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不給垃圾分類會沒朋友?!
前兩天看麻醬跟益生菌的新電影,裡面有一幕特別有意思,麻醬飾演的女主一氣之下把男朋友的東西都裝進垃圾袋,在這種情緒化很嚴重的狀態下,也還有條不紊地不忘給這些東西進行分類。
日本人對於垃圾分類這種事,可以說是捻熟於心了。去過日本的人都會多多少少感嘆一下日本的街道馬路之乾淨。 雖然垃圾桶很少,但是垃圾都被分類得整整齊齊,能看到的都是一排垃圾桶排下來。路上沒有垃圾桶,日本人就把垃圾放到包里或袋子裡帶回家再扔,這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日本從1980年就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如今已經成為世界上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日本人都會很自覺地就把垃圾分類好,在指定的日期扔到垃圾站,這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對於我們來說,扔垃圾是再小不過的事情。但是在日本,如果扔錯垃圾不僅可能面臨不小的罰款,還會被工作人員撿出來或者塞回來的,這在日本人眼裡是很可恥的一件事。在日劇《打工仔買房記》中,男主家扔出去的垃圾就曾被心懷惡意的鄰居放了異類的垃圾而被退回,導致身為家庭主婦的男主母親被周圍的人孤立從而引發了抑鬱症。
這部劇讓我覺得日本垃圾分類嚴格得可怕,從那之後日本垃圾分類特別講究的標籤就深深地印在我腦海中,用一位曾經在日留學生的話來說就是「規矩多如牛毛,對居民近乎苛刻」。
首先是垃圾分類五花八門。
日本垃圾處理實行的是地方自治制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規定,不同的地區垃圾分類的方式存在差異。一般日本人搬家之後去市役所進行登記的時候,首先會被發到一本所在區域垃圾分類的說明。有些地區還會對垃圾袋有各種要求。
日本的垃圾分類非常細,少則三四類,多則幾十類,各類中存在不少重合的類別也是很正常的。日常生活最簡單的就把垃圾分為資源垃圾、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
資源垃圾:報紙、雜誌、紙箱、牛奶盒、衣類、布類等。
可燃性垃圾:廚房垃圾、塑料產品、橡膠類產品等。
不可燃性垃圾:金屬製品、小型電器、碎玻璃、易拉罐等等。
很多大類裡面還又細分成很多小類,由此延伸出塑料、紙張、報紙雜誌、金屬、舊衣服、塑料瓶、玻璃瓶等等精細的類別。甚至對各類垃圾的規格也有作要求,細緻到令人髮指的那種。來看下一些更為具體的分法:
1.可燃垃圾:廚房垃圾、不能再生的紙類、木屑等
2.不可燃垃圾 :陶瓷類、小型電器、燈泡保溫瓶等玻璃製品 等
3.可回收塑料:商品的容器或包裝袋等
4.其他塑料 :容器、包裝以外的塑料等
5.塑料瓶類 :飲料、酒類、醬油等塑料瓶等
6.資源垃圾: 紙類(報紙、宣傳單、雜誌、包裝紙盒、信紙等)、布類(舊衣服、窗帘等)、 金屬類(鍋、平底鍋、金屬制罐子、空罐子(噴霧器的管子必須用盡)、玻璃類(酒類、醋、醬油瓶、威士忌酒瓶、玻璃杯、啤酒瓶、玻璃渣等)
7.有害垃圾 :熒光棒、乾電池、體溫計等
8.大型垃圾: 家電回收法規定範圍內的電器等
其中最特殊的是電視、冰箱、洗衣機和自行車等大件物品需要處理掉的話,必須先打電話給大型垃圾中心或者進行網上申請,預約回收日期,接著去便利店購買大件垃圾的處理券,在回收日當天把處理券貼到大件垃圾上,放在指定地點。有些還需要自行聯繫電器商店收購。
在東京,扔一把椅子大概需要花300日元、一個單人小沙發600日元、一個餐桌900日元、一個自行車600日元、一個電飯鍋300日元等……這要換成我們國內,我們直接就叫收廢品的大叔直接收走了吧~
也有一些危險物品或是收集困難的物品是不能回收的,必須要通過專門的人來收集。
然而這還不算,垃圾分類並不只是把某個垃圾扔進相應的垃圾袋就好了這麼簡單,還要對垃圾進行處理後再扔。舉個例子,喝完一瓶可樂後,要洗凈飲料瓶,把瓶子踩扁,揭下外面的塑料包裝,把它扔到塑料垃圾袋中。瓶蓋可能是不可燃垃圾,而瓶子則可能要歸到資源垃圾中。此外,可拆解的物品還要拆解進行分類後再丟棄,簡直分到令人頭皮發麻。
再者,垃圾錯過等一周甚至一個月。
除了垃圾分類,垃圾回收時間也不同,一般都是在早上8點半之前放到垃圾的回收站點,每天回收的垃圾種類都不一樣,有些不易留存的垃圾,比如可燃垃圾會一周扔兩三次。不熟悉的人,每天扔垃圾之前要先翻一下說明,看看今天是扔什麼垃圾。在垃圾收集點也會貼有垃圾分類跟回收日期,如果錯過了就要等下一次了。下面是兩個不同地區的垃圾回收時間:
為了避免烏鴉或者路過的貓貓狗狗們亂翻垃圾,有些地方會用網罩把居民扔掉的垃圾蓋住。
其實日本近乎偏執的垃圾分類,日本人也是特別頭疼的,一個家庭主婦,每天都要花不少時間在垃圾分類上吧。不過,這個習慣是日本人從小養成的。從幼兒園開始,就要教小孩子如何識別各種垃圾的種類,告訴他們應如何丟棄,培養他們對垃圾分類的意識。小學以上還會開設專門的社會學科,參觀垃圾工廠的分類回收,讓垃圾分類成為一項全民的行為。
垃圾分類回收後,循環利用也是分類進行的。第一輪篩選出能馬上再利用的物品,比如二手書、二手電筒器、二手衣服等,進入專門的二手物品流通渠道。第二輪篩選出包括泡沫、塑料等可以被大規模回收利用的物品,由專門的從業者處理。
篩到沒辦法再進一步篩了,就直接廢棄焚燒處理了。通過焚燒垃圾可以發電,焚燒後的垃圾渣也可以用來鋪路和填海。分類的時候是麻煩一點,但是後續垃圾利用價值還是挺可觀的,日本甚至靠著垃圾渣填出了半個台場!
日本人如此在意這些垃圾投放的要求,其實有著他們獨到的法律環境和社會背景。之前去東京住民宿的時候,也特地去百元店買了透明的垃圾袋,每天都很小心翼翼地給垃圾分類,生怕給房東造成困擾。
不過個人覺得要分類的話,確實是會把物品的價值最大化,垃圾都是要經過處理,就會總是想著用到極致了再扔。比如在國內可能喝個牛奶沒喝光就連盒帶奶就丟了,但是在日本這樣子是不行的,就會盡量都把食物吃完。你覺得呢?
更多日本旅遊資訊,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吃喝玩樂日本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