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能有多大?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不管我們想不想承認,基因就像是刻在靈魂深處的烙印,先是影響性格,繼而影響生活態度,到最後可能就影響了整個人生。

有人說,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不管你多想掙脫,終其一生也無法擺脫父母的影子。

這種感覺,大概就像知乎網友 @清河 說的那樣:

當我發現我抱怨的內容,語氣,神態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樣的時候;

我感到一股寒意從脊背上竄上來,深深地無奈與悲哀,終生難忘。

我們不得不承認,原生家庭對一個人三觀的影響,實在太大了。

一、影響生活態度

《無聲告白》里有一段關於家庭的描寫,印象很深:

家庭,有時候會是一個以愛的名義設置的牢籠,其恐怖在於,門上無鎖,你卻不敢推門而出。

只能咆哮地接受一切愛的安排,直到最後溺亡其中,或是被時間所離散。

是的,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總是潛移默化的,等我們意識到的時候,那些影響早已經深入骨髓。

就像一則泰國公益短片說的:

面對孩子「我們可以種豆芽嗎」的請求,媽媽的一句「我們試試」,不僅讓女兒成功種出了豆芽,也成功實現了夢想。

如果你是視頻里的小女孩,當你向父母提出「我可不可以」的時候,父母會怎樣回答呢?

有的父母也許會說,「好啊」。

也有的父母會說,「我們又不會」「好好讀書才重要,別想些沒用的」。

如果遇上第一種父母,那孩子大概就像視頻里的小女孩一樣。

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大膽嘗試生命里的每一種可能,努力實現人生每一個目標。

如果遇上第二種父母,那孩子可能這次會放棄種豆芽。

下次會放棄喜歡的特長,下下次會放棄想學的專業,等到最後可能就會放棄原本最想要的人生。

也許很多人都曾這樣想過吧:

如果當年能被更溫柔地對待,如果性格里張揚肆意的東西能被保留住一些;

如果面對生活能夠更有個性和想法,如今是不是會活得更洒脫?

想起一位網友曾這樣形容父母對自己的影響:

就是自己特別想要逃離他們的控制和思路,卻又驚恐的發現自己跟他們越來越像。

不喜歡媽媽總是為了婚姻和家庭隱忍,天天勸她「過得不好不要忍」,可有一天突然發現,原來自己也在忍;

不喜歡爸爸總是為了一點小事發怒,總是告訴他「不要發脾氣」,可有一天突然被告知,原來自己也脾氣很大。

要知道,幾十年的耳濡目染,是比任何東西都要強大的力量。

它就像雨滴,一滴一滴落在我們身上,開始時總是難以發覺,發現時早已濕了衣裳。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不管我們想不想承認,基因就像是刻在靈魂深處的烙印。

先是影響性格,繼而影響生活態度,到最後可能就影響了整個人生。

二、影響人生格局

網友風淺霖曾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臨近年關的時候,她和母親逛街,看到了一位衣衫襤褸的乞丐。

母親拉住想要離開的她,從錢包里掏出了100塊錢,遞給了這位乞丐,說:「新年快樂。」

後來,母親是這樣解釋的:竭盡所能地幫助別人,別人就會因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從那以後,她自己也學會了與人行善。

這是父母對孩子人生格局的影響:

即便人世險惡,也要為善良行動,為正義發聲。

如果被傷害,儘管會懊悔,會不甘心,但絕不會憤世嫉俗,傷害別人。

再講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個男孩子。

很小的時候,他和父親一起去書店買書,看到一本很可愛的童話書,他很想買。

父親看出了他的想法,趁人不注意的時候撕掉了最後一頁的價簽,迅速地把書塞到了他的口袋裡。

他當時獃獃地站在原地,默默地接受了這一切,他長大以後,也會下意識做出類似的行為。

比如趁著人多的時候逃公交票,或者逛商場的時候直接撕掉包裝吃完想吃的食物。

直到有一次,他在逃票的時候被司機抓住了。

周圍人的眼光火辣辣地投在他的身上,他趁著到站飛快跑下了車,在那條街上跑了很久很久。

這也是父母對孩子人生格局的影響:

他明知道有些做法不對,但還是會為了貪圖小利去做。

只有等到被揭發或者被傷害的時候,才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格局,卻都是從父母那裡學到的。

如果父母展現給孩子的,是溫柔的世界,美麗的星空,善良的人群;

那等他長大的時候,就有足夠的胸懷忍受各種無趣的生活。

如果父母展現給孩子的,是世俗的生活,灰暗的黑夜,殘忍的同伴;

那等他長大的時候,就會選擇性忽視掉世界的美與善。

你看,人與人起點真的不一樣。

三、影響對愛情和婚姻的看法

電影《念念》的女主人公育美有一個不幸福的家庭。

媽媽總是和爸爸發生爭執,還會遭到爸爸家暴,好不容易改嫁遇到對的人,卻因為難產而死。

受到父母親的影響,育美一方面極度渴望擁有自己的家庭;

一方面又總是擔心男朋友會不愛自己,每天都在糾結和痛苦中徘徊。

父母的相處模式,是我們最開始接觸和了解愛情與婚姻的入口。

像育美一樣的孩子,在湊合的夫妻關係下長大,見過了爭吵、暴虐和殘酷,對愛情失望,對婚姻厭惡。

他們不敢戀愛,不會結婚,更不願意生孩子,因為害怕成為媽媽那樣的女人,結婚後變得歇斯底里;

更怕遇到爸爸那樣的男人,婚前的誓言變成婚後的破口大罵和動手動腳。

因為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所以要花很多力氣踢開那些糟糕的,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哪條路是對的。

可在幸福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是不一樣的。

他們見過好的感情是什麼樣的,擁有對健康的愛的敏銳嗅覺,很容易就往正確的方向跑。

他們相信自己會擁有像父母一樣長久又幸福的愛情。

所以哪怕受過傷,也始終滿懷著對愛情和婚姻的期待;

哪怕還孤單一人,也相信對的人正在來的路上。

總以為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僅僅存在於前半生,比如性格,比如思想。

等長大了才知道,原生家庭也影響了我們的愛情觀和婚姻觀,影響了表達和接受愛的能力。

正因為如此,原生家庭也影響了我們後半生的選擇,比如如何愛一個人,如何經營婚姻,如何對待孩子。

從這種意義上來講,父母不光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也影響了我們下一代。

我們每個人,都是經由父母才來到這個世上。

我們最先接觸的世界,就是父母為我們打造的小世界。

我們永遠無法選擇生於什麼樣的世界。如果有幸遇上好的,那就一邊感恩,一邊努力;

如果遇上不夠好的,那就在不幸中學會慈悲,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就像作家沈三廢說的:

我的原生家庭沒有給過我安全感,談不上有精神後盾。

這讓我成年後很容易把情感寄托在別人身上,像是附在他人身上吸取養料的怪物。

這世界能靠的除了自己還有誰呢,當務之急還是要快快成長,自己給自己安全感。

人生就是這樣,如果開始時不夠美好,就學著與生活和解。

把那些在自己看來不夠正確的生活態度當成一面鏡子,來督促自己;

去讀更多的書,走更遠的路,看更美的風景,努力形成自己的格局;

試著敞開心扉,試著學會愛與被愛,試著與愛人真心擁抱和互相取暖。

我們終此一生,不過是擺脫那些不好,再去遇見一些美好,直到找到真正的自己。

作者:王獅獅

來源:每日七言(ID:mrqy88),經授權發布

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感觸特別的深,因為我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原生家庭其實是很糟的,父母每天都在吵架,有時候會打架摔東西甚至提出離婚 。就像文章里說的,我沒見過好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所以我不敢去相信自己能擁有,所以我恐婚,有期待卻依然恐婚。他們所帶給我的是斤斤計較和貪小便宜,是不聞不問卻追求結果,是不聽解釋直接打罵,是動不動你怎麼那麼賤,你xxx去死啊你,是以父母之名來傷害我,羞辱我,是讓我對我們心生恐懼,在他們面前小心翼翼,是想老鼠躲著貓。

可是儘管如此,我還是長成了一個陽光開朗活潑樂觀的人,我常常掛在嘴角的酒窩很可愛,面對陌生人面對服務員面對乞討者我很有禮貌心裡「充斥」著的是人人平等的觀念,三觀很正也充滿正義感責任感,待人處世溫柔大方。雖然,我並沒有那些在溫柔有文化有氣質的家庭里長大的人那麼平靜,我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會有暴躁的時候。

所以我想說啊,儘管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但是我們就可以像魯迅先生說的,踐行拿來主義,從他人(主要是父母)身上拿來好的習慣,有挑選的從他們身上攝取東西,而非被強加著不懂拒絕的在日常生活中被灌輸了不好的習慣從而深刻的影響了你。

世界夠好,我們也是一樣


恐婚

恐孕

不相信愛情

害怕生孩子

害怕自己教不好孩子

對男人有種莫名的畏懼

害怕別人大聲說話 無論什麼聲音稍微大一點就會覺得自己又做錯了什麼

長大以後才知道

原來別人家的父親是做家務的

原來別人家的父親永遠那麼溫柔

原來別人家的父親對妻子那麼疼愛

我的父親只會在我開玩笑的時候扇我一個耳光

我的父親只會在我因為睡眠不足偏頭疼不想起床上學的時候拽著我的頭髮把我扯下床打我

我的父親只會在家裡吆五喝六不做家務並且指揮別人做家務

我的父親只會對為自己生兒育女的妻子暴力相向

我的父親只會對青春期愛美的我說一句 為什麼我們家就出了你這麼一個愛描眉畫眼的

我的父親只會在電話里對我說 我一定會打死你 逼著我離家出走

我的父親讓我在十五歲時得了抑鬱症

到現在

整整六年

我會自卑

我會睡不著

我會對食物沒有慾望

我會做噩夢

我會半夜裡莫名的嚎啕大哭

我會不知道怎麼談戀愛

我會對金錢抱著一種奇怪的價值觀

我會對別人不自覺的刻薄虛偽

我會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待著 沒有存在感

我會自殘

我會死


不想成為媽媽那樣的女人,

不想遇到爸爸那樣的男人,

不想自己的孩子過成我的模樣,

那麼,

談戀愛,

結婚,

生孩子,

為了不讓另一個人一起受罪,我本身活的不開心了,為啥還要讓另一個人一起痛苦?

我寧願一個人。


非常大啊。

不信任別人,覺得自己要非常好才值得被愛。對自己要求非常高。外表樂觀自信,其實在乎別人看法,世界觀灰暗。

不敢要求什麼,對自己受的委屈理所應當。覺得是自己的錯。

在愛情里容易將就,容易委屈自己。


從小我再也不相信任何人,別人看到的我都是開朗樂觀,實際上特別在意別人的想法,舉個例子,當我小時候丟了錢,我爸第一時間不是說丟了就丟了,而是先罵我一頓,然後再安慰我,久而久之,我再也不願把自己遇到的事情告訴他們。不能接受別人的善意。還有就是,再也不相信愛情這種東西。只不過是權衡利弊罷了


推薦閱讀:

TAG:原生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