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孜鍛銅技藝:錘出萬丈金光的西藏鍛佛人

自古以來,宗教與藝術密不可分。西方因宗教而生輝煌的繪畫、建築史,而在中國這片古老東方土地上,圍繞著宗教則出現了許多驚為天人的工藝藝術品。

瓷都景德鎮中,曾經每天有成千上萬件陶瓷菩薩、佛像被製成運往世界各地;浙江東陽這個木雕之鄉,光是做佛像木雕這一項就能養活一村人;而在偏遠的西藏地區,藏傳佛教這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下更是結出了鍛銅、唐卡、經板雕刻等等工藝碩果。

在西藏,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經院寺廟。而每座寺廟中必有供佛,這些佛像基本都是鍛銅鍍金而成。大的可至兩三層樓高,恢宏壯觀而威嚴震撼;小的佛像只有一個巴掌大,精巧細緻又栩栩如生。

十四至十五世紀 西藏丹薩替寺鎏金銅勝樂金剛像

在西藏興建寺廟的時代,幾乎每一個村落都有幾家鍛銅佛像的工藝作坊,鍛銅師傅以自己的作品能被知名寺廟認可為豪,生出了無數手藝過人的鍛銅匠人。

時至今日,西藏依舊有還在鍛銅佛像的匠人,只是人數已銳減至蹤跡難覓了。

位於西藏達孜一個小山溝中的白納村就是一個保留著鍛銅工藝的村子,而村中的土旦次仁師傅,便是藏區最著名的鍛銅大師之一。土旦次仁今年剛滿30歲,卻已經為拉薩的大昭寺打造過兩尊巨型佛像了,這在鍛銅界是很多老師傅終其一生也沒能獲得的榮耀。

土旦次仁大師

土旦次仁大師

在西藏這片原始而淳樸的土地上,很多工藝保有著它們原有的樣貌與運作方式。像土旦次仁這樣的鍛銅師傅在白納還有許多。不同於以前分散在各地,今天很多各種各樣的手藝人聚集到白納,西藏大地的殘存的點點工藝火苗似乎在這裡聚集著試圖延續傳承。

在這個沒有高樓大廈,未經商業開發的地方做手工藝,自然意味著不會有複雜的商業經營模式。不用給自己的作品打廣告,不用為了競爭而費盡心機地進行價格戰,所有人都在默默地潛心鑽研技藝。他們就如同與世隔絕之地的修行者一般,接到訂單就按客戶的要求製作,沒有訂單就做自己想做的,再等待將它們賣出去或者送出去的時機。

藏區另一位大師 尼瑪的作品

鍛銅佛像,要經過畫稿、制模、鍛壓、鍛造及焊接組裝幾個步驟。

畫稿是很多工藝設計的基本功,一件作品的水平高低很多時候就是從最初的那一張畫稿開始的。土旦本人就是一個繪畫的能手,在大大小小的各種圖紙上設計各種佛像的合適畫稿對他來說是輕車熟路的事情。

設計完成後使用金屬鋅製作模板,以後就可以重複製作。澆築的模具當然還需要匠人使用鎚子鑿子等工具細緻地敲打出各處細節,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設計圖稿中的土旦次仁

緊接著裁剪出要用的銅片,在鍛壓機上用模板壓制出銅片的形狀。此時的銅片還只有大致形狀,在經過高溫加熱改變它的延展性及可塑性之後才能進入最重要的敲打鍛造階段。

有了大輪廓後,接著一錘一錘地敲打出作品的細節。在敲打的過程中銅片逐漸變硬,光澤也漸漸展露出來。

一尊大的佛像分好多部位進行鍛造,因而前面這幾個步驟也就需要重複多次。

敲打鍛造

分別鍛造出佛像的各部位之後再將它們焊接組裝起來。很多寺廟中的佛像還需要結合磨光、鍍金、甚至燒藍等等技藝進行表面的裝飾,一尊完整的佛像才能算完成。

成熟的師傅一般會有自己的合作者乃至於小團隊,以更高效地完成鍛銅佛像的製作。

比如土旦製作佛像時,他主要負責的是技術要求最高的畫稿及鍛造兩個最重要的步驟,而制模、操作機器液壓還有最終的焊接組裝環節則交給自己的哥哥米瑪洛桑和學徒們完成。

焊接組裝

一尊好佛像的鍛造不僅需要熟悉各種金屬的高超鍛造技藝,還需要紮實的繪畫功底及深厚的佛學造詣。曾經有一個活佛委託土旦將一塊20平方厘米左右的鎏金佛像背座文物複製成一塊三米高的藝術品。

首先需要將原作放大畫出,而由於放大後很多地方就空了出來,這時候必須在空白處補上相應的佛教圖案,這些佛教圖案需要極其嚴謹地進行設計,這就需要製作者熟悉佛教的各種相關知識。

正因為這個緣故,鍛銅佛像的匠人們基本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們將鍛銅作為自己的一項修行,誠心正意地一錘錘敲下,不僅是對銅片造型的修正,更是對自己虔誠心意的修鍊。

送過來請求放大複製的鎏金佛像背座

土旦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不是備受關注的巨型佛像,反而是一尊乍一看毫不起眼的小佛像。

那是一尊西藏佛教中的「瑪爾巴像」,是土旦在完全沒有參考圖紙的情況下根據經文的記載,將文字根據自己的理解轉化成銅像的作品。

為了追求工藝上的極致,土旦用一整張銅片打造了這尊佛像,從裡到外沒有一處裁剪焊接的痕迹。更絕妙的是這尊佛像的眼神,完美地展現出書中瑪爾巴的神態,得到高僧認可之後甚至有寺廟向土旦下單訂了1000尊這個造型的佛像。

《瑪爾巴像》

作為藏區最受歡迎的鍛銅大師之一,土旦的訂單一直絡繹不絕,從收入上來說,他絕對是一個富有的匠人。然而土旦一直過著普通人的生活,虔誠的他堅信自己所得是佛陀的保佑。因此,捐出多餘的錢財也是必要的。

在藏區,佛教徒匠人們不以「捐贈」為做善事,而是將這些事情當成理所當然的善舉,甚至是自己必須履行的義務。土旦幾乎每年都會向寺廟捐贈一尊鍛銅鍍金的佛像,一米多高的佛像加上鍍金的原料,不計人工費用也要30多萬元。而在以前收入還不好時,土旦也會通過為寺廟免費鍛銅來完成他的「捐贈」。

土旦次仁的徒弟們

從土旦第一次拿起鍛銅的小鎚子開始,他的父親就一直教育他不能為了錢而做佛像。這在後來成為土旦的人生哲學:不用一心想著收入,只要用心對待自己手上的工藝,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自然會有人鼎力相助。

土旦次仁的家族世代鍛造佛像,也捐贈佛像,已故的家族成員壽命全都在80歲以上,這在西藏高原上已經算得上是一個奇蹟了。土旦認為這是佛祖的庇佑,而在我看來,這正是他們學佛修來的平常心,以及不執著於物欲的淳樸匠心給他們家族帶來的豐厚回饋。

土旦次仁制 半成品 《蓮花生大師像》

資料來源:

紀錄片《尋找手藝》

《尋找手藝》導演日記:第31日,遇到靈魂大師

紀錄片《西藏風情》

推薦閱讀:

TAG:西藏 | 佛教 | 手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