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騎兵復興之路(一):艱難的重型坦克之路
儘管二戰中大部分時間法國處於德佔狀態,但坦克研製工作並沒有停止,而是轉到了地下秘密進行。維希法軍中的愛國工程師以履帶式除雪機、火車部件、電車等名義,在參考戰前的B1,G1坦克及未落成的FCM F1基礎上,設計了一系列坦克部件。在巴黎被解放後,ARL 44的投產被迅速寫入日程,但是由於種種原因,ARL 44直至二戰結束,才生產了一輛木質模型。
然而戰爭的結束並沒有意味著ARL 44項目失去了意義。法國政府為了保持住坦克設計業的人才團隊,以及振興士氣,仍然決定生產60輛蹩腳的ARL 44。量產型ARL 44仍然使用了一戰風格的、由許多小型傳動輪組成的懸掛系統和B1重型坦克的履帶,並且安裝的是繳獲的邁巴赫HL230發動機。在FCM F1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可以容納大型火炮的炮塔,並安裝了一門由高射炮改來的SA45型90毫米火炮,發射穿甲彈時有1000m/s的炮口初速。
在IS-3和T44已經嶄露頭角的二戰末,ARL44除了保住法軍的自尊心之外並沒有任何實際作用。且不談落伍且可靠性極差的傳動系統,還有與潮流相違背的高大車體,光就發動機一項就夠法國人頭疼了。根據繳獲樣品仿製的邁巴赫HL230發動機功率也達不到原廠的600hp,僅有575hp左右,對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而ARL44也成為了二戰後超過50噸的坦克中行駛速度最低的。唯一稱得上是亮點的90毫米高初速主炮,然而其穿甲能力在面對當時虎視眈眈的華約陣營IS-3面前還是個問號。
法國人深知ARL44難當大任,因此在1945年末,用以替代ARL44的坦克設計方案已經開始招標。參與競標的幾家廠商包括伊西萊姆利羅(AMX),地中海冶金和造船廠(FCM),洛林,索瑪和雷諾。其中雷諾的設計甚至沒有完成,其內容至今也不得而知,FCM的方案也未投產,而其餘幾家都分別先後拿出了自己的方案:AMX M4/AMX-50,FCM 50t,洛林40t和索瑪SM。
AMX M4和索瑪SM大量參考了德國虎王坦克和E-50坦克的設計,而洛林40t方案原本為AMX-50的輕量化項目,它別出心裁地採用了空心橡膠負重輪設計和參考IS-3的楔形前裝甲。索瑪SM最終因為進度緩慢、性能乏善可陳和可拓展性太低而與1953年被取消,而洛林40t則敗於裝甲過於薄弱和華而不實、問題百出的懸掛設計,也於1953年就宣告結束。
最初的AMX M4未經完成即被軍方拒絕,軍方認為其無力對抗IS-3。然而M4方案雖然未有實車面世,但它的車體設計被認為最有潛力,在隨後一系列改進之後,安裝了搖擺炮塔和裝備自動裝填系統的AMX-50得到法國當局的青睞,重新命名為AMX-50中型坦克。這便是我們遊戲內法系8級銀幣重坦AMX 50 100的由來。
除了顯眼的車體輪廓,AMX-50的交錯式負重輪布置以及碩大分列兩旁的發動機散熱器也滿滿是黑豹/虎王的影子。與虎王坦克一樣,AMX-50採用的是扭力桿懸掛,發動機則是與ARL44一樣採用仿製的德國發動機,不過型號為原本為E-50準備的邁巴赫HL295,功率為850hp。首批兩輛AMX-50原型車在AMX M4底盤設計上被建造出來,第一輛安裝的是與ARL44相同的90毫米的SA45主炮,第二輛則安裝了100毫米SA47主炮。
截至到50年代初,原先認為足夠優秀的100毫米SA47主炮實際上已經難以滿足當時的需要了,因此AMX開始了將更大口徑火炮裝車的實驗。
在1950年,以已有的AMX M4車體,參考德國獵豹坦克殲擊車,AMX製造了一批以費迪南.福煕元帥命名的裝備120毫米火炮的無炮塔重型坦克殲擊車。AMX-50 福煕坦克殲擊車不僅有著與獵豹相似的大傾角前裝甲與豬鼻型大炮盾,還有其標誌性的巨大光學測距儀。
被設計為遠程支援火力的福煕坦克殲擊車並不能讓法國軍方滿足,IS-8(T-10)的出現,加之同樣裝備120毫米主炮的征服者坦克和M103坦克相繼列裝,並被英軍和美軍部署到西德邊境,法軍認為他們也需要一種有炮塔的、裝備120毫米火炮的重型坦克,於是將120毫米火炮裝上AMX-50炮塔的試驗由此展開,而福熙坦克殲擊車項目也相應被取消。
作為將兩輛最初版本的AMX-50送往美國阿伯丁靶場作射擊測試的回報,同時也是鞏固北約陣營的需要,美國人給法國送來了急需的大口徑火炮技術。以M103上120毫米M58主炮為原型,法國人嘗試將自己修改後的120毫米主炮搬到現有的AMX-50車體上。
事實上AMX-50最初兩個樣車的車體與被否決的AMX M4方案並沒有本質區別,而靶場實驗證明50多噸的AMX-50在防護性能上與百夫長、M46巴頓等坦克相比並不具備明顯優勢。出於這個原因,第一個裝備120毫米主炮的AMX-50樣車被勒令整改。AMX參考IS-3的基礎上將車體正面裝甲改為楔形,降低了炮塔座圈的高度,同時炮塔裝甲和車體正面裝甲都加厚到100毫米。是為1955年生產的AMX-50 (120)的2號樣車,也是 WOT遊戲內法國IX級銀幣重坦AMX 50 120的原型。
在這種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設計思路下,AMX-50的噸位已經一路從最初期望的50噸左右飆升到了64噸(AMX-50 120 2號樣車),整個項目也不得不重新定義為重型坦克。儘管當時已經有了在相同車體上安裝傳統炮塔的方案,即AMX-65t,但法軍仍然更青睞搖擺炮塔的版本——原因很簡單,搖擺炮塔擁有更低的高度和更小的被彈面積。
到1956年敲定的最終量產型AMX-50中,車體被從焊接改為鑄造,進一步加厚裝甲並降低高度。諷刺的是,為了配合搖擺炮塔俯仰機構的改進和加厚炮塔座圈裝甲的需要,原本被降低的炮塔高度不得不再次被增高,但是整體防護性能仍然基本讓法軍滿意,其傾角巨大且防彈外形優異的120毫米首上被認為可以有效防禦蘇軍的122毫米口徑炮彈。坦克世界遊戲中法系頂級銀幣重坦AMX-50B即為這個版本的AMX-50。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一直偏愛的搖擺炮塔方案之外,法國人實際上並沒有完全放棄傳統型炮塔——作為終版AMX-50上的TOB-120搖擺炮塔的孿生兄弟,TCB-120炮塔同樣有完成度非常高的設計。坦克世界遊戲中將該炮塔安置在一個AMX M4的裝甲加強版車體上,然後改稱其為AMX M4 Mle.1951/1954。
需要的注意的是,法國官方資料文獻中從未命名過他們為AMX-50-100、AMX-50-120、AMX-50B。所有的相關車輛都叫AMX-50。這個最終版本的AMX-50,被稱作「鑄造車體、D型炮塔的AMX-50」。
與一般看法不同,AMX-50項目最終於1956年被取消的根本原因並非美國「援助」的856輛M47巴頓坦克,而是AMX-50的動力系統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而前者僅僅是促進因素。仿製的邁巴赫HL295發動機不僅達不到德國原廠圖紙上的1200hp,連期望的850hp都達不到,試車功率僅有750hp。在50多噸的AMX-50 100上尚且差強人意,到64噸空車、滿載接近70噸的AMX-50量產型上的效果簡直是噩夢。這也反映了法國人在發動機研製方面技術積累的嚴重不足。
AMX-50項目從1949年首批原型車問世到1956項目宣告結束,歷時七年,耗費了法國大量財力物力人力,也並沒有得出一型真正可靠穩定的本國產重型坦克。然而就像不安於使用繳獲的黑豹坦克和美國贈送的M4謝爾曼一樣,法國人也不會停於被坦克兵詬病不止的M47「美國大便」,反而是從AMX-13的成功經驗上找到了另一條國產坦克的蹊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