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說日本社會很壓抑?變態多是真的嗎?日本人好相處嗎?日本人都很排外嗎?

除去歷史問題之外,對日本還是蠻有好感的。人很禮貌,很喜歡日本的偶像和漫畫。看到這些問題後想了解下這些問題。


關於日本的壓抑,我一直覺得可以這樣解釋。

假想中國和日本是兩個一樣大的紙盒子。

盒子里分別有同樣數量的小人在不斷來回活動。

日本這個盒子里的規則是,所有人活動時必須縮手縮腳盡量減小自己所佔的空間,並且繞著其他人走。從而整個盒子里的可活動空間則變得相對大,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來回穿行。

中國這個盒子的規則是,所有人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姿勢來回穿行,所以每個人都很自由。但是不可避免不斷地碰撞。當然,一個小人越強壯,就越有可能佔據更大的活動空間,以及在碰撞中獲勝。

兩種都可以說是自由。那麼如果一個小人從一個盒子移動到另一個盒子會發生什麼呢?

如果把日本盒子的一個小人移動到中國盒子,他一開始會很憤怒,因為他讓著所有人穿行,但是每個人都在碰撞他,擠壓他。

但是一旦時間長了,他也學會了新的規則,有可能會同樣自由地去碰撞他人。

而當一個中國盒子里的小人,被移動到日本盒子。當他還是像往常一樣伸手伸腳地來回活動時,發現空間無法想像的大,每個人都讓著他!這種體驗從來沒有過!這一般是遊客對日本的印象。

而一旦這個小人發現,這個新盒子和他自己的規則不同時,如果他依然更喜歡伸手伸腳的活動方式,寧願不斷碰撞。但是為了盒子里的規則,卻不得不從此縮手縮腳來回移動,這就是壓抑了。

還有一種情況呢,就是小人和天生的盒子本來不匹配的狀況。

也許一個日本盒子里的小人,更喜歡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碰撞,移動到中國盒子里之後,終於會覺得自由。

也許一個中國盒子里的小人,天性喜歡縮手縮腳,結果永遠被其他小人侵佔空間,碰撞得無法前進,被移動到日本盒子里以後,也會終於感受到自由。

盒子和小人的移動只是一個比喻,並不是指人走在路上的情況。

壓抑與否,更重要的是你個人的感受。

關於其他幾點,變態沒有人口統計,但是就算髮生了相對不好的事情,日本的法律也不是吃素的。不軌行為是會被逮捕,公開姓名照片,同時丟工作的。最近知道的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在電車上用手機airdrop發騷擾圖片給陌生人,然後被捕的案例。我覺得還是相當有安全感的社會。


壓抑是真的。但其實還是有救,並且這個拯救自己的方法還可以適用於所有人。

之前在日本和國內都紅極一時的話題劇場版《聲之形》就很明顯的表示了這一事實。拋開該片對人際關係和殘疾人的表現充滿爭議的部分,它最大的一個特點之一就是用男主的行為體現了不少日本人都能有共鳴的一點:壓抑。這一個壓抑可以是男主這樣的,在遭遇事情之後不肯與他人交流,需要他人積極來接觸自己,才容易得到救贖。

這些人臉上的叉叉,表現的是男主內心的拒絕。對人的拒絕,對交流的拒絕,還有對受傷害的可能性的拒絕……這是一個非常精妙的表現手法,明明他人在自己眼前,自己腦內卻要擅自去把他們拒絕於千里之外。對於這件事,有一位日本網友是這麼寫的:

引用地址:https://asahi-7.hateblo.jp/entry/2016/09/22/231813

他對這種感覺非常有共鳴。就算看著他人的臉,也裝作看不到。平時也都喜歡低著頭看地上,不看其他人的臉走路。同時他還總有被害妄想症,覺得別人要麼在嘲笑他,要麼是在遠離他。因此,他這種心理狀態和電影里的男主重合了。

這種現象斷然不會是日本社會特有的什麼神奇特色,但既然日本人能把它用這種形式表現出來,那麼其實就有他一定的原因。比如在日本有一個非常常見的概念,和「不給他人添麻煩」幾乎是同等高度。這叫「気遣い」,直譯就是為他人著想。

這種行為原本是能夠讓人感受到世界的溫柔的存在,但是日本人幾乎全民都對這個行為耳濡目染,幾乎深入他們心理。這就讓這種替人著想變成了禮貌的一部分,成為了某種「約定俗成」。 這樣的習慣會導致人們下意識去多考慮,這也是日本人內心活動,還有很多小想法非常充足的原因之一。

這樣的習慣,演變到後面,就會變成這樣:

引用地址:https://allabout.co.jp/gm/gc/301545/

這是日本人總結的「容易在人際關係上感到疲勞的人」的特徵。簡單說,就是過於在意周遭人們的看法,抑制自己的表達。同時認為他人對自己有什麼意見,不斷揣測他人的惡意。

這樣的人特別容易變成前面提到的狀況:由於對人際關係過於疲勞,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收到了很多創傷,最後拒絕對他人的交流,變成了電影里表現的那樣,讓人就算看到他人的臉,也根本不想交流。

在現實中,人際關係的疲勞問題甚至還會導致自殺。

引用地址:

https://news.tv-asahi.co.jp/news_society/articles/000053168.html

年輕男性的自殺動機里常常含有「職場的人際關係」。這一點可以側面表現出在日本人這裡,人際關係不順帶來的壓力真大可以置人於死地。

所幸,電影最後給了男主一個自我救贖的機會:整理就好了所有人際關係之後,終於得到拯救,開始了和人們正常交流的路。但這個拯救的本身,尋求他人原諒的過程,其實也是自己原諒自己的過程。

引用地址:

https://theriver.jp/koe-no-katachi-review-3/

這段影評里也表達了,從周圍環境獲得了支持之後,獲得了勇氣,才得以正面面對自己的負面感情,不再逃避。

再次強調,這種心理狀態並不是日本限定,在所有人身上都可以產生。如果有類似情況發生,即使大家不一定都可以那麼快找到自我救贖的方式,但也不要放棄希望,要及時找人疏導。有意識,科學的求助,是自我救贖的第一步的開始。

影片最後的男主獲得了心理救贖,但也有影評稱該片為男主的第一人稱物語。

引用地址:

http://blogos.com/article/191729/

這並沒有什麼問題。這部電影雖然假借了很多人之手,看似是所有人都找到了自己,其實最後得到益處的還是男主。畢竟電影中表述的事情最後還是以他為中心而展開。在這一點上,電影被批判也是無可厚非的。無論男主還是女主,都認為自己是做了壞事的人——而日本人的習慣性壓抑,也恰巧在這裡。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先要考慮是不是自己做錯了。

也正是這樣的兩個人,才能展現出這樣的故事吧。

願所有人,包括看到這裡的你,都不要再隨時都認為自己是錯了,能夠被世界多少溫柔對待一些。


私下裡不好說,日本人在公眾地方多會表現的比較自律,不添麻煩。當然,亂來的人也有,但總體上還是比較好的。

人情淡泊,自行其事是真的,說話客氣點頭鞠躬多,會有笑容但假笑也多。亂七八糟的規距多。

就是社會感覺非常秩序,但又讓人覺得僵硬刻板。

中國人覺得壓仰很正常,因為這種冷漠的氣氛和國內完全不一樣。國內是兩極分化,要麼各種熱情周到端茶倒水,帶路讓座,要麼一點小事就動不動惡語相向,動手動腳。而日本人這兩種情況都不多見,表面上維持一個禮貌的客套,其實內里更多是避免和陌生人打各種無意義的交道。

如果你是一個待人接物都熱情,也希望別人也對你熱情的人,那麼不適合去日本生活。旅遊是沒問題的,因為服務行業對舉著日元的遊客大都會笑臉相迎,熱情周到。

如果你像我一樣帶點社交障礙,覺得和人交往很煩很討厭的人,倒是可能會覺得很舒服很安心。


如果你能100%理解日本社會的規則,生活就不會壓抑,或者還會自在。因為你不會觸犯規則,滑不溜秋的人拿你沒辦法。

如果你不但能理解規則,還會運用規則,在日本生活就會很愜意。規則是你的盾也是你的矛,戰鬥力保證你的生活品質。

被規則束縛乃至變態的人,其實可以洒脫一點。不為面子拚命學習or工作,不和別人比老公or老婆甚至兒女,不在意周圍的人的價值觀 禮儀達到就ok。日本社會因為比較單一,所以日本人傾向於和周圍人一樣。忽略人和人天然不同,過多追求共性,是壓抑的來源。只要你坦誠一點,別追求和別人一樣,日本社會真壓不到你,只要你能掙到錢或者有錢吃飯,你可以和在中國一樣炒老闆魷魚 …… 多嘴一句,你還可以去爆你老闆黑料,只要是真的你老闆真會玩完。

至於日本人能和你交朋友不這種事… 取決於你是什麼人。他們除了語言習俗不同、社會規則禮儀嚴格外,和中國人區別不大。不上來就貼人標籤 ?地域黑一下,還是很容易找到好朋友的。

-----2018-12-09---更新一下------

因為我本人是個實用派,所以上來就講如何在日本社會混。沒有在日本社會混過的人大概率是無法知道我在講什麼的。於是我找了一下答案,發現有個高贊答案打的比方特形象,貼過來給沒混過但是想過可能要去混,或者單純好奇的朋友看:老虎尾巴長不了:為什麼都說日本社會很壓抑?變態多是真的嗎?日本人好相處嗎?日本人都很排外嗎?

至於,很多人拿伊斯蘭教洗腦什麼的來說我的回答的話。我傾向於,這些人其實也沒有在中東混過,可能看CCTV時感受到了些什麼,在看到我的回答後產生了類似的感受,就提出來了。還是因為我是實用派,所以我在沒有切實了解中東伊斯蘭教的社會運行規則時,不會隨便講一樣不一樣之類的話。 ---- 但是---- 這裡有個轉折---- 這讓我想多加一點東西告訴看我答案的朋友。

社會有規則的原因是什麼,去查一下,然後自己所處社會的規則是基於哪些原因,也去調查一下。別偷懶。知道「因」對你很重要,至於有多重要我說不好。而且,其實中國社會也很有規則的,這些個規則在不同勢力在某處或者某時佔據上風時會出現目前看是比較劇烈的變化。比方說,水滸和紅樓夢就很不同。----「世無百代不變之法,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即使現在,你所處之處使用的是「叢林法則」,不代表別處,也不代表永遠都用叢林法則。處於任何環境中,了解環境,都是必要的。當然最重要的,永遠是 --- 認識你自己 (所以我說,如果你不適合這裡,可以換個地方看看,都是默認你已經認識你自己了)


我已經快要做到能切換mode的地步了,所以也不會覺得壓抑。

在沒給地方按照每個地方的秩序生活。

比如在中國如果服務員不熱情,我一點兒都不會在意,相反會很隨意,我也會很隨意的大聲喊服務員,不會感到不禮貌。

但是在日本不行,如果服務員不熱情我心情會很壞,同樣我對服務員也是細聲細語。


推薦閱讀: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日本人 | 日本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