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認對家人付出人多,再難的困境都堅持下來了,現在日子好了,為什麼家人反而說我自作多情,是我錯了?
大家要注意哦
善心與不善心是常常混同在一起的。
在身語意三種業里,哪一種是最重要的呢?
不是身體、行為、語言的業哦,最重要的是意業。
是如何作意,以怎樣的心來行為、語言。
如果事情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呢,要首先反省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的作意、想法里,有沒有嗔心呢?有沒有貪心?或者有沒有痴心。
怎樣是有貪心呢?害怕傷害、害怕失去、作意傷害、令他人失去,這些都是嗔心咯
怎樣是貪心呢?在關係里有期待、貪圖別人的依靠、貪圖別人的好意,執著於得到回應、得到認同,這些都是貪心咯
痴心呢?有無法明白的心意,有無法明覺、清晰的作意——有任何的不能夠清晰理解的事情,尤其是無法理解事情里懷有的是善還是不善的心,能不能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利益。
那如法地了解了自己的心之後,會帶來令心清楚、不愚痴、導向明覺、導向不苦 遠離受苦、遠離自我傷害的利益。
生活呢,如果期待太多,掛心太多,會不會給自己出許多的難題呢?
這些情況本來就是以眾多因緣和合而成的,是無常的,這些無常的總在牽動、負累自己的心。
這樣是不是苦的呢?
如果總在追求這些無常的東西,會不會導致心的更苦呢?
生活就是這樣咯,常常觀察自己心的生起,常常培育自己善心、遠離糾葛依取的人呢,自然會過得明覺、快樂,令心導向上利;
掛礙過多,想法複雜的人呢,總會頭腦困頓、身體疲倦、心漏不已。
佛陀對於煩惱,有特別簡單、明白的教導:
知道是苦,應當遠離。
思維無常,導向不依於無常的而佇立。
這樣是導向心的不苦,是培育能夠修行,能夠解脫苦,能夠寂靜生活的心。
有一天
能夠理解這些苦 不值得追求
這些苦,都是生滅變異
這樣
心將住於不死
住於明覺
看到一切苦的落盡
看到一切生滅的遠離。
從知道苦
到了解苦如何糾纏於心
如是知道,不苦的心,是苦止息。
家人那麼說,你肯定感覺會很不舒服吧。
為什麼不問問你的家人為何那麼說呢?
有一點你可能忽略了。在條件困難的時候,人會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改善物質條件上。當條件改善的時候,人的情感需要等其他需要就會顯現出來。這就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低層次需求滿足之後就會自然想要滿足更好層次的需求。
個人覺得,你的家庭進入了需要滿足更高層次需求的階段,不過大家會不太適應。這種情況下,加強溝通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權利更替的,家人不想認可;要麼徹底掌控要麼以後別管是不是你錯,也不完全取決於他們如何評價,還要看你自己的付出方式是否正確,有時候你可能確實付出了不少,但對方未必會領情,或者未必需要你這樣的付出。這樣的事在生活里並不少見,我們不能總簡單的以為,我自己做了很多,別人就應該看到我所做的努力,關鍵還是你自己不後悔付出就行,不必要為了曾經的付出煩惱。
不計較對家庭的付出,你會快樂很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