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庸的三重身份

2018年10月30日晚上9點10分,香港《明報》網站發表《悼金庸先生》,宣布金庸先生於當日下午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該文章中稱:「今先生遽逝,對《明報》、對香港新聞事業,乃至對華文文學界,無疑都是一大損失。」

94歲,無疑已是長壽,但看到新聞的瞬間,我們仍舊希望這如同之前的許多次一樣,只是謠傳。金庸先生的好友倪匡當日接到媒體電話時還不願相信,一再追問:「哪裡來的消息?」但人生在世,去若朝露,病了多年的金庸先生,終究還是去了。面對著訃告,倪匡這位老朋友也只能在電話那頭笑著說:「就只剩我一個人了。」

第一重身份,作家

在生前的日子裡,金庸先生曾多次聲稱自己:「是個小人物,一生經歷極複雜。」但就是這個「小人物」,卻從二十世紀後半段開始至今,影響了足足幾代人的生活。在整個華語文化圈裡,既沒看過金庸的武俠小說,也沒看過他的書改編的電影、電視劇的人,幾乎不存在。

1955年,在《新晚報》工作的金庸先生在梁羽生的鼓動下開始了他第一部作品《書劍恩仇錄》的連載,由於受到廣泛好評,在《書劍恩仇錄》後,金庸先生繼續寫了《碧血劍》。此後的17年,金庸筆耕不輟,共寫了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作品,直到1972年,《鹿鼎記》連載結束後宣布封筆,不再寫作武俠小說。

問及原因,金庸先生在接受一家香港媒體採訪時說:「我寫作有個原則,希望不要重複。我一共寫了15部,很多事情都寫過了,很多人物都寫過了,再寫下去就都重複了,讀者就會覺得不好看,我自己也覺得不好看了。也可以這樣說吧,已經是『江郎才盡』了,已經沒有才能再創造新的故事、新的人物了。」

論及金庸先生在中國文壇的地位,貌貌個人認為,武俠小說泰斗一稱實不足以概括先生之成就,以對華人世界的影響來說,金庸先生足擔得起「文豪」二字。有人評價說,金庸先生的作品為幾代中國人製造了一種獨立於廟堂體系之外,卻又與國家意識契合的浪漫幻覺;他幾乎已一己之力將武俠這一題材提攜至登堂入室。

而據不完全統計,華語電視圈加起來,已經拍了9部《神鵰俠侶》,8部《射鵰英雄傳》,7部《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鹿鼎記》、《書劍恩仇錄》,5部《天龍八部》、《雪山飛狐》,4部《碧血劍》、《俠客行》。

文學上的成就,給金庸先生帶來了不菲的名氣和收入,在2016年第十屆作家榜上,已經封筆多年的金庸仍然憑藉《神鵰俠侶》850萬的版稅進入榜單,位列第17名。除此之外,許許多多影視劇、遊戲改編帶來的收益也使得金庸的作品,成為了華語影視圈最大的IP矩陣。

第二重身份,商人

但寫小說帶來的收益只是金庸先生收入的一部分。1992年,金庸就以12億港幣的資產,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而這筆財富中的大部分,來自於金庸先生創辦的明報集團。

1959年,一方面,由於厭惡當時大量報紙都在說假話、放衛星的風氣,另一方面,由於他的作品被大量盜印,金庸決心創辦自己的報紙——《明報》。但由於當時香港報業競爭激烈,《明報》直到發行了四個月後銷量才開始回升。為了帶動報紙銷量,金庸以武俠小說作者的身份每天寫連載。

伴隨著小說讀者群的增加,報紙銷量日益向好,《明報》開始向新聞、評論為主的大報轉型,成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嚴肅報紙。而在這期間,金庸憑著敏銳的政治嗅覺,和犀利的文章見解撰寫的社評影響力不亞於他的小說,連當時的香港總督也要每天看。後來,金庸還因社評、短評,切中時弊,筆鋒雄健犀利,被人讚譽為「亞洲第一社評家」。

具有商業眼光的金庸逐步擴大經營範圍,創辦了多家報紙:《新明日報》、《武俠與歷史》、《明報晚報》、《財經日報》等,並推動業務多元化,發展方向涉及出版、旅遊等。1991年《明報》上市,市值超過8億7千萬港幣,其中六成以上股份被金庸個人控制。

第三重身份,學者

年輕時的金庸一直是奔忙的,他筆耕不輟的書寫著「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故事」,不畏危險的抨擊著社會的不公之處。而到了晚年,金庸卻一頭扎進了學術的海洋中。在他看來,學問不好是自己最大的缺陷,還曾說:「我以為我的武俠小說是第一流的,但說是偉大的文學作品,那就不夠資格了。」

1999年5月,時年75歲的金庸受浙江大學邀請出任人文學院院長。當時有人對金庸擔任院長一職表示質疑,金庸回應說:「做院長壓力不小,有人說我學問不夠,我不會回擊,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做學習研究,所以我去留學。」

2005年,81歲的金庸為修讀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學位,特地飛赴當地上課。

2007年底,為了專心學業,金庸辭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職務。

2010年,他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此時,這位年近90的老人給未來的日子做了這樣的規劃:「平平淡淡過生活,過一點清閑的生活,能夠遊山玩水一下。」

曾經有人問金庸:「人生應該如何度過?」

金庸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但文豪也罷、商人也好,最能概括金庸先生一生的,還是他為自己留下的墓志銘:「這裡躺著一個人,在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他寫過幾十部武俠小說,這些小說為幾億人喜歡。」

逝者如斯,先生已逝,但武俠精神長存。


推薦閱讀:

TAG:金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