兒子,能不能幫媽媽倒杯水,媽媽發燒,懶得動。」
兒子聽後,嘴撅得很高,還皺著眉頭,心不甘情不願地前去倒水了。
朋友有些心涼,孩子隨後端著水說:「媽媽,你都是成人了,倒水這種小事,能不能自己做。」
朋友感覺心被堵了一塊,這個被自己疼了9年的孩子,竟然說這樣的話。
自己高燒39度,還在給孩子做晚飯,孩子連杯水都不願意給自己倒。
她聽著孩子在用微信聊著什麼,語氣中帶著興奮,不禁苦笑了一下,什麼都比媽媽重要,他只關心自己的事。
聊微信﹥媽媽,玩遊戲﹥媽媽重要,同學﹥媽媽……各種事和各種人﹥媽媽。
最偉大,以孩子為中心的媽媽,卻被許多孩子,排在末位。
朋友在電話的那頭,哭得不能自已。
要知道生孩子不易,多少媽媽都是鬼門關過一遭,孩子才降臨人間。
養孩子不易,許多媽媽咬著牙和著血淚,一邊高強度工作,一邊帶娃養娃,許多事親力親為,教育上拼盡全力。
關於孩子,媽媽都是沖在最前端。但是孩子因著你毫無底線地付出,把你和他隔開,在小世界裡,他只關注自己的喜怒哀樂,全然不在乎你的感受,你的付出,你的不易。
以孩子為中心,過度付出,是把雙刃劍,害了孩子,也會傷了自己。父母要學會愛自己,養育艱辛,但自己要從孩子身上獨立出來。
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孩子。
孩子愛父母,從娃娃抓起
在《央視少兒》看了一個視頻。
13歲的廖思蜜,每天下學,她都第一個衝出教室,因為放心不下小腦萎縮,獨自在家的媽媽。
6年前,廖思蜜原本擁有一個幸福的家,但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她一周長大。
媽媽小腦萎縮,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不能做飯,不能洗碗,還需要人照顧。為了籌醫療費,爸爸不得不選擇到工資較高的外地打工。
媽媽病倒,爸爸遠走,當時只有7歲的廖思蜜,用了一個禮拜的時間,承擔起家庭的重擔——洗衣、做飯、擦地。
這6年里,她每天早晨六點起床,提前給媽媽把衣服穿好,然後洗漱做飯,安頓好母親的日常,才去上學。
廖思蜜為了給媽媽打氣,在學校品學兼優,在家裡又事無巨細,幫媽媽每件事都做得井井有條。
她還常常對著鏡子告訴媽媽:
媽媽,你今天感覺氣色都要好了一些了,新的一天,我們一定要保持一個好心情,我們要樂觀一點,與病魔作鬥爭,你看你今天感覺就特別漂亮。
每天晚飯後她都會堅持給媽媽按摩肌肉和關節,天氣好的時候推著媽媽下樓遛彎,只要對控制病情有幫助的,她都做得義不容辭。
哪怕媽媽大小便失禁,她也從不嫌棄。
她面對採訪時說:
小時候,我睡不著覺的時候,媽媽就會給我講故事,陪在我身邊,現在她失眠睡不著覺,我陪著她。我就把她當做我的小寶寶來照顧。
不管媽媽會怎麼樣,我都一輩子陪伴著她,照顧著她。
你看,知父母不易,才能早早承擔起責任,每天辛苦,更明白父母的艱辛。
她的願望很渺小,要求也很簡單,母親每天都能比昨天好一點點。
這樣孩子,說出話都是甜的。
一個孩子懂事與否,和家庭本身的關聯很大。
父母只有愛自己,給自己一些空間,同時讓孩子知曉父母的不易,不斷體驗付出的過程,孩子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體會成長的力量,明白責任的重量,懂事是自然而然的。
這樣,做母親的幸福才會不請自來。
作者簡介:田八斤,富書籤約作者,90後女流氓,期刊寫手,喜歡用有溫度的字療愈內心,願做一枚無畏的逗比,與君攜手,洞察百態。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 ,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