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sk說過的話(三)--原生家庭的互動模式對孩子的影響
本周那些sk說過的話(三),一起學習原生家庭的互動模式對孩子的影響,學習更好的成為父母,更好的做好子女。
我很高興來到這裡,我很高興我在這裡,我也很高興你在這裡,因為我是一個分享者,即便有著NLP導師的名頭,有著完形治療師、高級催眠師、LP教練、匯流董事長的諸多名頭,但是我很喜歡的身份,是做這個分享者,來響應連接的緣分,來分N享生活的美好或是缺憾,來分享生命的智慧或是迷茫,來分享成長的快樂或是煩惱。人生總會有一些溝溝坎坎需要去跨越,生活又總是有一些缺憾,有一些遺憾想要彌補,生命里又總會有一些迷茫需要感悟。看到的時候會很美,其實想到的時候一樣會很美,就好像可以想到你的眼神裡面閃耀的那些善意,可以想到你的笑臉,在笑臉中包含著一些期待,於是在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出一個彩色的畫面,一個明亮又清晰的彩色的畫面,不近也不遠,感覺到溫暖和流動,就好像彷彿那是個草原的湖邊,廣闊高遠,藍天,美麗的藍色,在那裡捧著白雲,白雲在那裡漂浮著,而陽光點亮了綠色的生機,小草的柔軟,小花的美麗,湖面上輕柔的平靜,時而會有漣漪擴散開來,一圈一圈,就像是人的存在,從漣漪中間向著這個世界散發著連接和成長。
s.k.
現在對於健康的定義是這樣的:一個健康的人是指身體健康、思想健康、心理健康。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會懂得愛自己,欣賞自己,喜歡自己,肯定自己,如果原生家庭有負面的影響,那麼通過學習也是可以調整和修復的,在原生家庭里,如果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那麼就會形成負面的表現,或者情緒不穩定的狀態,會在人際關係交往中有障礙,會在思維上產生偏差或者過激的行為。不僅可能傷害到別人,也會傷害到自己,原生家庭中如果有一些分離沒有處理好,可能需要用一輩子的努力去追尋,追尋那個永遠不可能回到的過去。而通過學習可以學會情緒管理,學習處理原生家庭中未處理好的事,比如沒有說出來的話,沒有表達出來的感受,沒有得到滿足的期待,可以學習處理一些創傷事件。
故事:
有一個男士,我認識他時,他是14歲,不去上學,每天都待在家裡,把自己鎖在房間里打遊戲,到吃飯時也不肯出來,如果硬是逼著他出來,他就會在飯桌上大發脾氣,甚至動起了刀子,讓父母給他買很多的零食、飲料放在房間門口,基本上只有兩個時刻需要爸爸媽媽,就是要買吃的,或是要給他的遊戲卡充值。如果得不到滿足,他就會威脅,會把桌子掀翻,就會拿著刀子要把自己弄傷,打開窗子要去跳樓。這個爸爸真的沒辦法了,有一天兒子在電話里說,你們在規定的時間裡如果不回來的話,我就跳樓,然後兩人其實已經到了樓下,兩人商量著應該怎麼辦,所有自己能想到的辦法都試過了,現在狠狠心吧。如果他真的跳樓摔殘廢了,我們就養他。這個爸爸真的是沒有辦法了,而且他跟太太的關係也越來越冷漠,兩人一天到晚都說不上幾句話,不是沒有話說,而是說不出來。於是他開始學習,開始去尋求幫助,想要有所改變,於是開始對他有了一些了解。他是他們那條村裡出來的第一個大學生,他是他爸爸和家族的驕傲,而他對爸爸是非常負面的,他非常看不起自己的爸爸,因為她的父親脾氣很暴躁,特別是對他媽媽不好,而且會動手打他媽媽,他是家裡最小的一個,在他成長的家庭里一直處在這樣的環境中,雖然他自己是村子裡出來的第一個大學生,但他並沒有把這份成就放在心裏面,而其實他想要通過自己成為大學生能夠幫助到他的家族,能夠幫助哥哥們過上小康的日子。不幸的是他沒有,他不僅沒能夠拯救他的家族,而且自己的小家也陷入到了這樣一種局面。
還有一個女生,聽她說起過,她在上初中的時候被她的數學老師侮辱了,她的數學老師是個男的。當她說到自己的數學老師時,她有一種滔天的憤怒和情緒。她有一個姐姐,和爸爸的關係很不好,她去爸爸媽媽房間的時候不會敲門的,而是一腳就把門踹開進去,不會叫爸爸,跟她爸爸就像陌生人一樣的說話。她講其實她在初中的時候,在課堂上是因為回答一個問題,被數學老師訓斥了一頓,造成了她很深的影響,從那之後她就不去上學了,她就定性為那是侮辱。而在家裡面,她和爸爸的關係也是不好,爸爸的脾氣不好,跟媽媽經常吵架,所以在她的記憶中的都是很負面的東西,在她的原生家庭里到底發生了什麼對她有影響,是什麼樣的影響讓她不上學,讓她在家裡的關係是這樣的呢?
薩提亞女士在家庭關係治療方面非常有成就,是世界上公認的,她對家庭關係中一些習慣的應對模式進行了一些總結,就像人們面對一些壓力或者衝突時總是用已經習慣的模式第一時間去應對,而這些習慣的模式也叫做應對姿態。在家庭當中,大概有4個相應的應對姿態。一種是指責,經常性的指責,指責的時候不能接受別人說不;一種是討好,經常性的討好,不能接受自己說不,就只能討好,好像自己就應該去壓抑自己的憤怒或情緒,就只能接受;一種是超理智,超理智的人總是在講對的話,正確的話,不帶感情色彩,這個時候看著這個人是那麼冷冰冰;還有一種是打岔,經常性的打岔,意味著習慣於分散注意力,不能專註。這四種姿態通常在家庭中會經常出現,每一種姿態都是負面更多,所以在家庭裡面這些負面的應對姿態在溝通中發生的時候,怎麼樣能夠讓溝通有所轉化,讓溝通能夠轉到正面積極的角度,即便不能夠轉化,也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薩提亞女士有一首詩詞說到:當我內心足夠強大時,你指責我,我會感受到你的受傷;你討好我,我會知道你有多麼希望被肯定,被看到;當你對我超理智,總是講道理,我會體會到你心中的脆弱和害怕;當你總是打岔的時候,我會知道你有多麼希望安全,多麼希望有歸屬感。指責意味著是一種求生存的溝通姿態,意味著有一些誤會發生了,不知道自己的內心壓抑的那部分是受傷,不敢去碰觸那個受傷的部分。討好是有期待可是卻不能接受自己去說不,而且有期待也不敢去很好的表達,會在心裏面壓抑,壓抑一些憤怒,憤怒是向外攻擊的力量,現在不能向外去,就只好去攻擊自己。超理智的人總是講對的話,不帶感情色彩,就像怕被抓到會犯錯,這個時候內心裡有一些脆弱不敢去正視,內心裡有一些害怕不敢去碰觸。總是打岔,總是分散注意力,不能保持專註,那是因為他太久的時間沒有被看到,沒有安全感,沒有歸屬感。
安全感受原生家庭的影響非常大,因為安全感不足的時候,自信心就會不足,就會擔心被拒絕,被批評,被傷害,不知不覺就回去迴避,甚至去逃避。那麼安全感是來自於幾個方面的,首先就是情緒的穩定,如果情緒總是不穩定,那麼就意味著沒有很好的安全感。就像在原生家庭裡面,爸爸媽媽的責任,角色的分工,通常會一樣,在中國的傳統裡面,父親通常意味著有更多的責任,母親意味著有更多的慈愛和包容。在原生家庭里,如果媽媽的情緒總是不穩定,通常對孩子的情緒穩定會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在家庭裡面,媽媽總是很強勢,那麼女兒長大後和媽媽之間的關係就會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會有很多需要去修補和彌補的地方,不是簡單的母女的感情就可以處理的。安全感第二個方面是重要關係的和諧,有和諧的關係,安全感的形成就會越來越好,重要關係的缺失對安全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再有一個方面就是獨立自主,一個人自己能夠做選擇,並且能夠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叫做我選擇了我想要的,我要親手把它創造出來。這幾個方面是形成安全感的重要方面。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時,
你指責我,我會感受到你的受傷;
你討好我,我會知道你有多麼希望被肯定,被看到;
當你對我超理智,總是講道理,
我會體會到你心中的脆弱和害怕;
當你總是打岔的時候,
我會知道你有多麼希望安全,多麼希望有歸屬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