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匠芯研選-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問題,90%是被情緒作死的

我曾經看過一個報道。

在非洲草原上,有種吸血的蝙蝠。它的身體極小,卻是體軀龐大的野馬的天敵。

這種蝙蝠在攻擊野馬時,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敏捷地刺破野馬的腿,然後用尖尖的嘴吸吮血液。

野馬在受到蝙蝠的攻擊後,馬上就開始狂亂地奔跑和蹦跳,想甩掉身上的蝙蝠。

但是野馬的這種瘋狂舉動對於蝙蝠毫無影響,它從容地吸附在野馬上,直到吸飽血液才滿意地飛去,可是野馬卻常常會因此而痛苦地死去。

後來, 動物學家在分析這一問題時發現:蝙蝠所吸食的血液量微不足道,野馬遠遠不會因為失血而導致死亡,它們的死亡是劇烈的情緒反應所造成。

用現在網路辭彙形容:野馬是因為控制不住情緒,而帶來的連鎖反應,把自己作死了。

不同的情緒,溝通的結果百分之百不一樣,好的情緒,溝通的效果會事半功倍,壞的情緒,溝通的效果是製造麻煩。

比如模仿一個場景:一個媽媽正在廚房做飯,一個3歲的孩子獨自在客廳玩耍,這時客廳的茶几上放著一瓶忘了蓋瓶蓋的可樂,孩子不小心把可樂打翻了,可樂灑得滿地都是。

孩子非常害怕媽媽知道被責罵,自己偷偷地用小手收拾收拾,此時媽媽剛好從廚房出來。

這時媽媽有兩種溝通方式:

  • 第一種方式:非常氣憤,上來邊罵邊打孩子,責罵孩子淘氣,把所有情緒都發泄出去。

  • 第二種方式:媽媽首先責怪自己怎麼沒有把可樂蓋子蓋住,怎麼把這些東西,放在孩子夠得著的地方?

然後告訴孩子:「寶貝,是媽媽不對,媽媽忘了把瓶蓋子蓋上了,媽媽沒有把東西收拾好,我們一起收拾吧。」

一種是情緒發泄的交流,一種是找到事情原因,然後解決問題,兩種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絕對不一樣。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你最討厭父母說什麼話?

很火的一個答案是:

不準哭,再哭一次信不信我現在就過去打你一巴掌。

我真的心很痛,你是被我氣到了可以打我出氣了,但是我有苦說不出,我甚至哭都不行。

很多父母跟子女關係處理的不當,大部分的原因來自於「暴力溝通」。所謂的暴力溝通就是:用威脅,恐嚇,發泄情緒,憤怒方式跟孩子溝通。

最後形成了兩種結果:

第一種是:把孩子教育成他那樣的人,你所有情緒失控的樣子,都注入了孩子的靈魂里。

第二種是:一旦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對父母強烈不滿反抗,然後迅速逃離父母的「魔掌」。

我的表弟跟他父親的關係一萬個不好,因為表弟從小都是被他父親損大的,姑父的一張破嘴說話確實不好聽。

你跟他交流,很少能聽他說一句不帶任何情緒的話來,所以他跟很多人關係處理不好。

表弟已經非常努力刻苦工作了,好不容易回一趟家,聽到的不是父親對自己的關懷,而是各種冷嘲熱諷嫌棄表弟沒有本事。

所以,每次表弟跟他母親說知心話,跟他父親卻形如路人。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次實驗:在兩間牆壁安裝上很多鏡子的房間里,分別放兩隻猩猩。

一隻猩猩性情溫順,它剛進到房間,就高興地看到裡面有很多「同伴」,對自己抱有友善的態度,於是非常開心的跟這個新「群體」打成一片,奔跑嬉戲,關係融洽非常和睦。

三天後,當實驗人員把它牽出房間的時候,它還戀戀不捨。

另外一隻猩猩性格暴躁,從它進入房間的那一刻起,就被鏡子裡面的「同類」兇惡的態度激怒了,於是每天與新的「群體」無休止地追逐打鬥。

三天後,這隻猩猩被實驗人員拖出房間的時候,因為氣急敗壞,心力交瘁而死亡了。

這個案例說明了什麼?

你對外界什麼樣的情緒,什麼樣的態度,最後一定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在溝通當中,你因為憤懣,威脅,攻擊性的交流,最終對方因為感受到這種態度,同樣會反饋給你。

同樣的一句話,為什麼不同的人嘴裡出來,有不同的效果,因為情緒!

情緒的背後代表著你對別人的態度,有時候說什麼不重要,你是怎麼說的才重要。

一個不會控制情緒,不會有話好好說的人,別指望他能跟其他人關係融洽,因為百分之九十的溝通高手,都是一個很好的情緒管理者!


推薦閱讀:

TAG:情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