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依舊,風味不改。陳曉卿的風味人間——真香!

千萬不要在深夜看《風味人間》,千萬不要餓著肚子看《風味人間》,

千萬不要在減肥期間看《風味人間》。

以上三條是我給大家在觀看《風味人間》之前的一些真誠建議......

----------------------------------------------------------------------------------------------

《風味人間》是陳曉卿導演帶著舌尖原班團隊傾力打造的一檔美食紀錄片,主要講述全球範圍內以美食為線索的人文故事。

在全球視野里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在歷史演化過程中探究中國美食的流變,深度討論中國人與食物的關係,並勾勒出恢弘的中華美食地圖,從美食中折射出中國人民族個性的側面。

那麼我們就來說說《風味人間》有哪些好呢?

首先 陳曉卿的回歸,不得不說依然是熟悉的味道;側重於如何尋找食材,如何烹制的這個過程;內核卻還是美食與文化的結合。兩個字來說就是「講究」。

無論是攝影、剪輯、色調、配樂和旁白都比之前的舌尖好很多,整個故事的結構和舌尖一脈相承,五十分鐘的劇情倒是讓節奏變得更快了,來回鏡頭的切換也令人目不暇接,導致信息量更大;不過在人物敘述這一塊倒是刻意減少了許多,更加註重對食物的呈現。每一秒都是對味覺的挑逗,視覺的撩撥。每一幀畫面,每一句旁白都色香味俱全,綿延的味道隨著敘事,張力十足的展開,烹飪的方式和食物背後的故事互文推進。

宏觀和微觀的視角也令人心生敬畏,既有一望無際的麥田和大海,也有對食物細節的細微考究;尤其是台灣少年鏢手在船頭一個人迎著狂風大浪捕魚的畫面,從大全景到近景再到特寫,勾勒出一個勇往無畏的少年形象。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為了美食,進一步說是為了生存卻無所畏懼,不禁讓人佩服,而這一幕也拍出了大片的質感。人類對美食從來都是愛不釋手,美食也是跨越國家,跨越文化所能夠創造出的共鳴。

《風味人間》也不在局限於中國本地的美食,而是以同樣的食材見證著中西方美食文化的異同;從中國到西班牙火腿的平行敘事,讓《風味人間》走出了中國,味滿全球。每一道菜肴,每一味食材輪番登場擔任主角,令人垂涎欲滴,口舌生津不止。西班牙製作火腿的這個畫面也進一步凸顯了西方工業化製作工藝的成熟。

尤其是當我看到徽州夫婦製作腌制火腿那一幕,想起小時候家裡腌制臘肉,製作香腸的場景,過年的時候拿出來進行烹飪,肉質勁道,咬一口嘴角邊全是油水,臘肉的色香味依然記憶猶新。

結尾的話也很別緻一格,大局觀凸顯:環球同此涼熱,邊界逐漸模糊。然而,地球上多遠的風土,依舊定時守信,孕育出多彩的食物。以古老的方式、靜默的力量,在日趨雷同的日常生活里,辨認對方,看清自己。山川依舊,風味不改。

這期最喜歡的幾道菜是洋芋攪團、禿黃油拌飯、火腿蒸筍衣和酥皮蟹......

推薦閱讀:

TAG:風味人間(紀錄片) | 紀錄片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