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陪讀媽媽氣到腦梗:在虐慘80後這件事上,00後贏了
不少人都曾經感慨過:「現在的孩子,過得真累。」
學校里要為了考試認認真真、分秒必用,生怕被別的小朋友落下
周末假期要拓展視野,參加各種興趣班輔導班,智商情商同步發展;
做完這些,還有成山的家庭作業、練不完的琴棋書畫……
想輕鬆,根本沒門。
然而,要論被這些折磨得最苦的人,孩子遠遠排不到第一。
最苦,不過中年陪讀的老父老母。
上班要和領導、客戶鬥智斗勇,回家要和孩子、作業見招拆招。
稍稍不慎,還可能有生命危險。
南京一位33歲的媽媽,因為陪娃寫作業,被氣到腦梗住院。
她的孩子剛剛三年級,每天要陪孩子寫作業寫到晚上十點。
出事那天,已經是晚上十點半了,媽媽看著孩子作業寫不完,還磨磨蹭蹭,一下子火氣就上來了。
結果,把自己氣到了病床上。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從來不是一句玩笑話。
陪讀爸媽的苦,是不被世界理解的痛楚。
1
陪讀
須練就十八般武藝
陪讀爹媽們,都盼著孩子寫作業是一場「閃電戰」,但絕大多數時候,都打成了「持久戰」。
這場以熊孩子為導火索,作業為主要敵人的較量,智力是必須的,體力更是不能不要的。
最好是十八般武藝齊上陣,否則可能連幼兒園的作業都應付不了。
王女士三歲半的孩子,幼兒園入學第一天,就被要求畫世界地圖。
小孩子連筆都握不穩,作業自然落在了家長頭上。
老師說,這項作業是為了讓孩子對世界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畫地圖的作業,看似困難,但在作業界,也只能算入門級的智力活動。
數學,才是地位無法撼動的魔鬼級存在。
不少家長熬過了高數物理,斗過了史地生化,最後卻一頭栽在了小學奧數題上。
邏輯題,重新激活了中年爸媽日漸衰退的腦力。
圖形題,治好了多少近視家長們日漸迷離的眼神。
算數與語文綜合題,更是讓家長們不禁後怕,還好自己早生了幾年。
智力型作業燒腦費神,體力型作業不僅耗神,還費力。
有幼兒園為了舉辦中秋活動,布置了親子作業,讓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做燈籠。
作為家長的陳先生一步步買材料,搜索製作方法,忙到半夜才做好。
打開微信,發現兒子同學的父母們早就發了朋友圈:
「這個點還在做作業的我,大學畢業以後第一次。」
「說明一下,這是燈籠,為娘的已經儘力了。」
娃的作業,考驗的不是孩子的動腦動手能力,是中年爹媽們的忍耐力。
說是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最後卻是家長們修鍊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作畫只是基本功,熬夜也是必修課。
時不時還得回歸田園,客串園丁。
陪讀爸媽,簡直刀槍不入,無所不能。
有些作業打著親子作業的名義,有些作業乾脆點名道姓甩給家長。
上海某幼兒園給家長布置作業,要求爸媽們定期觀看一檔綜藝節目。
看後,還要提交一萬字的觀後感。
有家長在群里詢問其他人寫得怎麼樣了,結果家長群里迅速炸開了鍋:
無奈的家長,憋了一晚上才憋了一千個字;
認真好學的,一邊看節目,一邊做筆記;
更有戰鬥力的,直接熬夜寫到凌晨三點……
有家長感慨,自己智商最巔峰的高考時,憋作文也不過800字!
讓家長犯愁的,不止是作業難,還有作業「奇葩」。
前有讓孩子數一億粒米,後有老師為了培養孩子觀察力,要求每晚畫同一時間的月亮。
小朋友自己選了午夜十二點,可苦了心疼孩子的爹媽。
孩子媽媽每晚八點多開始灌咖啡喝濃茶,熬夜畫畫,一個月下來,瘦了八斤。
陪讀的爸媽,工作日下班後奮戰在輔導作業的第一線上;
周六周日在家和課外班之間往返接送;
休息?想得美!
有時候,孩子上輔導班,自己還要坐在後面「陪學」。
屬於自己的時間就此報銷。
各位老母親老父親也只能對著「一問三不知」的孩子默默擦掉眼淚:「來,我們來看下一道題……」
以為「活到老,學到老」只是宏大目標,卻沒想到因為孩子,真的實現了終生學習的願望。
2
陪讀
是和熊孩子的較量
陪讀的苦,作業是元兇,熊孩子就是助推器。
而和熊孩子的這場較量中,輸家似乎從來都是家長。
聽話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一遍兩遍還教不會,三遍四遍不想學了」的孩子,才更像自己家的。
無論你是狂風驟雨,還是春風化雨,熊孩子總能實力演繹軟硬不吃、油鹽不進。
陪孩子寫作業,必須隨時做好被「氣死」的準備
有家長感嘆,「除了肺活量飆升,其他都在衰退」。
玩的時候精力充沛,一寫作業就哈欠連天說自己好累,下了寫字桌立刻滿血回歸;
沒有專註力,上一秒還在說加減乘除,下一秒就問「媽媽明天吃啥」
再遇上怎麼教都教不會的題目,心裡焦躁得像一萬隻螞蟻在爬,臉上還要掛著微笑:「沒關係,我們再來一遍。」
陪讀父母的日常就是:每天被熊孩子苦苦折磨,被自己深深折服。
靠紅棗枸杞續命的爹娘,是怎麼生出這麼精力無限、戰鬥力爆表的熊孩子的?
拿下各種證書,斗過各種甲方的自己,是怎麼生出這麼不愛學習、「冥頑不靈」的娃的?
2017年發布的《中國中小學生寫作業壓力報告》中指出,中國91.2%的家長有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其中每天陪讀的家長比例高達78%。
這其中,有75.79%的家庭,都曾因寫作業發生過親子矛盾。
上海的一位全職媽媽因為每天陪三年級的女兒學習,太過焦慮,查出患上了雙側頸內動脈痙攣」
「三年級的作業也難了,有些作文、英語的要求,對家長來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本來就有壓力,看到孩子反覆錯、或是動作慢了,一股無名火頓時就冒上來了。」
另一邊,孩子對家長也是抱怨連連:
老父老母們心裡從風和日麗,到風雲突變,再到風吹雨打。
可又對孩子捨不得打捨不得罵,只能咬碎牙往肚子里咽。
於是陷入了死循環:發怒、自己平復情緒、發怒、自己平復情緒、發怒、自己平復情緒……
在一次次較量中終於修鍊成合格的「佛系」陪讀爹媽:
今晚過後,還有明晚。
自己生的娃,含著淚也要陪!
3
陪讀
是夫妻間的較量
陪讀,不只有和作業熊娃的交鋒,更有夫妻間的「暗流涌動」。
夫妻二人,有時想法難免存在差異。
不懂溝通,不會理解的夫妻,就可能因此產生矛盾。
江蘇一對夫妻,因為對孩子教育觀念不同大打出手,甚至把勸架人都打傷。
那天,朱先生與妻子王女士一同回鄉拜訪。
四歲的小兒子因頑皮吵鬧被王女士責罵。
一旁的朱先生,一直對妻子「打罵」式教育不滿,平時礙於情面甚少發作。
這次有外人在場,他「硬氣」地制止並數落了妻子。
本就在氣頭上的王女士聽罷更是怒火中燒,開始連孩子帶丈夫一起罵。
從罵到打,最後朱先生一家人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傷。
王女士的哥哥前來勸架,也被診斷為左眼鈍挫傷、眼見裂傷、眶骨骨折。
夫妻二人在教育上無法統一意見,陪讀或教育,就可能變成「無用功」。
一檔電視節目里,妻子自述,自從有了孩子,兩人吵架的次數越來越多,在教育方式上更是無法達成一致。
她總是放心不下孩子,丈夫更偏向於吃苦教育。
妻子覺得應該接送孩子上下學,而丈夫卻覺得孩子要自己獨立上學。
節目最後,嘉賓塗磊給出建議:
現在適合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每個孩子需要的教育方式不同,應視情況而定。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寫,基於自己的認知教導孩子是自私的行為。
夫妻相互不理解,都覺得自己的那一套才是對的,矛盾爆發只是早晚的事。
當然,一些夫妻相互看著不順眼,另一些夫妻卻能把陪讀當成感情催化劑。
孩子上學前,父母為了誰帶娃誰做飯,一點瑣事就要大擺龍門陣,明爭暗鬥。
孩子上學後,原本互相嫌棄的老夫老妻,突然出現了共同的敵人:作業。
這時候,許多夫妻只能握手言和,統一戰線。
這邊孩子他爸燒著腦細胞做奧數,那邊孩子他媽手工針線活齊上陣。
在娃「不關我事」的目光下,交相輝映。
最後,在大功告成時「相視一笑泯恩仇」,終於又熬過了一個不眠的陪讀之夜。
有人打趣說,中年人的婚姻無聊枯燥,但作業卻能給他們帶來美好的轉機。
談天說地聊感情,都不如一起做做手工、探討奧數來得真實。
許多家庭問題吵得焦頭爛額也分不清誰對誰錯,但試卷就簡單多了,每一道題都有明確答案。
把彼此當作敵人,則家庭不和;把作業當作敵人,則萬事和睦。
中年夫妻的感情,靠娃變深厚,靠作業變長久。
陪讀的中年爹媽們,被生活磨平了稜角,被熊孩子熬沒了脾氣,被作業消滅了鋒芒。
可是,不需要同情訴苦,陪讀的老父老母,兩個人,就是一支「無所不能」的隊伍。
給文章點個贊,如果你身邊的閨蜜、老婆、同事就是陪讀媽媽,記得沒事請她們吃個飯、給她們免費點個奶茶、有事沒事送點禮物
……
因為被熊孩子折磨的她們,真的需要你溫柔以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