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23年,他用親身經歷告訴癌症患者,癌症≠死亡!
當聽到「某腫瘤患者還有三個月、半年生存期」這種類似於「判刑」的說法時,有人當場崩潰,拒絕之後的治療,但也有很多患者在醫生的幫助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蹟。
在錫城,有著23年抗癌歷程的徐肇鈺如今已經70歲了,他不僅是一位「抗癌明星」,更是眾多患友抗癌路上的「啟蒙老師」。
從他的抗癌經歷中,不管是健康人,還是癌症患者,都能找到一種力量。
確診後,整個人就像丟了魂一樣
1995年,徐肇鈺在四院被確診為膀胱癌,查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中晚期,腫瘤已經有雞蛋那麼大,必須立刻手術。
當時47歲的他是廠里的生產科科長,責任重大。很少生病的他崩潰了,全家也陷入了沮喪。
當時,有醫生讓他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即便是手術過後仍會複發;還有醫生建議他切除膀胱,可他不甘心,「切除膀胱我還有什麼生活質量?」
那時,徐肇鈺整日處在恐懼、焦慮、悲觀的陰霾之中,用他的話說,自己就像丟了魂一樣,吃不下、睡不著、看不到希望。
由於病情危重,同年11月,醫生給他剖腹切除了腫瘤,手術後住院45天,之後經歷了6次化療。
回憶起化療的日子,徐肇鈺用生不如死來形容,渾身不舒服,但是有了家人的鼓勵和陪伴,他堅持下來了。
每次化療後,即使再痛苦難受,他也堅持到公園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緩解身體的不適。
不久,他在錫惠公園結識了一幫病友,「他們之中有和我生一樣的病的,還有比我更嚴重的,令我驚訝的是他們都不怕。」徐肇鈺看到,這些患者得了癌症依舊能活得積極向上,讓他深受震動,「我突然發現人還可以這樣活。」
從「抗癌明星」到「啟蒙老師」
心態變了,徐肇鈺的生活充滿了陽光。至今,他已經和癌症抗爭較量了23年,雖然期間複發過三次,但都因為早發現、早治療,最終都渡過難關,他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抗癌明星」。
說起自己的抗癌秘訣,徐肇鈺堅定地說,心態最為重要,一定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對待癌病的發生。
「癌症好比一條狼,如果不與之搏鬥,會被狼吃掉,捨命一搏,狹路相逢勇者勝,還有生的希望。戰略上要藐視它,戰術上要重視它,不能消極馬虎。克服意志消沉,很多癌症病人活得很好,我一定也能活好。」他還強調,要相信科學,配合醫院、醫生的治療。
克服了癌症給自己帶來的恐懼和痛苦後,徐肇鈺的病情逐漸好轉,也常常為癌症病人服務,幫助那些剛剛診斷出得了癌症不知所措、迷茫無助的新病人。
每年,市癌症康復協會或者科室都會邀請他去為新病友講課、傳授經驗。
他都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他們「癌症≠死亡」,使新病友們忐忑不安的心得以平復。
他常對病友說:「生病不過是平常事,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然而不開心對病情沒有任何幫助,那為何不選擇開心呢?」
一個人面對癌症時,總覺得孤獨而絕望,而當一群人面對癌症時,心態就豁然開朗。
不少癌症患者在他的感染下,重拾生活的信心,也成了「抗癌明星」。多年來,志願服務已經成為徐肇鈺生活的一部分,「我最大的樂趣就是為廣大癌症患者找回健康、找回歡樂。」
除了心態,還有 9 字箴言
徐肇鈺說除了心態,自己還總結了四條養生之道:吃好、便好、睡好、鍛煉好。
「生命在於運動,選擇合適的鍛煉方式很重要。」
徐肇鈺說,有人喜歡打太極,有人跳廣場舞,還有人喜歡唱歌。其實,只要在身體可承受的範圍內,加強自我鍛煉有助於身體康復。對於他來說,每天雷打不動的兩件事是早鍛煉和飯後散步。
手術過後,徐肇鈺開始練郭林氣功,每天早晨六點半,他乘坐第一班公交車到蠡園去鍛煉身體,花兩小時練習一套氣功。秋去春來,不論酷暑嚴冬、颳風下雨,23年下來,這項鍛煉從沒中斷過。
而每天晚飯後的一小時散步也是必不可少的項目。徐肇鈺說,自己的身體底子不好,血糖偏高,加上前些年意外摔倒撞傷了頭,還留下頭痛的後遺症。沒想到的是,長期堅持下來的散步習慣對他來說竟然是一劑「良藥」,每次頭疼腦熱,散步以後都有所緩解。
日常飲食上,他的原則是少油、少糖、少鹽,定時、定量。每天早晨4點半起床洗漱後,徐肇鈺便開始為自己準備早餐。在他的廚房裡有一把秤,每天的食量由它來「把關」。
通常,他的早餐是一碗水煮蔬菜,一個雞蛋,一碗燕麥片,由黑芝麻、亞麻籽、杏仁磨成的30克粉。中飯、晚飯則是葷素搭配,以素為主,吃到五六成飽即可。
有的人說癌症患者不能吃雞肉、不能吃海鮮,而他的觀點是什麼都吃,但並不貪嘴。就好比吃蝦,他通常只吃一隻。
他還有一大秘訣就是多吃粗糧,土豆、玉米、紅薯、芋頭每天換著吃,促進排便。
「充足睡眠是最好的免疫增強劑。」徐肇鈺的睡眠十分規律,每天晚上9點前入睡,睡眠時間不少於八小時,下午還有午睡一小時的習慣。
他說,正是養成的一系列規律的生活習慣和平和心態,不僅讓自己輕鬆入睡,還提高了睡眠質量。
希望本篇文章能為抗癌路上的朋友點燃一點希望!也希望您能像文中的徐肇鈺一樣,鼓起勇氣對抗癌症!期待奇蹟的發生!
更多腫瘤資訊關注微信公眾號「募海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