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後的非獨生子女現在怎麼樣了?
昨天接到閨蜜電話,神秘兮兮地「諮詢」我一個關於人生的問題,並言辭懇切地說關係到她下半輩子的幸福。
閨蜜的老公一直想生二胎,閨蜜一直堅持「三不」的政策,不反抗、不行動、不表態。昨天兩家老人語重心長地給閨蜜上了一課,從政治政策講到社會經濟,大到振興祖國小到養兒防老,簡要總結為「生二胎勢在必行」。
「你說我應該怎麼辦?大寶就怕爸媽不疼他了,說什麼也不要弟弟妹妹,我看新聞老大把二胎摔死掐死的,想想都怕。萬一大寶將來有什麼心理陰影,性格不好怎麼辦……」
我聽著她反反覆復地絮叨,心中有些好笑,我連男朋友都沒有,怎麼有人生經驗指導她的問題呢?
我說,「我給你講我的故事吧!」
「妹妹不是分走你的愛,我們是想多個人來愛你」
在80、90年代,受計劃生育政策影響大多數家庭都是標準的三口之家模式,這使很多90後成為家裡的「獨苗」,而我們家偏偏不是。
我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很多朋友聽說了我的「身世」第一反應就是你父母肯定重男輕女。誠然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可能是形成五口之家的家庭結構的原因之一,是,又不僅僅如此。
我們都曾經問過父母同樣的問題,為什麼要生弟弟/妹妹?父母的答案很樸實「不想等我們不在了,你們無依無靠。」
兄弟姊妹是父母幫我們選擇的朋友,從小教育我們互助互愛,他們是父母送給我們的守護天使。「等我們不在了,兄弟姐妹替我們照顧你,以後成家在婆家受欺負了,就回來娘家還有人。」
家裡三個孩子在物質相對匱乏的90年代意味著什麼呢?
因為一盒餅乾,要「打架」;因為一件衣服,要「打架」......長大以後,我完全想不起來我們姐弟任何關於「打架」的畫面,只能想起母親將香腸平均分為三份,將餅乾平均分成三份......沒有「重男輕女」,也沒有「長幼尊卑」在父母眼裡他們給我們三份平等的愛,而我們又從彼此那裡得到三倍的手足之愛。
姐姐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關心著我
16年我大學畢業,彷徨無助。
姐姐說,「來找我吧!」
我拎著大號行李箱坐著深夜的火車輾轉到姐姐所在的城市,凌晨2點她站在出站口等我,身上已經被蚊子咬得遍體鱗傷,她說我一個女孩子深夜坐車不安全。
我忘了,她也是個手無寸鐵的女孩子。
姐姐的合租房不足15平米,一個人已經活動受限,兩個人就更加擁擠。
她說,「沒事,工作慢慢找,姐姐養你。」
可是我看見她把每天晚上的剩飯裝進飯盒,留作第二天的午飯,因為捨不得訂每天15元的外賣;她每天早上6點鐘出門,因為公司太遠、路上太堵、打車太貴.....
其實她過的並不好,只是她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照顧著我,集她全力保護著初出象牙塔里的妹妹。
我和姐姐的關係很微妙,如師如友、如兄如母。
我學會的第一個字,是她教的;我的高考志願,是她幫我報的;我暗戀的和喜歡我的每個男生她都知道,像朋友一樣幫我分析什麼樣的男孩更適合我;我的所有化妝品都是她送的,初入職場幾乎所有工作問題、人際關係都是她幫我分析解決的。
比老師更親密,比朋友更坦誠。
2013年《快樂男聲》有一個叫賈盛強的男孩唱了一首《姐姐》唱進了我心裡,也許有姐姐的人才能體會這種心聲。
歌詞「長大以後現在的你,為人娘為人妻,記得小時候這樣做過家家泥.....我的姐姐長著一對可愛的虎牙,大手牽著小手,陪著我長大,我的姐姐長著一頭烏黑的長髮,以後找個美麗姑娘一定要像她......」
謝謝你陪我長大,也願你幸福。
「父母欽定的男朋友」
弟弟昨天給我打電話說「姐,我工作丟了…」
我二話沒說給他微信轉了3000元,留言:能力有限且行且珍惜。
弟弟94年,大學畢業一年多工作換來換去,一直過的不太如意。
通常這種撫慰心靈,雪中送錢的工作都是姐姐來做,如今卻也輪到了我。
以前父母常說,弟弟是送我們出嫁的人,萬一受了欺負要找弟弟幫我們出氣。我開玩笑說弟弟是我爸媽「欽定的男朋友」。
我和弟弟相差一歲,幾乎是一同長大相比姐姐「長子」般的照顧,我和弟弟更像朋友。他小時候不及格的試卷都是我翻出來偷偷告訴爸媽,然後他被男女混合一頓胖揍;他第一次暗戀女生,是我先發現然後幫他選禮物;他工作不順利,第一個打電話給我,我告訴他我的人生經驗.....
在弟弟的字典里,我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我並不知道,在我看來我真的把他當成「男朋友」,每次搬家提重物臟活累活,我首先想到的人就是他,唯有自己親弟弟才能讓我安逸得心安理得。
相聚是為了下一次分開
手足相聚通常是因為節日或者父母,春節前夕我們從不同的城市奔波回來,父母通常很高興,忙忙碌碌地坐著年夜飯。我們幫忙做一些可有可無的「幫手」工作,因為不願破壞母親「幸福的忙碌」。
我們交談,談工作也談生活,但很少發表意見,也不會冒昧地詢問工資多少、是否已經戀愛。成年以後我們學會了彼此尊重,似乎明白有些困難終將自己克服,手足親情也只能是人生看客。
父母如果不在了,我們是否還會這樣相聚呢?父母常說的互相扶持、相互照顧是否真的能做到呢?
越長大越孤單,終於明白手足親情不同於其他的人生看客。我們看過彼此的懵懂年少,了解成長路上的每一步苦辣心酸,我們留著一樣的血,在同一間小屋裡共食一日三餐十餘載。我們的生活交錯又分開,忽遠忽近。
每次相聚都是為了下一次分開,再次相見不是「好久不見」而是「再見真好」。
t2Ud4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