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朝複姓進士知多少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是一套好書,其中包含了從明初到清末五百多年間,201場進士考試一共取中的五萬一千餘名進士的姓名、籍貫、成績,通過分析它們,能得出很多有意思的結論。
當然,碑錄本身看起來很費神,繁體字豎排版,有些名字都漫漶了,有些還有錯。所以後來人們編有《題名碑錄索引》,將這五萬多名進士按姓氏排列,查起來就清楚多了。印象中索引的版本不止一種,我目前從圖書館借到的是台灣文史哲出版社的初版,繁體字橫排,漢字以四角號碼排序。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進士裡面的一個比較小的群體:複姓進士。
複姓在中國的歷史,簡單來說兩句話:上古的時候多,少數民族融合的時候多。上古時的複姓多,是因為當時「姓」「氏」剛剛開始區分,以居住地為氏、以職業為氏的情況很多,所以出現了東郭、東方、西門、南宮,還有司馬、司徒、司寇、漆雕這樣的姓氏。但從漢代以後,這一類複姓的數量幾乎是單調減少。晉朝司馬氏坐天下,是複姓影響力的一個高潮,但也幾乎是絕響。直到後來少數民族融合時期,一些少數民族姓氏漢字化,出現了很多雙字姓,後來與漢族融合變成了漢人姓氏,如赫連、耶律、宇文、慕容等等。
《百家姓》里收錄的複姓,其實很不少,但它的問題在於:第一,有些確實存在的複姓沒有收錄,如東野、主父、叱干、太史。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畢竟當年沒有網上戶籍系統,窮一人之力也不能保證搜集到全國各地的所有現存複姓。別說複姓了,一些不是特別少見的單姓,如栗、隋、才、植,都沒有收錄。第二,是由於押韻的需要,複姓區域里還有一些單姓,這一點有些人是不了解的。比如「晉楚閆法,汝鄢塗欽」就是八個單姓,「呼延歸海,羊舌微生。岳帥緱亢,況郈(一作後)有琴。」裡面呼延、羊舌、微生是複姓,其他單姓。「商牟佘佴,伯賞南宮。墨哈譙笪,年愛陽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終。」裡面南宮、第五是複姓,其他單姓。有些寫言情小說的作者,不懂這一點,就會亂取複姓,我印象里見過讓主角姓有琴的,還有姓墨哈的,也是無語了……
對複姓稍有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中國的複姓分兩種,一種是「歐陽」,一種是「其他複姓」。這是因為歐陽這個姓太多了,約有91萬人,超過了所有其他複姓的總和,其地位基本和普通的單姓相當,既不少見,也沒有瀕危,所以不太引起複姓研究者的重視。需要指出的是,它是唯一進入中國前四百大姓的複姓。也就是說,其他複姓,沒有一個是人數超過八萬人的。按現在的人口數排,超過一萬人的有:
歐陽 91萬
上官 7.5萬
皇甫 5.3萬
司徒 4.5萬
令狐 4.2萬
諸葛 3.7萬
司馬 2.8萬
宇文 2.1萬
申屠 1.7萬
南宮 1.3萬
夏侯 1.1萬
除了這些之外,目前尚有一定人口的,還有端木、尉遲、慕容、軒轅、呼延、聞人、顓孫、赫連、澹臺、公冶、東野、主父、叱干、第五、相里等等。
然後我們看每個複姓的進士人數。歐陽姓屬於進士大姓,其成績實際上已經遠超與之人口相當的其他姓氏了。舉例:排名第96位的覃姓只出了9個進士(這是因為其分布區域主要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屬於文化上的落後地區);第100位的孔姓作為聖人後裔出了96個進士;而排名第169位的歐陽竟然出了95個進士,效率驚人。這應該是因為歐陽的主要分布區之一江西,是歷史上著名的進士之鄉。
我簡單統計了一下歐陽姓的95位進士的籍貫,戶籍與鄉貫不一的,以鄉貫為準。如下:
江西56人;湖南11人;湖北9人;廣東6人;福建3人;廣西、貴州、安徽各2人;河南、江蘇、河北、雲南各1人。
可見江西一騎絕塵,佔了總人數的58.9%接近六成。我們看今天歐陽的分布是這樣的:
其分布中心,是湘南、贛南、桂北、粵北。但江西所出歐陽姓進士的數量是其他幾省的五倍十倍甚至更高,這就是文教的力量了,所謂「人傑地靈」。按縣看,江西省內排在前列的是:泰和縣20人,安福縣12人,分宜縣7人,彭澤縣6人,廬陵縣3人。
把各省的歐陽姓進士數量畫出來是這樣的:
歐陽之後,我們按進士人數排一下順序:
上官 10人。上官姓分布比較散,進士分布也散,計有:陝西朝邑2人、乾州1人;江西吉水2人;山西翼城2人;福建沙縣1人、光澤1人;河南澠池1人。
皇甫 8人。皇甫的分布也較散,但所有的進士都出自江浙,這也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計有:江蘇長洲4人、吳縣1人、吳江1人(全部屬於蘇州府);浙江桐廬1人、桐鄉1人。
諸葛 8人。諸葛的分布以浙江為多。這8人分別為:浙江蘭溪4人(諸葛氏的大本營了可能);江蘇武清2人;福建晉江2人。
【聞人 8人】這個姓氏我專門加黑顯示,因為他確實比較牛。以很少的人口(現代不上萬,可能最多也就幾千人)培養出了可以與人口超過自己十倍幾十倍的姓氏相比的進士人數。這就是有的研究提到的「精英姓氏」效應,對於小姓來說,成為精英姓氏更容易,只要有一個家族發展得好,出幾個進士,整個姓氏立馬晉陞精英姓氏。今天聞人姓的分布中心在浙江餘姚,其周圍蘇南浙北的其他地區也有分布。這八個聞人姓的進士都是浙江人:餘姚6人、會稽1人、山陰1人。
司馬 6人。司馬氏的分布也較散,但出進士的主要也是在浙江。浙江會稽3人、鄞縣1人、山陰1人;陝西咸寧1人。
端木 5人。端木的分布也較廣,但出進士的還是江浙為主。江蘇江寧3人;浙江青田1人;福建侯官1人。
令狐 3人。令狐主要分布在山西。此三人均為山西猗氏(今臨猗)人。
濮陽 3人。該姓現代人口在數千人的量級,主要分布在長江下游。此三進士中安徽宣城1人、廣德1人;江蘇當塗1人。
司徒 2人。司徒主要分布在廣東,此二名進士均為廣東開平人。
軒轅 2人。軒轅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河南最多,山東次之。此姓大部分今天已改為單姓軒,仍複姓軒轅的大概有數千人。此二名進士均為山東人,分別來自山東汶上、東平。
南宮 2人。據說南宮姓目前主要分布在河南周口和駐馬店,但是在網上的存在感很弱。據統計現在還有一萬多人,但是在網上搜起來,見到的次數少於濮陽、顓孫、赫連這類還不到一萬人口的複姓。確實有點奇怪。此二名南宮姓進士分別來自山西和陝西。
宇文 1人 現代宇文姓在北方分布較廣,陝西西安周邊(咸陽、乾縣),河北石家莊行唐縣、張家口,山西晉中,安徽無為、山東煙台等地有分布。這一名宇文姓的進士就是陝西乾州人。
呼延 1人 現代呼延姓在北方分布較廣,分布區域與宇文姓有一定重合,陝西北部、山西、寧夏甘肅、四川等地均有分布。這一名呼延姓進士是陝西長安人。
獨孤 1人 目前國內獨孤姓人口較少,很可能不足千人,有些為少數民族。這一名獨孤姓的進士是江西泰和人。
爾朱 1人 這個姓出自少數民族,唐以後就人數不多,但據說今天仍然有極少量的存在,分布區域不明。這一名爾朱姓的進士來自陝西富平。
樂正 1人 這個姓是傳統漢族姓氏,但人口始終不多。今天據說在揚州還有少量分布。說實話這一位進士名字叫樂正宣,湖北隨州人,存在實際上是姓樂,名正宣的可能。
以上一共有17個複姓。此外夏侯、申屠這兩個今天萬人以上的複姓在明清兩朝沒有出一個進士,讓人意外。尤其是申屠分布在浙江,那裡是科舉聖地,出進士跟下餃子一樣,一個沒有讓人費解。同樣沒有出進士的還有尉遲、慕容、顓孫、赫連、澹臺、公冶等姓。
其實不止以上列出的這些複姓,我把所有有可能仍然存在的複姓幾乎都查了一遍,包括東方、達奚、西門這種,大約查了五六十個,基本可以認為沒有漏過的了。這樣算下來,五萬一千多名進士裡面,複姓者共有157人,佔比千分之三,已經算是很少了。複姓這種逐漸減少的趨勢從古至今幾乎沒變過,除了民族融合時期稍有反覆。主要應該還是因為大部分人認為複姓不好寫、不好讀、有的還不好聽(如公羊、羊舌),所以傾向於簡化成單姓。如歐陽簡化成歐,令狐簡化成令,顓孫簡化成孫,南宮簡化成南,等等。
但是近年來隨著武俠小說、古裝劇的流行,還有單姓取名容易重名的影響,複姓簡化為單姓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剎住了,而且還有恢複復姓的現象出現。這在我看來是個好現象。只是對於人數比較少的複姓來說,在計劃生育的情況下如果每個家庭只生一胎,那麼因為女孩的姓無法傳下去,兩三代之後人口就會下降得非常厲害。
除了複姓之外,還有更少見的「傳統合姓」,比較有名的是「陸費」。這個姓氏起源於清朝,以浙江桐鄉為中心,起始於湖南巡撫陸費恩洪(所謂「雙祧」)。這個姓氏人口不多但屬於書香門第,出了不少名人,如中華書局創辦人陸費逵,神經學家陸費漢倩等。姓陸費的進士有2人,均來自於浙江桐鄉。
以上就是明清兩代進士中複姓者的簡要統計,個人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
當然,沒有出進士的複姓更多。我一直在關注現存複姓的人口與分布,但是還是有許多複姓因為人口太少,找不到聚居地,甚至不清楚是否今天仍然存在了。如果各位讀者有這方面的信息,歡迎留言或者私信與我聯繫(人數太多的複姓比如歐陽上官皇甫令狐這種就不必了)。舉一些例子:公羊 羊舌 侍其 宗政 青陽 達奚 西門 公孫 長孫 仲孫 百里 拓跋 太叔 万俟 爾朱 鍾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