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能只盯著孩子,父母提升自己同樣重要

有位媽媽終日愁眉不展,因為兒子不聽話、不愛學習,她在兒子身上花了很多心血,但兒子始終改不了各種毛病。

她只好去求教星雲大師:「我小孩不聽話、不愛學習怎麼辦?」

星雲大師問:「您影印過文件嗎?」媽媽答:「影印過。」

星雲大師問:「如果影印件上有錯字,您是改影印件還是改原稿?」媽媽答:「當然改原稿。」

星雲大師說:「這就對了。孩子長期形成的習慣,一般都是從父母那裡『影印』過來的。」

星雲大師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就是說,在一個個問題孩子的背後,折射出的往往是一個家庭的教育模式。

鴻鴻和靜靜的媽媽是這樣講述的:

從孩子出生後,我就是全職媽媽,一直等到妹妹上幼兒園,我才開始去上班。所以說兩個孩子0-3歲期間全都是我自己帶的。

作為一個全職媽媽來說,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其實往往會比其他的家長更關注,因為我全身心的投入,越是關注,越是對孩子潛意識的期望越高。

孩子的發展跟我心理預期不一樣的時候,我就會焦慮,我的焦慮往往又影響到自己的孩子發展,所以就造成了這樣一個惡性循環。

在學習方面

哥哥在幼兒園裡不存在學習成績的問題,頂多是好動而已。但進了小學,他的習慣就沒有辦法適應小學的要求,就造成了很多的學習及性格問題。

哥哥在學校常常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遵守學校的班級規則。

哥哥在課堂里沒有辦法認真聽講,大部分的課程他都是遊離在課堂之外,除非是對所上的課比較感興趣,他才會聽。否則的話,有時常常老師上課說了些什麼,回來問他是一問三不知。

做作業的表現也是如此,正常的一個十分鐘的作業,如果沒有在成人的提醒下,他可以做一個多小時都有可能。

在做作業過程中,自己會不自覺地就開始開小差,做自己手頭的一些小動作,東摸西摸,就是沒有辦法把注意力集中在作業上,這些因素都影響到他的學習成績,甚至是學習的合格率。

妹妹的情況相對來說會好一些,但也存在比如上課好動,喜歡講話,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

做作業的過程中容易丟三落四,經常會看錯題漏題,就是一般的馬虎型孩子常見的問題。

在性格方面

哥哥的個性是比較細膩敏感,對人也非常友善。但有時會有一些暴力的行為或者說是言語上的暴力行為。情緒的控制能力比較弱,會給老師和其他同學帶來一點點小麻煩。

那麼這個我們分析下來是因為他遭受了過多的批評與指責這些負能量,沒有地方進行釋放,所以造成他現在會用比較粗暴的手段,解決他不能解決的一些日常問題。

還有社會交往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弱,他不太能夠理解他人的感受,站在對方的感受去跟別人進行交往。這就影響他在學校里,朋友不是很多。

妹妹比較強勢型的,有自信,是屬於獅子座女王的性格。

但是,缺點也是跟哥哥一樣,因為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的負能量比較多,也因為是家裡的二胎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哥哥,有時會對自己缺乏信心,對媽媽缺乏安全感,總是會覺得媽媽會愛哥哥多一點,愛她少一點。

針對兩個孩子的問題,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那個時候就沒有辦法了,我才會想尋求到多特這樣的專業機構去介入試試看,希望能夠幫助哥哥適應學校的各方面要求。

後來順便也給妹妹一起報名了,希望兩個人在學習及性格方面都有一些提升。所以我就讓妹妹和哥哥一起在多特進行學習。

兩個孩子通過幾期專註力及感統課程後:

能力都有所提升,通過測評,哥哥與妹妹的聽知覺及視知覺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大幅度的提升,從他們最近的作業上都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進步。

其實我一直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孩子的個性和心理品質的一個發展。

在個性方面的話。其實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一直非常慶幸是多特的老師,尤其上海楊浦校區老師,他們願意幫助我引導我,因為他們一直跟我說,孩子成長過程中,其實,家庭對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多特的老師告訴我說,孩子很多問題在校區內能解決的是能力的問題,但是對孩子內心的滋養還是靠家庭。所以也解決了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讓我用正確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然後推動孩子成長,這方面還是讓我很有收穫的。

自從參加多特培訓後,包括跟鄭老師溝通之後,我倒是享受跟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自己的改變也非常大,也正是基於自己的改變,才能夠與孩子一起進步,跟孩子共同進步的過程中,也加強了我與孩子間的情感紐帶的緊密聯繫。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並不一定會帶給孩子多少書本上的知識,但是對於決定孩子成長的一些內在、根本性的因素,如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都產生著基礎性、長期性的影響。

因此,父母的養育方式的確非常重要。無論在哪裡,孩子都離不開父母教育的影響。

01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也要自身成長

蔡康永在《奇葩說》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的這輩子活的爛透了,可有什麼權利把責任推卸給下一代呢?所謂活在當下,不是讓我們活在來生,更不是把一切寄託到孩子身上,下一代有下一代自己的人生,我要做的是活好自己的每一天。不要把責任都推給下一代。」

有的父母把生活重心全都放在孩子身上,沒有自己的生活,忽略了自身的成長和提升。

其實除了教育孩子,父母也要關注自我實現,人生的遺憾、未完成的心愿,完全可以慢慢通過提升自我去彌補和實現。

更重要的是,父母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也是樹立榜樣的過程,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被感染和帶動,充滿了積極向上的動力,這種通過自我認知而產生的內在力量,才是成長的原動力。

對自己的現狀越是滿意,越是體驗到幸福的家長,越不會苛求孩子的未來。

02

最好的教育,是多一些鼓勵與耐心

泰國短片《豆芽》曾經打動了每一位父母的心。

對於孩子提出的想法,母親並沒有打壓否定,反而是支持孩子將想法付諸實踐,甚至參與其中。

雖然一次次失敗,但是在女兒面前,母親總是一副信心十足的樣子:「我們來試試吧!」最終母女倆成功種出了豆芽。

即便生活拮据,寧願獨自流淚也不願讓孩子受影響,更沒有將壓力發泄在孩子身上。

成年後的女兒回憶說,「媽媽說的『我們來試試』就像神奇的肥料,養育著我的好奇心,幫我的『知識之樹』枝繁葉茂。」

最終,當年的那個小女孩,現在已經完成學業拿到獎學金,目前在瑞典進行科研工作,偉大的母親和她的教育方式功不可沒。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啟蒙,就像一顆顆小小的種子,沐浴陽光、接受雨露,成長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也會遭遇到狂風暴雨的打擊,但只要心底的希望不凋零,「再來試一試吧!」這顆小小的種子終會生根發芽。多一些耐心和鼓勵,激發出孩子的潛能。

03

最好的教育,是恰當地應用期望效應

對孩子的期望應該是多方位的,不應該只著眼於成績、世俗的成功,也要有道德品質、素質教育、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期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全面、自由、快樂的成長。

很多父母喜歡拿自家孩子和別人孩子作比較,「你看王阿姨家孩子,都當上班長了,你也要努力當個班幹部啊」。殊不知,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獨特的個性和成長規律,並不能從單方面進行比較。

健康的期望不是比所有人都強,而是鼓勵孩子做最好的自己。這就要求父母在給予孩子期望時,要符合孩子的能力與愛好,不脫離實際。

有些父母總愛把對孩子的期望放在嘴上,平日里也愛拉出來嘮叨。有時嘮叨多了,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厭煩和叛逆心理。

期望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要轉化為實際行動上來。在一個適宜的時間與場合與孩子一起談談心,聊聊學業,探討問題,啟發孩子的人生理想,這樣的效果要遠遠勝過日復一日的重複。

結 語

每一對父母都深深地愛著孩子,這一點毋庸置疑。

因為這份愛,我們得以對愛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愛的方式決定了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方式,互動方式的不同,成了孩子心理價值觀與信念的不同,從而書寫了孩子不一樣的未來。

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未來,你準備好了嗎?

-END-

推薦閱讀:

TAG:家庭教育 | 父母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