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食·家鄉味」之山西篇:有幸最溫暖的相遇是剛好遇見你,太原!

一座城市的生長離不開文化的滋養。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一個城市的根、一個城市的獨特標籤。成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訴說著這個城市裡的故事,傳遞著一股溫暖的味道。

[初食·家鄉味]——還原最初的味道,走進你的家鄉——山西太原。

太原,山西省省會,簡稱並(bīng),別稱并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一座城的精神文化見證從博物館開始。

漪汾街汾河畔,中國煤炭博物館、山西省地質博物館、太原市圖書館、山西省博物院「三館一院」四大文化場館並立,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多元的藝術文明相交,是我們來尋找的太原的精神文化。

太原文化是一種混雜了中原農耕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民風民氣民俗民性的文化,是一種頑強進取、剛健有為、多元開放、勤儉務實的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蓮花落

太原蓮花落(lào)(也稱「蓮花樂」)是太原的地方曲種,是一種說唱兼有的曲藝藝術,流傳於城市鄉村,它的產生與發展與太原人曹強有關係。蓮花落的說唱詞,基本上是七言四句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來合轍入韻。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風火流星

晉陽風火流星俗稱「火流星」,是一門融民間雜技與中華武術為一體的民間社火表演藝術。主要在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一帶流傳。

風火流星表演中演員可做出行、站、坐、卧、翻滾等多種動作,人在火中,火隨人轉。其表演套路與武術套路大致相似,有雙龍開道、火龍纏身、悟空舞棍、火龍十八滾等樣式。表演時用小鑼鼓配樂,在不同的鼓樂聲中變換動作,扣人心弦。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清徐彩門樓抬閣(徐溝背鐵棍)

清徐彩門樓據傳起源與唐代,是一門集民間古建築技藝、民間美術、民間彩繪、民間手工技藝於一體的綜合藝術。

彩門樓作為清徐獨有的年俗文化,一個傳承多年的閃亮文化符號不知影響了多少人。如今這失去當年風光的地方,讓許多清徐人都難以適應,沒有了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喜氣彩門樓,連那句「歡迎你到清徐來。」似乎說得都少了些底氣。

廟會(晉祠廟會)

晉祠廟會是以晉祠為載體、以祭祀聖母誕辰為由頭舉辦的賽神會。坐落在山西太原市西南的晉祠,是供奉邑姜的祠堂。邑姜,姜太公呂尚之女,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姬發的后妃,周成王姬誦的母親,她是商周之交的一個光彩照人的偉大女性。

名優特產之石子饃

麵食的出現最遲在漢代之前。漢代,凡面制的食品統稱為「餅」。石子饃,又稱石子餅,為傳統麵食之一。因為石子傳熱快、散熱慢、受熱均勻,在古代就深受古人看重。因此產生了「石烹法」的獨特技藝。

剛做出來的石頭餅外皮酥脆,掰開之後內里香軟,面中夾著用小茴香做的餡料,一口下去嘴中充盈著面和餡料的香味兒。

名優特產之黃小米

小米原產我國,約有8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最為有名和最好的小米還數屬山西長治沁縣、太原陽曲小米。陽曲小米因其產地土壤貧瘠、乾旱,得天獨厚的成長環境孕育了香甜可口的純天然、原生態小米,絕對是走親訪友必備佳品!

名優特產之清和元頭腦

頭腦是明末清初的"仙醫"傅山發明的,用羊肉、羊髓、酒糟、煨面、藕根、長山藥、黃芪、良姜八宗物品混合煮成的不稠不稀的湯,故又稱作為八珍湯。人們清晨起來喝上一碗頭腦,既充饑活血,又取得了滋補之效。

名優特產之醬牛肉

天朝技藝:平遙牛肉獨特的製作工藝,使得牛肉軟嫩,入口即化。更加適合國人的腸胃,可長期食之,不易造成消化問題。健康飲食上優選!


推薦閱讀:

TAG:太原 | 山西 | 中國特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