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外面吃飯你一般會吃什麼?

一個人在外面吃飯怎麼又有趣又美味又有愛?


怎麼說呢,「有趣」應該指的是舒適自在的狀態吧。說說我自己的。

本科畢業之後,在北京又呆了一年,每天傍晚騎車從霄雲路的辦公室回雙井的家裡,路途漫長,還得大口呼吸不甚健康的空氣,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每天探索一條新的騎車路線,順便用肉眼搜索道路兩邊的餐館。那段時間真是做到了每天晚上換不同的館子吃——單車鎖在餐館外面能瞅得著的地方,然後一個人淡定地走進去,服務員問幾位,就伸一個食指出來就行了,有的服務員當然會呆萌地進行確認:「一位啊?」那就……點個頭。

那一陣確實一個人吃了好多東西。連烤肉、火鍋這樣不聚眾不幸福的地方,也都單人匹馬去過。後來朝陽公園到團結湖那片的各種小路都已經被掃蕩完畢了,剩下沒去的餐館也屬於實在不想去的那種了,後來正好也逐漸天氣回暖,就把騎車路線往西拓了一圈,也就是霄雲路——亮馬河——三里屯——世貿天階——國貿——雙井。那邊的吃的就更多了,而我單人進食的計劃仍然在繼續。所以團結湖那些據說適合情侶逛街落腳的館子,我也有時候厚臉皮地走進去伸食指然後一個人霸佔一個桌子開吃,也經常為碰到的低性價比煩躁,但偶爾碰到驚艷的館子,回頭與狐朋狗友背個書,然後當上幾次回頭客,我覺得是不遜於約會的美事一樁。

一個人吃飯,如果是需要點菜的地方,一般點兩個菜——總覺得,一個人吃飯其實不苦逼,但一個人吃一盤菜的場景貌似是有點兒苦逼的;再說了,陌生的館子,萬一點了個傻缺的菜,一頓飯就廢掉了:人一輩子不也就才六萬頓飯嘛,每頓都得好好吃不是么;再說還可以打包。如果不需要點菜,比如吃小籠包子或者拉麵之類的,就隨意了,不過點得越多,幸福感越高倒是真的。再不濟,加個飲料,邊際效用也不小。

話說回來,一個人在外面吃東西,要怎麼吃得有趣(至少不尷尬),還是有很多硬性指標可以參考的。比如,餐廳有沒有 wifi、電視、供翻閱的書;再比如,餐桌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擁擠程度——畢竟,需要排號等座的地方,一個人最好還是別去,或者等人少了再去,就當攢人品;呷哺呷哺是例外,排號的時候一個人去,有時相當於拿了 VIP 通行證。

不過也有困難的時候,特別是臨近除夕那幾天,小餐館的夥計們都回家過年了,不開業,而大酒樓又全被各種團年應酬、家庭聚會給霸佔了,完全空不下一張桌子給肚餓的個體。依稀記得那幾天只能反覆吃一兩家堅持開業的小連鎖,味道確實不錯,但總覺得算不上吃飯,頂多算「進食」,不太對得起那六萬分之一。

總之,像北京這樣運轉飛快的「移民」城市,一個人進食並不困難。恨就恨在,在這種的大城市裡奔波的時候,往往看不見溢出烤串味的衚衕,也看不見飄著白米飯香的居民樓,腦子裡第一時間蹦出來的只有一個一個寫字樓和商圈的名字;每次千里迢迢跑到城市的一個陌生的地方,鑽進新鮮而陌生的飯館,自以為在品鑒美味,其實只不過是吃上了另一堆苦逼上班族們每天吃得要吐的商務餐而已。每次想到這裡,還是覺得挺乏味的。


我喜歡吃火鍋,但是一般火鍋,人多了才有意思,所以,我通常會一個人去吃冒菜或者香鍋,再配一點主食。通常,我一個人吃飯不太會碰手機,我喜歡一邊吃飯,一邊觀察周遭的人,看他們的穿著之類的。


經常去麥當勞(我是個沒審美的吃貨……)

坐在麥當勞里看來來回回點餐的各類人是很有趣的。原味板燒雞腿堡和菠蘿派是很美味的。至於麥當勞里放的音樂我覺得比KFC里要好聽的多,另外出沒於麥當勞的學生妹紙們……都很有愛啊!


很尷尬,天天晚上不知道吃啥,一般就是蘭州拉麵,水餃,偶爾吃個KFC,晚上我一般不吃米飯的。


有時候特別喜歡一個人去吃火鍋。呷浦呷浦那種單獨的小鍋的。

看著一大堆人在排隊自己卻很容易排到了座位就心裡很爽。

不說話,看著火鍋慢慢沸騰,湯料翻滾,會有一種幸福安寧的感覺。

順便可以慢慢吃慢慢思考一下人生。


推薦閱讀:

TAG:美食 | 生活 | 生活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