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炳添4*100米跑第三棒彎道?


先說下4X100項目再說下蘇炳添第三棒、中國短跑接力隊的情況——

4X100是個團隊項目,拋開團隊利益談個人都是沒有意義的。四名選手各自的職責——

第一棒:彎道起跑,然後作為傳棒選手(incoming runner),在交接棒區(exchange zone)給到第二棒;

第二棒:作為接棒選手(outgoing runner),從標記點(go mark)啟動,在啟動區(accel zone)加速預備交棒,交接棒區內完成接棒,然後作為傳棒選手給到第三棒;

第三棒:重複第二棒,只不過是在彎道;

最後一棒:從啟動區預備,然後交接棒區接棒,衝刺完成比賽。

每一棒選手的職責分解,第一棒是起跑+傳棒,第二棒是接棒+傳棒,第三棒是接棒+彎道跑技術+傳棒,第四棒接棒+衝刺。

——不難看出,第三棒非常考驗個人能力

接力跑成績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傳接棒技術,相反個人成績反而是其次。所以為何強如美國動不動就會在交接棒區出問題,不是掉棒就是違規,相反單個個體實力並不出眾的中國、日本,近些年反而屢屢拿到了名次。

里約奧運,日本接力摘銀,中國第四名

中國田徑隊的總教練馮樹勇幾年前說過一段話,大意是中國接力隊此前從上到下都「幹勁不足」,大家抱著「人人弱則團體更弱」的心態。結果日本起了好榜樣,4個百米都沒破過十的選手,接力隊卻能和歐美扳手腕,於是從近鄰身上得到信心,才有了後面幾年可圈可點的成績。

——4X100最終的勝出者,從來不是跑的最快的四個人,而是配合最默契的團隊(其次才是絕對實力)。這和泳池的接力區別相當明顯。

本質上4X100可以認為接近「木桶效應」和「田忌賽馬」的部分結合。前者是揚長避短,儘可能發揮長處而規避掉弱項;後者則是將最適合/最有利團隊最終成績的人,放在最適合的位置上。具體到每個人跑哪一棒,很多情況下是由這個團隊決定的。

張培萌退役前一直是中國接力隊最後一棒的鐵定人選

回到現實當中,短跑選手往往身經百戰,他們的短板和長處並非都是很鮮明的,傳棒、接棒或者傳接棒、直道或者彎道興許差別並不大。這個時候就要看戰術的安排了。

4X100比賽短短40秒左右時間,發令槍響後比賽整個過程都非常激烈,輸贏一線間,這個過程中情緒波動要比真實實力更要命。所以有些接力隊會讓速度最快的選手跑第二棒,儘可能佔據領先,把壓力丟給對手,有「追」的心理也就意味著出錯的幾率被放大很多,而後讓三、四棒保持優勢;也有團隊擅長彎道超車,三、四棒才是最強輸出的。

之前美國南加州大學田徑隊教練吉爾伯托(Smith Gilbert)分析過他的排兵布陣(基於美國女隊)——

第一棒:起跑反應敏捷,擅長彎道加速的;

第二棒:整個團隊里跑的最快的那個選手;

第三棒:擅長跑彎道的(這一棒的選手往往是同時兼顧100/200米、甚至是以200米為主項的人);

第四棒:最慢的那個。

吉爾伯托的戰術總結下來,第一棒最好能脫引而出,而後第二棒建立起優勢,第三棒可能無法拉開優勢但不會出錯,最後一棒盡量去拼。

當然不存在一成不變的戰術,戰術會根據對手和目標不斷調節。除非這個團隊強大到對手有且僅有自己、只為突破自我(牙買加:彷彿聽到有人說我們帥)。

說了這麼多,回到問題「為什麼蘇炳添4X100米跑第三棒彎道?」

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答案,或者說答案已經在上面的這些分析里了。

看看近十年大賽,中國隊的接力安排——

有時候預賽和決賽往往是兩班人馬,預賽的負責成績足夠進入決賽+為決賽的爭取保留體力,決賽的負責拼成績名次。這裡只說決賽(或接近決賽)的:

2008年北京奧運會,四棒依次為:溫永毅、張培萌、陸斌、胡凱。中國隊因為違規,沒有在接力區內交接棒,成績取消;

2010年廣州亞運會,四棒依次為:陸斌、梁嘉鴻、蘇炳添、勞義。38秒78奪冠,將全國紀錄提高了0.03秒,並刷新了亞運會紀錄。也是1990年北京亞運會後時隔20年再次奪冠;

2012年開始中國確定了以蘇炳添和張培萌為班底的接力隊,但相比美國等短跑強國人才濟濟,中國接力隊一度只有正選4人+替補1人——這種情況下也談不上太多戰術。直到幾年後,接力隊集訓隊員才慢慢擴充到8人左右。說白了沒有人才儲備,每場比賽除了拼狀態拼表現之外,談不上太多所謂戰術安排了

2012年倫敦奧運會,四棒依次為:郭凡、梁嘉鴻、蘇炳添、張培萌。止步半決賽,但38米38也破了全國紀錄;

2013年莫斯科世錦賽,四棒依次為:郭凡,張培萌,蘇炳添,梁嘉鴻。38秒95,無緣決賽;

2014年仁川亞運會,陳時偉、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37秒99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奪冠;

2015年北京世錦賽,莫有雪、謝震業、蘇炳添和張培萌,上午預賽以37秒92的成績刷新由他們保持的亞洲紀錄,晚上又以38秒01奪得世錦賽銀牌——亞洲第一支獲得世錦賽銀牌的男子短跑接力隊

2016年里約奧運會,四棒依次為:湯星強、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37秒90,第4名;

2017年國際田聯鑽石聯賽摩納哥站,四棒依次為:吳智強、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38秒19,戰勝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強隊奪冠;

2017年亞錦賽,湯星強、梁勁生、別舸、徐海洋。39秒371,冠軍;

2017年倫敦世錦賽,四棒依次為:吳智強、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38秒34,第4名;

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四棒依次為:徐海洋、糜弘、蘇炳添、許周政。38秒89,銅牌。

可以看到,作為中國短跑近年的最強點,蘇炳添在接力隊一直都以第三棒出戰,也就是最考驗個人能力的那棒。而蘇炳添個人高步頻、相對較低重心的身材,也算是很符合第三棒的要求。

2012年開始中國確定了以蘇炳添和張培萌為班底的接力隊,但相比美國等短跑強國人才濟濟,中國接力隊一度只有正選4人+替補1人——這種情況下也談不上什麼選擇。說白了沒有人才儲備,只能靠現有這幾個人拼默契拼狀態。直到幾年後,接力隊集訓隊員才慢慢擴充到8人左右。

在一些亞洲範圍的非大型賽事上,中國短跑接力隊也才有了派二隊(且奪冠)的可能,比如2017年的亞錦賽;而後重要比賽,能儘可能順利拿下預賽拼進決賽,給主力爭取修整時間——一些大賽的半決賽和決賽在同一天,美國牙買加可以派兩套完全不同的陣容出戰,這種選手儲備是很令人羨慕的。

最後補一點,中國男子短跑接力隊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一支隊伍,但它也面臨一些問題。蘇炳添2016年里約奧運賽後接受採訪時不經意提到過一句「……希望未來能有更多10秒10、或者10秒20左右的能加入隊伍里來。

這句話讓人挺淚目的。

2016年里約奧運會時,中國跑進過10秒10區的只有蘇炳添、張培萌和謝震業3個人。而日本包括桐生祥秀、山縣亮太在內有7個人。如果算上10秒2區,雙方的差距更大。張培萌也當時也表示過「如果我和蘇炳添退役或者不在巔峰狀態,謝震業似乎很難自己撐起接力隊。」好在小謝最近兩年提升很迅猛,今年也跑出百米9秒97的成績。

張培萌退役後,中國隊最為常見是謝震業(第二棒)+蘇炳添(第三棒)的班底,第一和第四棒則沒有特別固定的人選。

——正如蘇炳添說的,有更多百米能跑到10秒10-20左右的年輕人,未來中國短跑接力隊才有希望繼續和日本掰腕子甚至在國際比賽上拿名次。

有幾個個人實力尚可的短跑隊員,又有心氣在,不斷打磨交接棒的技術,運用好戰術好好發揮。興許我們個體跑的毫不起眼,但團體捏合在一塊就無比的強大——不是雞湯。

祝福中國短跑接力隊未來能更多儲備人才,而後成績和名次會是水到渠成的事。


田徑相關:

  • 為什麼說博爾特的200米紀錄比100米紀錄更驚世駭俗?
  • 誰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
  • 體育賽事上有哪些頂尖選手出現過重大失誤?
  • 當前馬拉松等長跑項目中最好的跑鞋是什麼?
  • 精心布局卻被一下破局的故事,邢慧娜的萬米奪冠堪稱經典
  • 世界頂級中長跑運動員的100米大概可以跑多快?
  • 百米跑進 10 秒有多難?迄今只有134人做到過
  • 如何評價蘇炳添再度跑出9秒91?
  • 如何評價謝震業跑出9.97的成績?
  • 如何評價蘇炳添 60 米跑出 6.43s?
  • 體育賽場上你見過什麼「大將之風」?
  • 職業運動員進入 30 歲後都有哪些轉變?
  • 堅持跑步真的會讓皮膚更好嗎?
  • 田徑中的田賽和徑賽,到底誰更難?
  • 如何評價凱文·梅耶以9126分的驚人成績創造新的十項全能世界紀錄?
  • 如何評價基普喬格在2018柏林馬拉松打破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

知乎機構號:運動分子 橙藍文化

知乎專欄:運動分子


不請自來。

讓蘇跑第三棒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為了最大限度利用前後20m(共40m)的接力區(即規則允許進行交接棒的區域)。

4*100m比賽中,若第三棒安排了本身速度快並且彎道技術好的選手。最好能在第三棒(在10m預跑區內)充分加速的前提下 ,在第二棒剛剛進入交接棒區域時接棒(當然這種充分加速的最理想情況 ,對於起跑後往往還需要跑幾十米才進入途中跑達到最高時速的職業選手來說,在10m預跑區內跑出全速是不可能達到的。所以只能在接力區內找一個能將效益最大化的點來完成交接棒)。同理,三四棒交接時,應在第四棒即將跑出接力區時第三棒完成交棒 。

所以理論上第三棒最多可以跑到140m,將個人能力的優勢最大程度的轉化到團隊優勢。

同理 ,有些隊伍也會將速度最快的選手安排至第二棒。


因為蘇個子低 跑起來重心較低 過彎道能力很強 另外蘇的彎道技術配合張的直道衝刺效果較好


他的彎道跑的好,圓月彎刀,短板效應,長時間配合。


推薦閱讀:

TAG:體育 | 運動員 | 田徑比賽 | 短跑 | 蘇炳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