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有哪些用戶體驗細節處理得比 macOS 好?

鏡像問題:

macOS 有哪些用戶體驗細節處理地比 Windows 好??

www.zhihu.com圖標


我可以在家裡用 RDP,頂著 200 的延遲改公司電腦里的代碼(

(其實從家裡連公司電腦的典型延遲是 50ms,200 是比較慢的情況了,然而遠程 vscode 依然可以用……)


Windows 上交互的缺陷,讓人感覺是一群蠢萌的工程師趕鴨子上架的結果;而 macOS 上交互的缺陷,卻讓人感覺是一群極度傲慢和自戀的設計師畫蛇添足的結果。比方 Pages 導出 pdf 中,我被這個坑過:

導出後圖片很模糊,直到我發現這個:

一股星巴克式的傻逼感迎面撲來。

================

2018年08月22日更新

好嘛,破千贊了,那我就認真吐槽一下。利益相關:macOS 和 Windows 深度用戶,平時工作設備是 MacBook Pro 2017 + Surface Pro 4。

一個被其他答主說過很多次的事情:窗口管理。具體點來說,一個小問題:屏幕邊緣的利用。

稍有交互常識的人都知道,傳統鍵鼠操作方式中,屏幕的邊緣和角落是最方便的操作位置之一——因為游標移動到屏幕邊緣就不會繼續移動了。更感性的來講,就是我「滑鼠使勁往一個方向一甩」,就可以「閉著眼睛」達到我的目的,節約了用戶寶貴的注意力。

我們先看看 Windows 是怎麼利用的:

1.(最大化窗口的)右上角:關閉,游標推過去之後再稍稍往左移動一點是退出最大化、最小化

2. 右下角:經典的「顯示桌面」,而且把按鈕直接精簡到了一小條:(我敢說就因為顯示桌面按鈕在這,Windows 的桌面利用率比 macOS 高出許多)

3. 下邊緣:切換窗口(注意是窗口 「Window」,不是程序 「Application」),類似於 macOS 的 dock

4. 左下角:經典的「開始菜單」,類似於 macOS 的啟動台

更別說拖拽窗口情況下拖拽到屏幕任意角落 / 邊緣可以調整窗口大小這種功能。

再來看看傻X macOS:

  1. 左上角:關於本機 / 系統設置 等等功能。嗯,macOS 用戶日常工作一定會經常忘記自己電腦系統版本和硬體配置,所以才常常打開看看。對應於 Windows 的開始菜單,人家不僅同樣能開關機、系統設置,還可以充當 macOS 聚焦搜索、啟動台的功能
  2. 上邊緣:菜單。常用的菜單項一般都會記得快捷鍵,或者窗口中有專門的按鈕(比如瀏覽器的加入書籤之類的),所以菜單本身的定位就是收錄用戶偶爾才用的功能,反而你把它放在了最便捷的位置
  3. 右上角:今天 / 通知。雖然沒有具體數據,但是我敢說頻率肯定沒有關閉窗口來的多。另外吐槽一下 macOS 3 個窗口按鈕又圓又小真他媽難受。常用的功能交互區域就要大是一個基本的原則,拋去屏幕邊緣操作不說,macOS 每次用都要用點注意力對準了點,Windows 的窗口按鈕比這三個屎點兒不知道好按到哪裡去了。
  4. 寶貴的左下右下角因為 dock 居中而完全浪費了。

    這裡再吐槽一下 dock 詭異的邏輯:是按照 application 來的而不是 window。有關 application 和 window 的從屬邏輯我敢說除了工程師和深度用戶一般人很難去理解的,因為用戶能看到的只是方形的窗口,應用是隱藏在窗口後的邏輯。於是這裡違背了「所見即所得」的基本交互原則:既然 dock 里的圖標可以控制窗口,那麼為什麼圖標和窗口不是一一對應?

簡而言之,我認為 macOS 對屏幕角落一個有效利用都沒有。當然這是窗口狀態。如果是全屏狀態呢?假設現在情景是:我在全屏瀏覽網頁,想切換 tab 頁,我來帶你們見識一下這個傻屌系統:

的確,firefox 的交互設計是一個方面,safari 在菜單下彈的時候就會自動向下平移,並且 tab 菜單在地址欄下面。先不說這種犧牲用戶注意力而整體平移 UI 的做法是不是恰當的,重點是,macOS 不僅自己沒利用好屏幕上邊緣,而且直接拒絕了其他應用在全屏狀態下利用屏幕上邊緣的可能。一個鬼鬼祟祟總彈出的菜單欄把一切都毀了。

這樣的缺點導致的問題是:做同樣一種頻繁操作,macOS 用戶需要比 Windows 用戶花費更多的精力去「瞄準」按鈕。累計下來,就會讓人感覺用 macOS 會很「累」,但又具體說不出原因。

你可以說,有關屏幕邊緣的優化都通過觸摸板手勢和快捷鍵彌補了。但是這正是開始我說 macOS 的傲慢之處:你是想讓用戶做設計、打遊戲也用你的觸摸板,還是右手同時放著 Magic Trackpad 和 Magic Mouse,來回切換?作為用戶,我可能習慣鍵鼠操作、純鍵盤操作、touchpad 結合鍵盤操作等等,甚至是一手滑鼠一手薯片的肥宅模式。在 Windows 下,不管怎樣的方式,都可以有很好的解決方案;然而 macOS 卻高度依賴於設備和快捷鍵。

最後,曬一下我為了讓這個傻屌系統更好用一點裝了多少優化應用:

macOS 現在唯一吸引人的就是類 Unix 系統、優秀的軟體生態環境和全家桶的體驗了。你問我怎麼辦?呵呵,我會告訴你我 coding 的時候用 Surface ssh MacBook 嗎?:)

最後吐槽一個題外話,最近 MacBook 外放破音拿去蘋果店修了,結果天才小哥上來就打開我的 launchpad,然後告訴我,他們已經遇到好多了,估計你喇叭破音是因為用 Logic……用 Logic……頭一次聽說用軟體能把硬體用壞的傻屌產品。然後呢,更換了整個 topcase,如果沒有保修就是 4000+ 大洋哦,呵呵

=======

2018年08月23日更新

經評論提醒,想起 macOS 還有觸發角功能,上面的回答錯誤的評價了 macOS 「沒有對角落的利用」。為什麼忘記這個功能呢?因為我用過,把右下角設置成顯示桌面。然後呢,這個觸發方式是全屏也有效的,打開的那個下午,當我退出視頻的全屏模式(按鈕正好在右下角),誤觸了好幾次,然後就關掉了。:)換句話說這種必要的功能做成類似 hack 的方式本身就是錯誤的:設置路徑深;設置後沒有明顯的 UI 提示;觸發方式敏感容易誤觸。

==============

2018年08月27日更新

按照評論里一些傻屌果粉的邏輯,macOS 系統不方便是因為我「不會用」。那麼我認為,全世界最好用交互最合理的應該是各種 Linux 的桌面環境。為什麼呢?如果您感覺哪裡不方便,可以按照自己的使用習慣,直接從源碼改完然後重新編譯呀。什麼,你不會編程?不會編程是你的事,怎麼能怪奧妙無窮的 linux 系統呢。勸你去學編程之後再來評論吧。


微軟開了一家醫院,放眼一望密密麻麻各種各樣的科室都有。(我們假設大家都不看地圖,也就是幫助系統)

然而只要你把這個醫院逛一遍,你能找到全部的科室。

當然很多路痴覺得非常難受,再也不來了。

而蘋果也開了一家醫院,進去只有幾個常用科室。

「那其他的科室呢?」你很疑惑地問道。

「我們的理念認為把什麼東西都放在明面上是很弱智不人性的。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能做出手勢而不是只會用滑鼠點來點去。你只要走鋼絲一邊後空翻一邊雙手分別轉5x5的魔方同時倒背國家民法,從這個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進去,就能找到你要的科室了!」


win + ← 或win + → 的分屏

對於經常要對譯的人來說太友好了。雖然沒有三指取詞吧,但是裝個插件也能代替。


市面上的主流硬體隨便排列組合起來都能裝得上系統,升級系統也可以隨便升級任何部件


推薦閱讀:

TAG:macOS | 微軟Microsoft | 蘋果公司AppleInc | MicrosoftWindows | Windows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