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面發展」的省思

中小學生負擔重,國人有目共睹;喊了多年的「減負」,終不能落到實處。一輪又一輪的教育改革,塵埃落定,書包還是那個書包,孩子們依然疲於奔命。

何以如此?教育難道就這麼困難嗎?其實,這一切,都根源於對「全面發展」機械而片面的理解。

誰不想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全面發展?然而,何謂全面發展?怎樣才能全面發展?在此問題上,至少存在兩個重大誤區:

一是把全面發展當作同時發展。一個小學生,平均每天要學習五門以上課程,到了初中,則平均每天要學習七門以上課程。一個上午四門課,孩子剛聽語文老師講完一篇課文,數學老師馬上進來講數學幾何,接著英語老師教ABC,然後是另一門........孩子的時間就這樣被機械地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頭腦就這樣被動地跟著老師轉,根本沒有停下來深入學習、享受學習的餘地。

很多家長,出於對孩子不能「全面發展」的恐懼,在學校課程之外,還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才藝班、讓孩子穿梭不停地「趕場」。

其實,全面發展不等於同時發展。各個方面素質的增長並不是齊頭並進的,而是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發展需求,所謂「全面發展」,要從孩子人生的全程來把握,而不能要去孩子在某一階段樣樣學習,樣樣精通,樣樣具備。

人的學習,需要充足的時間,寬鬆的氛圍,這樣才能專心致志,深入其中。我們知道很多人,並沒有受過「全面」的學校教育,反而具有淵博的學識和高度的修養。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秘密就在於這些沒上過太久正規學校的人,反而有機會在某一時期專攻一門學問。在某一階段看上去是片面的,但整體的人生卻是豐富多彩的。又如古代孩子小時候上私塾,我們覺得很單調,但他們長大後卻往往德才兼備,蒞官行政,帶兵打仗,農田水利,吟詩作賦,琴棋書畫,無所不能。我們的孩子呢、每天都要學很多課程,看上去恨「全面」,累得不行,長大了多數人的生命卻苦澀庸俗,缺少情趣!全面還是不全面,不在一時,而在一生。

第二個誤區是把全面發展當作平均發展。世間有各種各樣的學問,但它在一個人生命中的價值並不相同,而是有本末先後,主次輕重。我們現在中小學教育的課程設置卻是平均主義。

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給孩子奠定文化基礎,奠定文化基礎的途徑,其實不在數學,不在英語,而是以語文為核心的人文教養。中小學教育,理應以人文教養為主導,以語文為核心,但現實是,學生多數時間都在學習數學和外語,人怎能正常發展呢?

對「全面發展」膚淺片面的理解,已經成為教育改革最大最頑固的障礙,如今,很多老師家長其實在以「全面發展」的名義壓迫孩子,導致孩子痛苦厭學,結果樣樣都不行,樣樣都不發展。現在,是到了對「全面發展」這一觀念作全面審視和深入探討的時候了。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學習興趣 | 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