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醫廖傑遠:科技改變醫療
文/王海倫 GPLP獨家首發
本文來源於GPLP 微信公眾號 gplpcn
「在微醫創建之初,只有一個夢想,希望能夠通過技術和創新提升中國的醫療體系效率。」廖傑遠深信科技改變生活。
創業八年,在醫療這個難題面前,微醫幾經磨難,紮根成長起來。
2018年5月9日,醫療健康科技平台微醫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醫」)宣布完成5億美元規模的Pre-IPO輪融資。本次融資完成後,微醫的整體估值飆升至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近350億元)。
這讓微醫成為名副其實的醫療科技獨角獸——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評選出的全球26家最有價值科技公司(該評選根據PitchBook最新的風險投資支持公司估值進行排名)當中,入選榜單的有Uber、Lyft、滴滴、美團點評、今日頭條、Paytm等各領域的行業領軍企業,微醫是唯一一家醫療健康科技公司。
微醫的科技夢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宋?范仲淹
與小米創始人雷軍的偶像喬布斯創立一家偉大企業不同,微醫的創始人廖傑遠則希望利用技術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埃隆?馬斯克經常思考這個世界面臨的真正問題是什麼,哪些會影響到人類的未來。
他高度信任科技,曾帶頭研發了中國第一套能聽會說的「中國話王」,作為早期創始人創立了科大訊飛,走在中國技術的前沿,2010年,開始第二次創業微醫。
他的創業與一件真實的故事有關。
2009年,廖傑遠兩歲的侄兒生病了。
為了給侄兒看病,他們經歷了凌晨三四點鐘排隊挂號,10個月時間輾轉七家醫院,即便如此,侄兒還是因誤診遭受了不可修復的創傷。
於是,他決定在醫療裡面利用技術做點事情。
「醫療裡面的水特別深,錯綜複雜,真的很難創業成功。」談起醫療創業,某製藥廠的朋友告訴GPLP君,醫療創業不是一般的難,「跟醫院打交道實在太難了,一個科室主任都可以隨便拿捏你。」
中國醫療系統的自成體系與壁壘森嚴讓眾多創業者望而卻步,百度、阿里等巨頭都曾試圖打開醫療體系的大門,然而,無人成功。因為一旦互聯網結合了醫療,就猶如阿里的誕生對中國商業環境的影響,其意義深遠,但是其難度卻不是一般的大,小米早期創業時有多難,微醫同樣如此,甚至更難,因為手機行業充分市場化,然而在醫療行業,則屬於體制內破冰。
沒有人相信他們會成功。
小米成立時,雷軍發愁招聘,投資人表示懷疑,微醫企業也同樣如此。
廖傑遠只能對身邊所有人,包括投資人、員工一次一次重複他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我們當初決定投資其實也並沒有多大把握,最終決定投資,是因為創始人廖傑遠的眼裡放光,他是真的喜歡這件事情。」該投資人朋友表示,投資決定的當天晚上,他們四個人討論了很久,最終,創始人的情懷打動了他們,「他並不是為了錢創業。」
「我相信真正有過一線切身體會的人,都會為科技促進醫療效率的提升而喝彩,並為這個行業里多年努力付出的人所感動。」醫療創業,廖傑遠深有感觸。
在業務層面,挂號網早期跟醫院接洽並不順利。
儘管2009年,衛生部出台了一份《關於在公立醫院施行預約診療服務工作的意見》規定,從2009年11月起,所有公立三級醫院都要開展實名預約挂號服務。
但是,當廖傑遠在2010年成立了挂號網,並找到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時候,他發現,說服對方並不容易。
為了獲取對方的信任,廖傑遠整天與院長溝通自己的夢想,最終,整整花了6個月,他才將這家全國頂尖的醫院談了下來,面對醫院落後的IT系統,通過前置伺服器,挂號網打通內外網,讓醫院內網數據在幾毫秒內和外網完成數據交互,但又不與外網直連,避免產生安全風險。
最終,嘗試成功,廖傑遠換來了當時華山醫院5%的號源。
一年之後,依靠這個案例,挂號網與全國267家醫院達成了合作,且獲得了3000萬用戶的認可。
艱難環境下,支撐廖傑遠走下去的只有信仰,那就是他堅信科技可以改變醫療。
但解決了挂號問題,這遠不能解決醫療真正的問題,接下來他要面臨的問題更多,比如,他該如何做好醫療服務、他又如何真正解決看病難的難題?
2015年底,烏鎮互聯網醫院開始成立,這在中國及全世界的醫療領域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在互聯網的世界裡,不分地域,不分種族,農村人更容易接觸到遙遠的專家。
換句話,互聯網是天然破除醫療資源地域不均衡的利器,它打破了時間、時空的限制,將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沉基層,讓優質醫療資源觸手可得——在烏鎮互聯網醫院,專家可以有自己的線上診室,醫生可以在網上的診室里為患者做複診、會診,還可以藉助互聯網跨地域協作,遇到棘手的病例,大家可以發起視頻會診,這樣就更加方便雙方治療。
而在用戶端,用戶通過挂號及線上問診就能輕易的實現遠程看病的難題。
此外,微醫還通過自主研發的互聯網醫聯體8大系統,通過醫療機構之間的數據共享及資源協同,進而提升醫療服務體系的效率。
堅持了8年,微醫終於獲得了肯定——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評選出的全球26家最有價值科技公司(該評選根據PitchBook最新的風險投資支持公司估值進行排名)當中,入選榜單的有Uber、Lyft、滴滴、美團點評、今日頭條、Paytm等各領域的行業領軍企業,微醫是唯一一家醫療健康科技公司。
醫療科技獨角獸,微醫名副其實。
微醫的追求:科技改變醫療
「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醫療行業正是這樣一個巨大的海洋。
毋庸置疑,中國有14億人口,幾乎每個人都有看病的需求。
然而,關於看病,只要一提到「看病」,有一個非常順口的詞語就立刻跟出來,那就是「看病難看病貴」。
放眼全國,三甲醫院只有1308家,僅僅憑藉這1308家三甲醫院,根本無力承載14億人口、每年多達80億人次的就醫需求。
如何解決這個供需矛盾?
首先,技術賦能醫療,只有充分利用技術手段才能最大限度的解放醫生。
比如,在醫生看病前,提前進行精準匹配,縮短雙方時間。
資料顯示,在微醫平台上,患者可以上傳病歷、檢測報告等,微醫根據自身的疾病庫,大致判斷病種,推薦專家團隊,專家團隊的助理再次進行醫生與患者的匹配,這樣最大可能實現精準醫療,縮短雙方就診時間。
其次,利用AI人工智慧技術,通過全球首個智慧醫療雲平台——微醫雲,為醫院、征服、行業等醫療體系內的機構賦能。
通過微醫搭建的智能醫療雲平台,微醫雲依託微醫在技術、數據和場景的積累和連接,為政府、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和企業多類用戶,提供包含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聯網醫院與醫聯體、家醫簽約平台、處方共享平台、雲檢查檢驗等在內的數十種雲化解決方案,並在雲化的基礎上推出了睿醫智能醫生和華佗智能醫生中西醫智能輔助診療系統。
目前,他們已經在19個省市建立互聯網醫院,在全國建立起100多個區域醫療服務基地,同時,幫助黑龍江、溫州、桐鄉等建立了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協同平台。
最終,通過建立行業健康的行業雲及處方共享平台,實現大數據和雲計劃驅動整個醫療行業醫藥險的全面升級。
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我們最深刻的一個體會是醫療、醫療科技、醫療醫藥和醫保這個龐大而艱巨的體系裡面,如果你單一在一條線上尋找價值模型,尋找盈利模式,幾乎是不可能的。而真正的把產業鏈貫通,把雲、醫、葯、險整個產業鏈貫通之後,你才會豁然開朗,你會發現每一條業務線不僅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而且你恰恰是通過這個業務鏈的貫通,你突破性的解決了這個行業的沉澱已久的難點問題,迎來了一個巨大的全新的一個市場的藍海。」
由技術改變醫療到通過HMO系統提升醫療體系效率,微醫的8年走了一條更難的路——相比其他科技公司,諸如滴滴及Uber、包括小米的成長經歷,微醫成長的並沒有那麼快。
資料顯示,直到2019年,微醫才會有赴港上市計劃。
「目前我們正在進行內部重組,計劃將微醫療、微醫藥、微醫保這三塊HMO相關的業務作為一個整體,到香港上市。「微醫首席首席戰略官陳弘哲曾對媒體透露。
但微醫卻更驕傲及自豪,因為解決看病難的問題遠比解決出行難得問題更重要。
生命對所有人來說只有一次。
推薦閱讀: