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智商高的人不喜歡與人交往?

導讀:為什麼智商高的人不喜歡與人交往?聽聽大家怎麼說吧。

1、有一點挺重要的,如果你覺得你智商高於常人或者低於常人,最好參加門薩測試之後再確定,我也曾經懷疑過自己跟周圍人都格格不入的原因是否是我智商太低,我不理解他們為何要浪費效率,他們不理解我跳躍思維。看了不少回答,有一大部分都是妄自尊大,他們跟其他人差不多或者有一點點標新立異,就覺得自己智商高了怎麼怎麼的被周圍排擠了,從他們的字裡行間來看,沒什麼邏輯,講話也抓不住重點,這類人其實最可憐了,高不成低不就。

最後一點,高智商的人確實會有優越感,但是每一個人都對自己的腦子都充滿信心覺得自己最聰明,畢竟這是腦子自己的想法,所以矛盾就出現了,人們很難承認別人比自己聰明的事實,所以排擠是必然的

2、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古人早就把人們的交往定性了。在我的周圍大多數都是聰明人,高智商高的很。就是少有和我聊得幾句。我的親友兄弟在一起,就喊著「喝酒,打牌,打牌,喝酒,,」。麻將桌上我贏錢的概率是0.001%。玩的小每次一兩百的出去,,,要說打心眼裡覺得他們少文化。但是玩起牌來又是那麼老鬼精明。誰敢說他們的智商不高?

「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鍾子期在岸邊打柴,聽到船上俞伯牙在彈琴,他說:你彈奏的是孔子祭顏回;你又彈奏的是高山,流水。,,當大官的俞伯牙和低賤的樵夫鍾子期結義的故事。這是春秋時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來由。

儒家說 : 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又說 :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其實孟夫子只能說對一半了。人的智商高先天佔一半。另一半是自學。並且兩者必須結合,就成才了!

許多中國人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童年的孟軻愛貪玩,他的母親當他的面割斷了手工織布的機樞,經線,,,不讀書,就沒有生活。(「斷機人」的來歷)

隔壁的是鐵匠鋪,整天叮叮噹噹影響孟子的讀書,孟母搬家了,新鄰居做木匠,整天爆木花,敲木桶,妨礙讀書又搬家,搬了三次總算清凈了。這就是歷史上的「孟母三遷」故事。竇燕山教出五個兒子成才。「岳母刺字」等,這些都是父母的傾心管教,孩子有志自重,「懸樑刺股」最後名流青史的的佳話。

現代的社會大多父母溺愛,嬌慣,怕孩子吃苦,也許不記得「子不教,父之過」!許多孩子本來天賦就不高,父母的智商偏低,遺傳後又不開發,讀書怕辛苦,父母只養不教,,,

都說成功是天才加上勤奮的結果,智商高的大都不願和弱智的交往過密,沒有共同語言,沒有相互學習欣賞的地方,很自然的不必枉耗精力、浪費表情,,這也是改變不了的現實!

3、這個問題有問題,高智商的人不喜歡與自己區別太大的人交往比較準確。

從生物角度分析,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基於天賦角色,孤獨是必然。今天人類社會,叢林法則,依然在生活中時隱時現,人類競爭已經進入智力角逐的層面,第一孤獨是必然,第二不同層次的交往耗費時間,浪費精力。

人才,是效率和能力的競爭,人才沒有時間耽誤在低效的交往中。因為他們對什麼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有獨到的見解理解。物以類聚人以腦分,沒有共同語言沒有相同境界,沒有彼此如認同,可以相識,無法深交。

4、智商高不是不愛與人交往,很多時候是因為話不投機,觀念懸差大,他們大多知識淵博,通古博今,當然人生觀世界觀不同常人,又因這類人勤思考,不願把時間浪費在低俗無聊的事情上,常與幾個有共同語言的人一起。

陳經認識一老頭,地質局工作,五零後大學生,單身,講起高科技技術無所不知,滔滔不絕,工資也高,稱自己錢沒處花,卻喜歡孤身一人過,問及為何不找一老伴時,搖頭擺腦道:不想找,很難找到一個聽得懂自己說話的,不懂對方,沒有共同語言就是互相傷害拖累,不找也罷。

最後分享一首詩歌給大家。

我坐在最後一排

——靈遁者

你要找到我很容易

我坐在最後的一排

那裡有我全部的哲理

你坐在那兒就能感應

你要找到我也不容易

我坐在最後一排

前面燈光閃閃

前面人群攢動

哪怕是為安撫孤獨的靈魂

你也會上前

我坐在最後一排

聽不見,看不清

我是通過你們的背影

來慢慢聽懂

來慢慢看清

這是我至高無上的人生

這是我至清無魚的靈魂

這是我至善至美的行為

我全把它留在最後一排

進來的人

出去的人

都只是進來,然後出去而已

我至尊無形的位置

就一直被風和空氣坐著。

獨立學者靈遁者整理提供。


推薦閱讀:

TAG:智商 | 高智商 | 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