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若懂得養育孩子的重大意義所在,他們的人生一定不會這樣選擇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非常的快,經濟上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問題和損失,我以為最大的問題是造成了我國成千上億的留守兒童,最大的損失是一代代人失去了有父母陪伴的童年。
曾經我在我的文章《生孩子的目的和意義》里說明了孩子對父母的意義之所在,今天我想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告訴大家,父母對孩子的意義之所在。
我是一名出生在農村的八零後,同是我也曾是留守兒童,幸運的是我當留守兒童的時間並不長,因為我的父親曾經混得比別人稍微好那麼一點,所以後來就把我們姐弟幾個接到自己身邊養育,並不是我的父母真正懂得陪伴孩子的成長意義之所大,而是我很早就沒有了爺爺奶奶,恰好我的父親是有能力把我們姐弟幾個帶在自己身邊養活,所以我這半留守的狀態一邊得益個有個能力不錯的爹,一邊是當時的環境所迫,總的來說我的幸運在我的同伴之中是鮮有的。
我曾經被寄養在姑媽家,姑媽也有自己的孩子都比我大,雖說我在她家是最小的孩子,但是我從來不敢去爭什麼或者太放肆,因為我深知我不是他們家的孩子,時常還會有不懂事的小孩罵我是個「野的」也就是不屬於他們村的人的意思。再後來我被接到爸媽身邊了,雖說我媽確實是偏心我弟,可是那也好過寄人籬下,至少我們是同一個級別的人了,遇上不公的時候還可以爭一爭,耍耍小脾氣,倘若寄人籬下可是連爭的資格都沒有了,更別說耍什麼小脾氣。
除了不自信外還有被拋棄感,他會理解不了為什麼隔壁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在身邊,而自己沒有,是不是不要他了,還是他不夠乖?別人有爸爸媽媽送他上學、給他買玩具、陪他玩、被別人欺負了還可以哭著去找爸爸媽媽告狀,而他都沒有,他不僅不能奢求有人陪他玩送他上學什麼的,還要學會「懂事」。小孩子所謂的懂事是什麼? 小孩子所謂的懂事是萬事小心翼翼地不敢輕易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自己的情感不敢發泄出來怕被別人煩,還要時時察言觀色哪些事做了會讓大人高興可以多做,哪些事會讓大人煩不可以再做。
所以,很多被寄養的小孩除了自卑,還伴隨著內向和與之年齡不相稱的「懂事」,完全沒有一個小孩應有的活潑和熱情之所在。
除了以上情況外,還有一類被寄養的小孩是相反的,他們被寄養在自己的親爺爺奶奶那裡,爺爺奶奶也是真的疼愛他,或許是隔輩親的原因、或許是覺得他沒有爸媽在身邊可憐他,出於加倍補償的心裡,又或者是根本就不懂得教育只知道心甘情願的付出和服務,在這樣的環境里寄養長大的小孩一般都是自私自利,囂張跋扈。所以據我多年的觀察經驗得出:被寄養的孩子要麼膽小自卑;要麼驕縱蠻橫,很少能養出一個積極陽光又自信的孩子來。
你以為被寄養的小孩只是小時候心理有陰影,性格上有缺陷么?不!遠沒你們想像的那麼簡單,那些未被發泄的負能量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那些人性的自私與貪婪在「他還小」的身份和借口下伴隨爺爺奶奶的袒護一天天地膨脹,終有一天他們會以驚天動地的破壞力讓父母們知道欠下小時候這筆養育的賬是要用一輩子來償還的。如果說被寄養的小孩小時候是令人心疼的,那麼成年後的小孩有很大概率是令人頭疼的。
我不敢說所有被寄養的小孩成年後都會有問題,但是,我敢說被寄養的小孩比父母自己親自養育的小孩有問題的概率大得多,這一結論至少在我的身邊已經得到論證了。
父母對於小孩的教育意義和影響力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是,他有一定的時效性,在他小時候做父母的能陪他玩玩唱唱兒歌,他會由衷地感到開心,從喜歡、信任到成年後對父母的愛都是在養育這一過程中建立起來的,這時候父母的教誨也都是聽得進去的,過了他需要父母陪伴和依賴的時期,父母才想要建立起這份親情以及對孩子的影響力,那會比當初難上一百倍,或者說再也不可能了。
小孩要的東西真的很少,吃得飽飯、有父母的陪伴就是他童年幸福生活的全部需求,現如今慾壑難填的是那些大人,他們老想著出頭地,不甘心同村的小王先買車買房了,於是他們夫妻可以兩地分居、小孩可以一仍千里,待他們想回頭尋找時,夫妻早已不是當年的夫妻了,孩子也不再是當年的孩子了。
如果這一切的結果可以預知,你是否還會選擇當時的選擇?
如果說父母養育小孩對於父母的意的義是人生的一次升華,可以體驗一個生命帶來的美好、可以自我成長。那麼對於小孩來的說則是他生命悲喜底色的奠定、是他自信的底氣、也是他對人世間是否有愛的開始。
如果父母們都能知道父母對於孩子人生的重要性與不可替代性,你們是否還捨得錯過這段對你們和孩子們都有著重大意義的養育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