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明治維新150年

淺談明治維新150年

  2018年是明治維新150周年,撇開狹隘的民族主義不論,況且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是有民族主義的國家,也正是因為它那兼容並蓄的文化讓漢字和華夏文明傳承到了今天且至今仍在影響著世界。

  那麼日本在明治維新以來的這150年究竟幹了些什麼,教科上有的,歷史學家們說的諸如船小好調頭的工業化改革的老調我都不用重複了,而我想說的自己的觀點是,它是一種新文化的產生。也就是近代和現代日本本身,並且這種文化現在還在潛移默化地影響這這個日本曾經的老師,我們自己~甚至影響著整個東亞和全世界,這是日本第一次挑戰了中國近幾千年來在東方世界的位置,獲得了話語權,而我們仍活在這個明治維新的後時代里。(如果不明白這點我們就會看不清國家近30年來崛起的真正軌跡以及和日美摩擦的根源,其實大家都是在爭奪區域老大的位置,美國只有加上日本,才能保證在東亞自己的勢力不翻船,這是一部三國史,並不是單邊關係)因此明治維新的意義,是世界的明治維新,它把全球化的基礎一直拓展到到了亞洲的每一寸土地,包括北朝鮮,你也不得不說,沒有明治維新也就沒有這個國家了,可能和現在的南美洲,非洲差不多也未可知。(南美和非洲的語言,文化,和之前土地文化上的延續性自不必多說,有很多學者認為正是明治維新和日本崛起於列強,包括此後的戰敗,催化了亞洲各個民族國家的形成,到了今天的局面,而沒有西方的殖民地)

  我想用一個比喻,就是生孩子。紮根於東方土地,學習於中華,保留和改進在日本的『原生中華文化日本版本』,在150年前,接觸到新的西方文化,我稱之為『人的理性和物的科學』(其來源於已經消失的古代文明,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巴比倫,希臘,羅馬等等)而它們的碰撞並沒有類似西方文化在中國大陸的發展(要麼化作義和團抵抗外來文化入侵,要麼全盤否定地破四舊)相反,日本的拿來主義吸收了西方文化,且探討了它和東方文化如何共存以及融合的問題。(其實東方文化研究的哲學中心一直是人,所以與其說我們是佛教文化,道教儒教文化,其實我們信仰的是人與人的關係;而西方信仰的是神與人的關係,和人與物的關係,1000年中世紀是神權壓倒人權,文藝復興到產業革命是人權和科學,解放了全人類禁錮的思維,而日本既保留了人的關係,又把人和物的關係上升到全民學習,和國家高度,這是明治維新)

  日本學者-菅原道真(被後世尊為日本的學業之天神,可見在某些領域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在日本是很受重視的,經常有壽司之神,瓦片之神)在1200兩百多年前,日本貴族全盤漢化之風盛行的時候提出來『和魂漢才』的理論,而明治維新就是一次『和魂洋才』的改革,徹底地學習西方,但是比他們做得更細緻周到。日本大學的科研能力同樣也是驚人的,在很多領域都以小的突破點站在了整個學科的前沿,他們似乎不擅長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沒有出像Apple的iPhone一樣的產品,也沒有中國華為一樣的膽量和魄力,但是可以在每一個領域把你學科的才,學到最精緻,並且創新出自己的突破的認真精神。這種1200多年來拿來主義的奠基,是明治維新成功的民間基礎,也是醞釀這種新文化的根-物盡其用而為能,人盡其才而不問你來自何方~

  在牙科學,醫學的世界裡,日本保留了很多看病以及製作修復體的傳統方式(有些江戶時代佛像製作的技法被直接應用到牙科修復體的製作工藝里,中醫望聞聽切和中藥的合理性在日本得到極大的發揚)但不能說醫療的現代化以及管理模式會比西方落後。製造業當然就更不用說,他們儘管在中國的競爭里在這幾年略顯加引號的頹勢,但日本的企業已經不是一個人的企業,也不是投資者的企業,而是活的有生命力的一種存在體,有內在的核心精神,和不斷注入的創新的血液,全國不可估計的百年企業數量之多,恰恰就是我們最應該學習的地方。他們的企業即家,至少大部分員工如此認為,這是一個人生價值共同體。為了避免員工裁員,很多員工組織起來投入機器人的開發,這就是死灰復燃的SONY。一個工匠的USB能力挽狂瀾住一個公司,是TOSHIBA。一個來自中國唐朝的建築技藝能傳一千多年,公司開了幾十代人,是金剛組。我只能說,擁有守護知識技術的精神的人是文化的最大載體。而明治維新把人的作用發揮到了最大。(對華戰爭其實是明治維新的倒退,而並不是明治維新的必然產物,日本很多學者的自由被禁錮,很多人的思想被軍國主義綁架,就像法西斯其實也並不是真正的德國文化一樣,有歷史潮流的因素更大,殘酷的現實也催生了諸如希特勒一樣的人,二戰是人類工業化和全球化過程中的一個深刻教訓,沒有真正的受益者,但它就是歷史殘酷進程的一個有好壞兩面的齒輪,是人類學應該研究的一個重大疾病預防課題,跑題了)

  政治,經濟,共和,民主,文明,法律等等我們現代中國人耳熟能詳的這些辭彙其實都來源於日語,是日本人第一次把這些辭彙從英文,法文,德文翻譯成了漢字。而我所喜愛的一個牌子MUJI,你從它的風格,你並不能完全說它就是西方,是帶東方色彩,或者就是北歐簡約,它都不是,它是日本設計的一種文化之一,在日本有很多品牌,設計以及理念,都是在對於傳統東方世界裡生活,習慣,文化的保留的基礎上,又大力吸收了西方文化和科學精神里,合理的東西。近現代的日本文化本身就是這樣的一個混血兒。

  從動漫業服務業的發達,到政治的廉潔程度在世界屈指可數。日本並不是在學習,而是在不斷創造一種新的文化,從輸入變為輸出。它是在強烈懷舊地保留古老東西的同時,在思考能不能在這個基礎之上建造,既不屬於原來的日本,也不屬於現在的西方,的新的東西。浮世繪和梵高等印象派大師的畫作在我心裡不禁閃現,我想藝術大家們看到的東西叫做未來。

  是的,我在這裡想闡述的並不是我們的中國有多優秀,也不想討論世界上發生的戰爭的對與錯,我想說的是,我們人類的未來,文明的未來。世界在信息化的浪潮下已經越來越小,文化與文化,文明與文明之間已經在兩次世界大戰的激烈碰撞,和近幾十年的摩擦里不斷摸索著走到了今天。未來終將有一天,文化會以全地球乃至未知宇宙文化的形式不斷融合。

  那我們中國在那個時候,到底是以華夏文明幾千年來不變的形狀出現,還是以一種世界化的文化面貌出現,將關係到我們文明文化的存續問題。(我們古代的唐朝是一個兼容並蓄的朝代,那是我們歷史時期最黃金的時代,是我們最好的老子孔子)我們的前面也有埃及,巴比倫,波斯,印度等等的偉大帝國,慢慢把自己的文化抽出了歷史舞台,雖然也留下了偉大的身影和各種技術,但總的來說並沒有給世界留下持續的影響力。

  我們的鄰國,自150年前以一種低微謙卑的姿態,向列強學習,而第一次站在了和影響了東方世界至少三千年的大哥大中國面前,並且在這150年里不斷輸出自己的思想,文化,以至於在西方世界,Japan和china這兩個辭彙一度成為很多老外小時候對東方的一個理解概念。沒錯,文化上,並不是China比Japan的概念大很多,我們這一代80後就是在說著日語辭彙,看著日本動漫,也有在口頭上叫著抗日的故事裡,慢慢長大到中國崛起的。

  在2017年的最後一個月里,面對著2018年,這個150年前大洋彼岸在以全新的姿態學習世界的潮流,明治維新開啟的記憶里!我想說一句,中國之強大,文明之延續,必先肯定中華傳承千年之文化,並加以創新,謙卑學習,走出自己特色的路!守禮之邦,興業之邦,有德有才的精英階層,守法守禮的公民社會,公平寬容的競爭平台,有責任感對社會有擔待的企業,醫療機構,教育機構等等,才是我們下一個150年,應該作為這個國家的公民真正需要努力的!

  文明的延續並不是經濟和工業上有優勢就會延續,它包括你的語言文字,文化習俗,思想哲學等的擴展擴張和傳承,縱觀天下文明,鮮有在各方面能一直延續的,舉目當今中國,我並沒看到有超出王陽明,和曹雪芹之大家,所以很遺憾,我並不認為中國之文化在崛起。經濟和社會是在崛起沒錯,中國雖然這個根沒有斷,但現在仍是文化衰退期,我們正在慢慢遺忘自己文明最寶貴的東西,不是我居安思危,如果一種文化在一百年里還不能不斷擴大其對外的絕對影響力,它就會被其他有影響力的文化所取代,恰恰因為中國現在看上去很強大了,而最容易被遺忘的,往往是你的強大到底是來源於你自己的文化,還是學來的,是否能不斷創造適應歷史環境,有著優越性的新文化~這點很重要,我們在評判古代文明標準的時候,就是以是否是原生創造性文化來判斷它時期的早晚一樣,不能創新就只能被淘汰,日本雖然不是原生文化,但它現在是確確實實創造出了自己的新文化,對世界很多國家有著非政治的影響力。不得不說這是創造性文化的逆襲和成功。

  所以讓我們一起,也花一個150年,來一次我們自己的,明治維新!是時候了

(比喻,我一直覺得明治維新最大的成功不是經濟主導其他改革包括工業改革,而是文化改革主導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才構成了我們這個鄰國真正強大的,心の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上僅本人關於明治維新的一些淺薄思考,歡迎批鬥~人生本就是你學我,我學你,學到老,斗到老的一個過程~把這個斗字理解成大家彼此相互的競爭努力吧~也把這個斗字送給在未來的2018的這兩個國家~祝願一衣帶水的鄰邦,彼此共同有更好的未來~

丁酉年十月十四

推薦閱讀:

TAG:明治維新 | 日本文化 |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