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蜂窩被捅了,下一次旅行我還能相信誰?

10月20日,一篇名為《獨家|估值175億的旅遊獨角獸,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在微信和微博瘋狂傳播,一時間,話題「馬蜂窩被指數據造假」被頂上了微博熱搜。文章針對目前估值已達175億元人民幣的在線旅遊網站馬蜂窩存在點評數據大量造假的問題,引髮網友們廣泛關注。

文章直指馬蜂窩2100萬條「真實點評」中,竟有1800萬條都是通過機器人從競品網站抄襲過來的,佔到螞蜂窩官網聲稱總點評數的85%。作者稱在馬蜂窩網站發現7454個抄襲賬號,平均每個賬號從國內外網站上,抄襲搬運了數千條點評,合計抄襲572萬條餐飲點評,1221萬條酒店點評,另外還有點評內容與點評商家脫節,點評賬號自我身份矛盾、時間錯位的現象。

▲馬蜂窩官方微博發布聲明

今晨7點50分左右,馬蜂窩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聲明進行回應。在聲明中,馬蜂窩指出,網傳文章所說的點評內容在馬蜂窩整體數據量中僅佔比2.91%,涉嫌虛假點評的賬號數量在整體用戶中的佔比更是微乎其微,馬蜂窩已對這部分賬號進行清理。

「數據造假的那麼多,唯獨馬蜂窩引發了眾怒?」

造假數據過於龐大

數據造假好像已經不是稀奇的事了,各大電商,各大門戶網站,各大視頻網站,數據多多少少都含有水分。資本驅動的時代,數據量成了評價一款產品好壞的標杆。

而馬蜂窩作為一家主打用戶生產內容的旅遊網站,馬蜂窩的「無形資產」就是2100萬條用戶原創的「真實點評」,點評內容主要包括旅遊攻略、旅遊目的地點評、旅遊問答和商品交易點評等。然而超85%的內容被指抄襲,讓這筆「資產」的成色大打折扣。

▲馬蜂窩官網介紹

利用虛假評論誘導消費

此次馬蜂窩被爆出的抄襲點評主要集中在餐飲、酒店等與消費直接相關的領域。據了解,馬蜂窩近年來開展了電商直銷業務,在APP上線了酒店、旅行商城頻道,直接提供機票購買、旅遊線路、酒店預訂等消費路徑。在當前的消費場景下,消費者習慣在下單前閱讀真實點評作為消費參考。因此,馬蜂窩的這種抄襲很有可能是為了吸引消費者下單。

不正當競爭、欺騙消費者

對平台來說,集聚用戶、收集信息並且維持用戶活躍度,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並且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不光涉嫌不正當競爭,且根據新出台的電商法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若曝光信息屬實,馬蜂窩的做法已構成違法。

頻頻出錯,引發信任危機

這已經不是馬蜂窩第一次因為負面上熱搜了。

說起來上次上熱搜想必大家都還有印象,就是那次馬蜂窩把遊客預訂海參崴酒店訂到了希臘。聯繫客服時客服表示,遊客可自行打車前往希臘。

其實被吐槽的旅遊app不少,但像馬蜂窩這樣高頻次的被曝光,實在是獨一家。從定錯酒店,到無法入住再到定錯房型,不停犯錯的馬蜂窩不斷在各類新聞中刷著存在感,同時也暴露了服務能力不達標的問題,折射出其根基不穩,尤其是境外服務合作模式存在明顯短板。

「馬蜂窩造假事件侵犯的是誰的權益?」

從其他平台抓取用戶點評信息,到底傷害了誰?

對於發表點評的用戶來說,自己在一個網站上發表的點評被抄襲,算是版權受到侵犯嗎?

對於真情實感相信這些攻略分享的人們,算是受到了欺騙嗎?

而事件爆出後,網友的看法也眾說紛紜,總結了一些,大致分為以下5種類型:

第一種:忠實粉絲型

即使它造假、抄襲,它也是我心目中的白月光!

第二種:受害者現身說法型

十句話改一句都不算你抄,但偏偏,就是一字不差的照搬。

第三種:對行業感到絕望型

為什麼要上馬蜂窩,上了馬蜂窩等於上了攜程、藝龍、美團、Agoda、Yelp......

第四種:根正苗紅三觀正型

很多用戶表示不影響使用,和自己沒關係的,卻忽略了那些遊記的原創作者,這是侵犯了他們的版權。

第五種:希望平台得到嚴懲型

雖然官方發布聲明稱只是少部分點評存在抄襲,卻沒有拿出實際性的證據來說服大家。

不管佔比多少,造假這個事算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信息爆炸的時代,盡信不如不信」

不是每個人都有說走就走不管不顧的勇氣的,90%的人都會在出行前,一遍遍的看別人分享的攻略、遊記,提前制定出行路線,可以乘坐什麼交通工具,有什麼必須要打卡的美食?那我們制定計劃的依據來源於哪裡呢?

沒錯,就是網路。

這次的造假事件一出,我才明白為什麼有時候軟體上面顯示去過該地點的人很多,卻是零點評,不同地點的提問重複率也超高,說不失望是假的,隨之而來的還有些煩惱:下次出行前,我又該參考什麼呢?

每一行每一業,做假行為層出不窮,很多時候的確會混淆自己的判斷,但希望通過這次事件後,你能明白,信息的真偽,需要你自己二次判斷,不要無腦信任。同時也希望那些作品被抄襲的原創作者可以得到應有的道歉和賠償。

或許這次馬蜂窩被捅蟄傷的,不僅僅是用戶和內部,而是整個行業。

在這次事件後,或許各大旅遊平台,可以做出更加真實、客觀的「評價」。


推薦閱讀:

TAG: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